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或丰富的工作经验

1.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关于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 在我们现在的营销专业的教学当中,一直十分重视和强调专业课 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这方面,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从 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充实, 到教学设备的购置与使用, 的确也起到了很 好的效果,使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

但是, 从提高营销 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来说, 仅仅学好专业课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 是需要实践要加强他们的营销职业意识和培养必备的专业素养。 从本 次实习中, 对营销有深刻的体会, 现就对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 质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通过课程设置与建设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营销专业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 , 在专业培养要素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市场对营销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 向 , 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 , 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 机融合 , 对课程内容中重叠的部分裁减重组 , 形成一组新课程的过程。

根据营销的职业技能要求 , 将相关课程整合后形成校本课程也是有效 的职业素质培养措施之一。例如 ,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基本职业能力的 要求 , 建设 《社交技能》 的校本课程 , 将普通话、音乐欣赏、歌曲演唱、绘画雕塑欣赏、交谊舞等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门课程 , 通 过这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可弥补现有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 充分满足对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同时 , 实践环节的设 置以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要求为核心 , 配合理论课程 , 开设课内实验、实训周、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 2 2。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现职业能力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营销调研、决策、策划能力 , 营销管理能力以 及相应的商务运作等职业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相关专业课程教 学中来培养。 由于营销的专业课程多为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 教学中需要学生充分地理解、掌握营销的理论知识 , 在理论层面上训 练学生的分析和创造力 , 之后他们才能以营销的专业视角观察、分析 营销实践问题 , 运用各种营销技巧。

3。 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 转变教学观念, 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 品” 。 从对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需要出发 , 剖析本专业职业素质各 模块相应的知识内容 , 之后有针对地整合出满足这些需要的“知识产 品” , 再将这些 “知识产品” 传授给学生。

。 2) 通过合理的 “分销渠道” 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产品” , 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案例 教学、互动式教学、角色法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 学习、协作式学习等。

3) 通过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和声誉来 “促销” 知识产品。 即教师通过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 通过正当的途径 宣传自己的教学效果 , 使学生接受“知识产品” 。

4 .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安排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 进行专业素 质、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 具体包括如下 内容。

3 1) 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 广告策划兴趣小组、市场调研小组 , 活动课程 一般安排在假期和课余时间。 2) 将营销技能大赛、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 活。

通过广告设计大赛、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营销技能大赛提 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 各种竞技比赛可增强学生的体能 , 有助于培养 他们持之以恒、积极进取的精神 , 追求成功的心态以及勇于承担风险 , 面对失败与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良好的职业心理。 3) “请进来”与“走出去”策略。

聘请企业营销总监、经理、销售人 员为学生举办各类讲座 , 与企业营销人员座谈 , 以此增强学生对营销 职业活动及岗位的认识 , 建立和加强学生的营销职业意识利用假期参 与各类营销实践活动 , 学校可通过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5 .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极为重要。

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 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 “双师” 型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 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把学生培养成 “具有较强从事市场营销实际 工作素质和技能、有全面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 人才” , 教师除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师德、人格魅力外 , 自身首先就应具备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营销职业素质。

教师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 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 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良好职业习惯对学生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 可让教师进入企业营销部门顶岗实习或校外企业兼职。

6 .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 4 通过每学期德育考核制度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将学生的德育考核 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德育教育中融合了营销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的 内容 , 每学期进行一次总德育考核 , 毕业时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 做出全面评定。德育评分记入学生成绩册。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通过建立院级、系级、班级三层级的心 理辅导机制 , 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所有专业任课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 肩负学生的。

2.职业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1。

1 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不等于高学历,也不等于高称职、高职位,同样也不等于经验丰富的所谓的实干家。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其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最后,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1。1。

1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化的基本特征一个人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是他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在工作中是否体现了优良的职业风范,从内心里认同职业规则,表现出很好的职业素养。以物业管理公司的项目经理为例,项目经理是否具备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是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规划,都应该成为项目经理最基本的职业特征。

如果项目经理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家有法不依,不按流程和规范办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尽管有时是出于好心),找规章的空子,绕道而行,形成一个动态的恶性循环,那么规则和流程也就成了摆设。 1。

1。2 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职业化可以体现出一个员工的职位胜任能力,它关注员工了解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关注员工掌握哪些职业技能、关注员工的工作成果,能够做出什么东西等等。

例如律师需要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要有很强的调查取证能力、辩护水平等等;注册会计师要全面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和经济法等领域的知识和相关能力;物业管理企业的项目经理要掌握保安、保洁、绿化、工程养护、房屋的基本构造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1。3 按照既定的行为规范开展工作是职业化的具体体现规范是经验的积累,很多是由失败的教训换来的。

规范是效果和效率的保证,能对工作中的疏漏进行有效的防范。一般来讲,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项目的硬件条件也各不相同,但可以通过“分级管理”的办法,确定不同的管理类别,在某一个管理类别中推行相同的规范,这样就可以把各个项目以及项目经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转变为公司的经验教训和宝贵的财富。

1。2 中国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几个问题在员工职业化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距。

从企业发展历程看,我们的企业未受过工业化的洗礼,员工缺乏基本的职业化意识;从文化与价值观看,我们崇尚“为官”,缺乏对技术的尊重;从劳动力培训看,我们偏重于知识与考试,缺乏对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从行为习惯看,我们较重视概念和实质,缺乏对程序和方法的兴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职业化的历程中往往存在以下的问题: 1。

2。1 管理者角色错位,忙而无效“在其位,谋其政。”

可是在我国的企业里,管理者在其位却未谋其政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内部各级管理者的成长速度和人员培养速度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

在很多企业存在的“高岗低就”就是这样。以项目经理为例,有些不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理“跑步上岗”后,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见过一个真正的职业化的项目经理怎么做,于是就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

而各项目又相对独立于总部,如果监督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完全凭借项目经理的个人悟性和能力,就很难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1。

2。2 高素质+强动机 1 高绩效企业里有不少员工自身素质相当不错,而且也有强烈的愿望把事情做好,可对于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正确却知之甚少,没有人或没有资料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工作更容易达到目标,即便有人或有资料也是临时的、零散的。

因此,即使是高素质、好态度的员工也很难创造理想的工作绩效。 1。

2。3 同样的错误在公司内犯了多次工作中出错谁都难免,但是同样的错误犯了多次就不能容忍。

然而在我国的企业中,这种不能容忍的事情确比比皆是。员工没有有意识地去总结出错的原因,公司也没有相应的机制要求来保证同一位员工或不同的员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因而造成同样的错误在公司犯了多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1。2。

4 成功的工作经验没有在公司内有效传播目前很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来源于公司老总的理念和眼光;另一方面来源于业务工作中的具体个人对工作的有效发挥。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没有通过一种机制来系统地进行总结与管理。

每个员工到位后要自己摸索,每项业务都得从头做起,整体工作效率自然会下降,企业经验浪费严重。 以上房为例,上房目前非常缺乏优秀的项目经理,甚至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但另一方面,我们却没有对项目经理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很多物业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是物业管 为例,上房目前非常缺乏优秀的项目经理,甚至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但另一方面,我们却没有对项目经理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 很多物业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是物业管理的资深人士和优秀的项目经理,如果能把他们的成长流程、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结合现有项目经理的成功实例,一定会对公司项目经理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