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指什么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包括哪些领域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

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春蚕”、“蜡烛”、“园丁”古今对教师的比喻,但我想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第二,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

《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

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

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

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念提升我们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包括哪些领域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春蚕”、“蜡烛”、“园丁”古今对教师的比喻,但我想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念提升我们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3.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的什么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指的是什么

您好,中公教师网很高兴为您解答: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针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反复对照学习,我感到自己在绝大部分的基本要求方面做得比较好。

但仍然有值得自己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在教师专业标准方面有待加强的地方。 首先我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关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方面的高端培训、学习、观摩等活动,学习、吸收前沿的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策略方法,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并积极参加了县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收获颇丰。

我将外出培训学习获得到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提高。使自己的师德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我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包括国家和省组织的远程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坚持自主研修学习,向书本报刊学习、向网上学习、向专家名人学习、向有经验有成效的一线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紧迫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脉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更多教师相关资料,请登录中公教师网进行查看。

其次, 我要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这将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 我要加强普通话和三笔字基本功的训练。

所以我将下苦功夫磨砺自己, 让自己的普通话和三笔字更上一层楼, 以便更好地起好表率作用, 同时促进自己 专业素养的提升! 总之,身为一名教师,不能有倦怠的思想,我们的态度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怀抱着自己的理想成长。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指的是什么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我有如下的理解: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发生过很多起小学生在校失去生命的例子,很让人痛心。

小学教师比其他学段的老师更要操心孩子的安全,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有了起码的安全保障才可能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教师还要有职业道德,真心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个性、思想和尊严。

我现在所教学段是低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可爱,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弱,今后要对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举足轻重,我们要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如何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还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素质。今年假期我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我感受很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专业能力。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反思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今后还要善于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多激励孩子。

同时,现代社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会学着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多沟通。 总之,身为一名教师,不能有倦怠的思想,我们的态度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怀抱着自己的理想成长。

6.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

“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 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9.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40.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4.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6.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47.根据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8.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51.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58.协助学生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59.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是什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

(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8.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4.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 业 知 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20.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1.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2.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3.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4.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25.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26.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29.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30.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1.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 业 能 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 37.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39.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4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42.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43.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44.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4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4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4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4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49.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50.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51.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52.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53.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54.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55.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6.与。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