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常识试题
中外美术史常识试题 中国部分 一、填空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
另一幅是 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 _;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和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捣练图,《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 。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__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二、选择 1、“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马家窑文化 d 红山文化 2、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3、北朝的著名画家有: a 杨子华 b 张僧繇 c 曹仲达 d 陆探微 4、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 a 宾阳洞 b 古阳洞 c 莲花洞 d 石窟寺洞 5、隋唐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家有: a 李思训金碧山水 b 李昭道青绿山水 c 展子虔设色山水 d 王维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 a 南唐画家 b 西蜀画家 c 北宋画家 d 唐代画家 7、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a 太原 b 芮城 c 稷山 d 永济 8 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 a 陈洪绶 b 崔子忠 c 陈淳 d 徐渭 9 属于“海派”的画家有: a 任伯军 b 赵之谦 c 虚谷 d 吴昌硕 10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口号的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蔡元培 三、解释 1?《步辇图》 2“吴门四家” 中国美术史试卷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流域。
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____年。 4.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建于洛阳的__。
5.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__年。 6.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__兴_。
7.魏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当数作于永和九年的__。 8.唐代宗教美术的一个显著变化,便是其现实性因素的增多,这种倾向也被称为__化。
9.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营造的___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 10.《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__。
1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__,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12.宋代山水画家__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
13.元代学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数民族画家___。 14.南宋缂丝名家有定州沈子蕃、松江___等。
15.清初,江西画家_开创了江西派。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物画“墨骨”画法,由( )所创。
A. 宋代李公麟 B. 明代李公麟 C. 宋代曾鲸 D. 明代曾鲸 2.元代永乐宫的壁画,其规模宏伟壮丽为世所罕见。永乐宫地处我国( )。
A. 山东省 B. 山西省 C. 河北省 D. 河南省 3.我国近代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 )。 A. 两江师范学堂 B. 中西美术学校 C. 上海图画美术院 D. 中华美术学校 4.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 ) A.苏绣 春秋 B.湘绣 汉 C. 顾绣 D. 蜀绣 东晋 5.五台山佛光寺正殿,是( )重要的建筑实物。
A. 汉代 B. 北魏 C. 唐代 D. 宋代 6.莫高窟至今尚存( )洞窟。 A. 292个 B. 392个 C. 492个 D. 592个 7.唐代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有( )。
A. 阎立本 B. 尉迟乙僧 C. 韩滉 D. 韩干 8.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 )。 A. 风俗画 B. 历史故事画 C. 山水画 D. 人物画 9.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
A. 沈周 B. 文征明 C. 唐寅 D. 仇英 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 )。 A. 1954年 B. 1964年 C. 1974年 D. 1984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新石器时代半坡类型彩陶的代表性作品有( )等。
A. 三鱼纹盆 B. 四鹿纹盆 C. 舞蹈纹盆 D. 人面鱼纹盆 E. 涡旋纹瓮 2.唐代绮罗人物画家张萱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有( )。 A. 簪花仕女图 B. 挥扇仕女图 C. 捣练图 D. 虢国夫人游春图 E. 宫骑图 3.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渐成潮流,其代表人物为( )。
A. 苏轼 B. 李公麟 C. 文同 D. 米芾 E. 杨补之 4.清初,著名的和尚画家有( )。 A. 八大 B. 石涛 C. 弘一 D. 弘仁 E. 髡残 5 .清中期,扬州画坛活跃着一批革新派画家,史称“扬州八怪”。
其中名家有( )。 A. 金农 B. 郑板桥 C. 李(鱼单) D. 黄慎 E. 李方膺 四、判断说明题 1.在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是河姆渡文化与磁山文件。
( )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广泛流行,无疑与当时的厚葬风气有密切关系。 ( ) 3.西汉雕塑艺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陵墓装饰雕刻上。
( ) 4.对于“六朝三杰”的画风,有人评价是“张得其骨,陆得其神,顾得其肉”。 ( ) 5.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 ) 6.江苏吴县保圣寺罗汉像,传说是宋代雕塑家杨惠之的作品。 ( ) 7.文人画赋予松、梅、兰、石以道德品格,。
2.小学美术教师招聘的试题
2008年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部分. 水彩颜料是用胶水调制成的分互相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轻快、湿润等特有的效果。
欧洲十五世纪水彩画,作画时用水溶解颜料于纸上,利用画纸的白地和水墨始有水彩画,十八世纪起在英国发展为独立的画种。奠定擦笔水彩画法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的是郑曼陀。
水粉画用粉质所制颜料(称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和水调和绘成。颜色一般不透明,运用得恰当,能兼有厚重和明朗轻快的视觉效果。
明度也称光度、亮度,一般指某色光对人眼的刺激量而言。反射量越大,物体越明,反射量越小,物体色越暗,前者明度高,后者明度低。
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反射量大小的因素来自光源和固有色两方面,因此,色彩的明度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由光源决定,同一色彩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明度不同。2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各不相同。
色彩的情感象征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变化,能使我们生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应。
如在生活中,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与和平;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黑色则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倾向也称为“色性”。
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暖色:红、橙、黄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成生温暖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
冷色:蓝、蓝绿,篮紫色使人联想到冰雪、大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人们把这类颜色成为冷色。工艺美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叫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品剔红牡丹纹盖碗-明青铜奔马-东汉半山类型瓮-马家窑文化虎座鸟形鼓架-战国黄花梨嵌楠木宝座-明玛瑙葵花式带托杯-清唐三彩宝相花盘粉彩镂空转心瓶-乾隆竹丝编织提篮-清欣赏工艺美术品造型美、材质美、彩色美、装饰美、工艺美 怎样欣赏工艺美术作品:造型美美的法则运用得体,结构、比例匀称,外形及轮廓线优美,体现时代精神。材质美通过巧妙设计加工体现材料质地的美感。
