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老师专业知识百度文库

1.小学科学的专业知识

一、科学知识:1.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4.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5.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收化学能。8.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9.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0.课本第62页的漫画,能量是这样转化的: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1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12.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

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13.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1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15.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二、科学探究:1.下面是601班的同学做电磁铁的两次实验,通过下列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次实 验 线圈匝数 10 20 30 第二次实 验 电池数 1 2 3电池数 1 1 1 线圈匝数 10 10 10吸的铁钉数数 8 9 11 吸的铁钉数 8 14 182.实验证明: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用指南针检测:在通电情况下,铁钉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而与小磁针的北极相斥,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我们可以判断这端是电磁铁的北极;同样,铁钉的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而与小磁针的南极相斥,这说明这端是电磁铁的南极。

这样做,我们就测出了铁钉电磁铁的钉尖、钉头各是什么极了。3.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吗? 问题: 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结论:4.实验证明:电磁铁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2.小学科学教师考试试题

一、新课程理论部分(20分)( 一 )、填空。

(16分,每空0.5分)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__________,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课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__________。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__________观、__________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3、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__________者,也是新课程的_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

5、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课程__________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__________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

( 二 )、简答:(4分)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二、专业知识部分(80分)(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方法。2、凸透镜有放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______。( 二 )、选择(10分,每题1分)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 三 )简答。(40分,每题8分)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 )、案例分析(10分)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大概就是这样。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