1.小学教育专业应主修哪些
文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理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英语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2.小学教育是什么专业
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
培养目标:达到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学历,提高素质水平。 小学教育系现有本科专业即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也是辽宁省试点实验专业,是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专业在办学层次上定位于本科层次,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的学术素养;在培养方向上定位于学校教育方向,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在服务面向上定位于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素养
首先,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意几方面素质。
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应该是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由于小学阶段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小学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业也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断更新。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在掌握宽厚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了解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态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当中,在教育中勇于探索,创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我们的课觉得有趣、有味,从而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
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如儿童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
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如课程、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别对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学科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我们还必须懂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学习心理。再次,注意细节,让孩子们在细节中成长。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
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励。
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
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应用,主要讲什么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问答选录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
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
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
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