色彩美材料自身色彩和附加色彩所具有的共同美感。装饰美工艺美术品图案装饰美,如雕花、彩绘等。
工艺美制作技巧精致或具有特殊风格而给予人的美感。明清著名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以色彩、图饰与造型相结合,反映远古时期各部落的文化面貌,体现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彩陶发源于黄河流域,多采用鱼纹装饰。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杰作陶器的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古老装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石墨装饰品 瓦当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粉彩瓷器出现于康熙时期唐三彩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精品。景泰蓝又掐丝珐琅,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反复烧结,磨光镀金。
俑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时实行活人殉葬,后以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偶人代替,称为俑。
秦陵兵马俑三号军事指挥部《击鼓说唱俑》东汉雕塑《说书俑》四川东汉陶塑秦陵兵马俑艺术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时期秦汉美术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用途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东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梁祠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为冢象祁连山”)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元代永乐宫壁画,三清殿民间画工马君祥等,纯阳殿构图采用了连环画表现形式。
最古老壁画墨迹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
3.来点美术教师考试试题吧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30分) 1、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 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
2、“综合?搜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搜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整幅作品可分为三段内容,第一段为汴京郊外的景物;,第二段为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第三段为汴京市区的街景,其中____为整幅作品的中心和高潮。
作品采用的是______透视。 4、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个山水画家分别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5、我国的四大石窟是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6、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中堂,条幅,小品,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 7、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画家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代表性分别是最后的晚餐,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西斯廷圣母像 。
8、中国的古典园林的苏州四大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网。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桥等。
9、《加菜义民》是法_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他另外的代表作有吻 。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师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12、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悉尼歌剧院则是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筑,它的造型如贝壳。 13、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圆 雕与浮雕。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是一件圆雕作品。 二、连线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 《冬猎》勃鲁盖尔 《西斯廷圣母》 卢梭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拉斐尔 《冬猎》 东山魁夷 《热带飓风与虎》 勃鲁盖尔 《旱春之路》 列宾 《簪花仕女图》 韩干 《照夜日图》 周昉 《芙蓉锦鸡图》 赵佶 《黄河逆流》 叶浅予 《浅塘渡牛图》 马远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谈谈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 第一,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 第二,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第三,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总之,“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国际上是基于多元文化理论的影响,基于对文化的多样性而提出来的。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来看待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2.分析东汉《击鼓说唱俑》的艺术特色。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
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3.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4.说说中国龙的造型各个部分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并说说龙在历史演变中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尽管龙的形象在古人以言传口授的形式相传中融合、兼并其他动物的内容,人为扭曲变形,导致走失了原来的模样,但仍然具有扬子鳄的全部基本形态特征:1、披满鳞甲的。
4.美术考试试题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四)2008-07-16 15:14一、填空题:1、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梁祠 为代表。
2、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 马君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画 的表现形式。
4、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 拉斯科 和西班牙的 阿尔塔米拉 5、《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 米隆 。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 哥特式建筑之一 7、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 丢勒 和 霍尔拜因 8、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 旧石器时代晚期 ,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二、问答题: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
《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3、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1) 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4、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
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
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
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
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 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
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
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
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