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知识问答

1.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学哪些科目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各教育层次都有,包括中技、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属于师范类专业。下面介绍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段教学要求。

一、音乐教育专业【本科】

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又能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课程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英语、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四、就业方向

1、中、小学以及大中专艺术院校音乐教师;

2、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唱员、创作员;

3、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儿童之家的音乐教师、辅导员;

4、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以及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

2.音乐教育的专业科分类是什么呀

嗯,稍微清楚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音乐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手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时间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本阅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基础、音乐教育理论基础、音乐美学、声乐、钢琴、器乐。

主要实践性教育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3.音乐知识的重点有哪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音乐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音乐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 掌握音乐学的基本理论; 2. 掌握音乐的分析方法; 3.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 4. 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工作能力。

4.趣味音乐知识问答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1.问:王力宏的《花田错》(花田里犯了错,说好破晓前忘掉)改编自什么中国剧种?答:京剧《花田错》

2.问:《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答:云南白族

3.问:《青藏高原》(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什么风格的歌曲?答:山歌风格

4.问:《青春舞曲》(太阳下去明天依旧爬上来)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答:维吾尔族民歌

5.问: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是什么?答:《手拉手》(手拉手向前,四海齐呼唤)

6.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还是聂耳作词?答:由田汉作词。

7.问:《十面埋伏》属于琵琶曲中的文曲还是武曲?答:属于武曲。

8.问:笛子有七个孔还是八个孔?答:八个孔

9.问:中国民族乐器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请个举一例。答:弹拨乐器:古筝,琵琶,柳琴,古琴等;拉弦乐器:二胡,马头琴等;吹奏乐器:唢呐,萧,笙,笛子,埙等;打击乐器:堂鼓,大锣,小锣梆子,大镲,小镲等

10.问:《命运交响曲》是莫扎特的作品还是贝多芬的作品?答:贝多芬

11.问:《沂蒙山小调》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答:山东民歌

我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所帮助。

5.请结合实际谈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1、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2、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3、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的,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这些活动团体进行排练的任务就不由分说地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鼓号队组建训练能力、舞蹈队编排能力、合唱队组织排练能力等这些复合的专业技能的话,怎么能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为啥要开设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管乐合奏等专业选修课的原因。

6.音乐知识问答

1. 中世纪音乐的旋律是怎样的? 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圣咏节奏是自由的,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3. 中世纪的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通常以8个教会调式为基础。

较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 4. 中世纪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 主要是单声织体。

从公元九世纪开始有了2、3或者4个声部的复调织体。 5. 中世纪的音乐使用什么音色? 主要是声乐,单声织体的音乐由较小的合唱组演唱,复调织体的音乐通常有独唱者小组演唱。

在中世纪后期器乐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6. 中世纪的主要音乐体裁有哪些? 圣咏。

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的弥撒曲。宗教的和世俗的经文歌。

宗教仪式剧。世俗歌曲(包括牧歌、猎歌、回旋歌等)。

器乐舞曲。 早期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或称作格里高利素歌)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圣歌集,从而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

但实际上统一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主要工作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进行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在789年发布法令,催促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进行修订和补充,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以罗马传统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这就是所谓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

这种圣咏扩散到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织体,其旋律以级进为主,不用变化音、装饰音。

节奏自由,随经文句子的长短抑扬而定。在情绪上力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

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即不用乐器伴奏)。采用教会调式。

2.什么是弥撒(Missa)? 弥撒是基督教的主要崇拜仪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弥撒分为专用(或译作特定)弥撒(Prope)和常规弥撒(Ordinary)。

前者是弥撒中的可动部分,取舍视该次弥撒的内容而定。后者为不变部分,每次弥撒都要用。

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为: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3.什么是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

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

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 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教会调式,也称作中古调式。

象古希腊一样,中世纪对调式的伦理特性也有着不同评价,因此它的用法有独特的讲究。 宗教音乐的发展 1. 什么是奥尔加农(organmu)?产生于何时? 奥尔加农是产生于9世纪并沿用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

可分为以下几种: 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下方或上方添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构成两个声部的圣咏。其中圣咏曲调称作”定旋律”(tenor),也译作”固定调”。

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向上或向下进行。 反向奥尔加农:附加声部与定旋律声部以反方向进行。

自由奥尔加农:以上几种形式的混合运用。 华丽奥尔加农:也译作花唱式奥尔加农。

将位于下面声部的定旋律音符拖长,上方对以多个音,构成一音对多音的形式。 2.什么是经文歌(motet)? 盛行于1220前后-1750年间的一种复调音乐形式,通常为三声部,最低声部是定旋律声部,一般采自圣咏,用缓慢的长音符唱拉丁文的教义,其上方的两个声部采用与圣咏无关的世俗歌词,起初是拉丁文的,后来大多采用地方语言。

通常定旋律节奏较慢,最上方声部(第三声部)较快,中间的第二声部介于两者之间。早期经文歌各声部的旋律包括上方声部全都是现成品,即用已有的旋律构成。

起初定旋律声部惯用圣咏,后来也采用世俗曲调。曲名由三个声部歌词的头一个词(由上而下)构成。

3.什么是哥特式风格和巴黎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是谁? 哥特式风格是指12世纪中叶的西方教会艺术风格。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家们创作的复调音乐是音乐上哥特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写法是越发复杂华丽的花唱式奥尔加农。

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莱奥南(Leonin,约1159-1201)和佩罗坦(Perotin,约1170-1236)。 4.什么是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 中世纪的记谱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用希腊字母变化而来的符号,后来有了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即在歌。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