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专业知识

1.什么是高血脂

要认识高血脂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血液中所含的这些脂质,循环全身,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各种活动都是以热能做动力的,脂质是产生热量(几乎是糖和蛋白质的2倍)最高的营养素。 既然血脂的益处这么多,一定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了。

因此,那些”谈脂色变”的认识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拒绝脂类,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但并不是说它越多越好,什么东西都会物极必反的。如果一贯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食物,就容易造成血脂过高,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增多、增大可使血管管径变狭窄,堵塞血管或使血管内血栓形成,致使血管破裂出血。

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高血脂。 高血脂引起的并发症也多种多样,所以,要正确认识血脂的作用和高血脂的危害,从而做到在生活中正确、适量地摄入脂类物质。

建议坚持用陈志谦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经典组方茶长期泡饮,坚持适量运动,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相信高血脂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向良性发展。

2.高血脂常识

人们都知道高血脂症是健康的大敌。

尤其进入中老年以后,高血脂症常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因此可以说,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基础。

那么什么是高血脂症呢? 所谓高血脂症,即是当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高限时,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当两者均高时,称为高血脂症。

那么当你查出血脂增高,已表明你有高血脂症时,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进一步检查全身各系统情况。有些疾病可成为高血脂症的诱发因素, 如肾病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狠疮、糖尿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和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另外有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速尿等亦可引起血脂升高。由于高血脂症的发展可导致全身各脏器的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各类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溢血等)、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这类重要脏器的各项功能与生化指标的检查应经常进行和动态观察相配合治疗,以防止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当然,在有无重要脏器受到高血脂症侵害时,都应采取降脂措施,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根据脏器功能进行适当体力活动,多摄入植物类食物,在烹饪时要尽可能用植物油。

3.高血脂病的一些知识

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任何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都应先行饮食治疗,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时方才使用药物治疗,因为饮食治疗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论何种降脂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即使在用药物治疗时,也不应放松合理的饮食措施。

2、适量的体育运动:运动锻炼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质代谢,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运动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

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人体血液中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侧支循环,从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健康情况良好,又无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爬山等。

但对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则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这类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

3、适当的理疗:在实行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时,应辅以其它的物理治疗,如矿泉浴、肝区电磁疗法等。肝区电磁疗法可以调节肝脏代谢紊乱,从而纠正高脂血症。

4、药物治疗: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药物。多数降脂仅有短时疗效,而长期用则出现明显副作用。

所以,药物治疗应被看作是治疗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谢紊乱的万不得已的措施,且需与非药物疗法联合进行。 (2)高甘油三酯血症 对于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其饮食治疗的要点与上面不同。

关键在于限制进食量,降低体重,达到并维持在标准范围的体重。标准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男性:身高(厘米)-105(公斤) 女性:身高(厘米)-107.5(公斤) 其次是限制甜食,此类患者对糖类特别敏感,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

因此,白糖、红糖、水果糖、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药物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第三,禁酒,酒可使这类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第四,适当增加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第五,适当限制胆固醇,每天低于300mg,允许病人每周吃3个鸡蛋,其他含胆固醇食物也可适当食用,只要总摄入量不高于上述界限即可。

第六,适当限制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 (3)混合型高脂血症 此型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饮食治疗的要点是将上面两型结合起来。

即适当限制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体重,忌吃甜食、戒酒,适当增加植物油、豆类及其制品,多吃蔬菜、瓜果和某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高脂血症对病人有哪些危害? (1)肾小球硬化等:高脂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灶状脱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脂蛋白得以进入并沉积于血管壁内膜,其后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形成斑块,而导致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可使肾脏发生缺血、萎缩、间质纤维增生。

若肾血管阻塞则相应区域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形成瘢痕。如此导致肾小球硬化。

在肾外则可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导致冠心病和增加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同样,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则致相应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等。

(2)肾小球损伤:高脂血症可引起脂质在肾小球内沉积,低密度脂蛋白可激活循环中单核细胞并导致肾小球内单核细胞浸润,而引起或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均能产生活化氧分子,促进脂质过氧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具有极强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肾组织损伤。另外,高脂血症还能引起肾小球系膜基质中胶原、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蛋白增加,这些成分均与肾小球硬化直接相关。

减肥有助于降血脂吗? 众所周知,高脂血症和低HDL血症是动脉硬化最危险的因子之一,而肥胖者常常合并脂代谢的异常,并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脂血症越表现明显;相反,过高的血脂,也同时促进脂肪的过度积累,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血脂的升高与脂肪的分布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基塞伯等(Kissebah,AH)等人认为:“根据人的脂肪分布进行分类,可分为有体干脂肪沉着显著的中心性肥胖,四肢明显的末稍性肥胖;还有上半身脂肪堆积较多的上半身肥胖和下半身脂肪堆积较多的下半身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病,以中心性肥胖和上半身肥胖为主,故而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减肥降脂应以综合疗法为主,包括使用中药利湿化痰剂,限制吃高脂肪的饮食,多吃蔬。

4.医学常识中临床上把高血脂分为几类

根据高血脂不同的发病原因,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脂和继发性高血脂。

(1)原发性高血脂。原发性高血脂亦称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多为先天遗传性疾病,可有家族史,是由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未知的机制引起的。

环境因素方面,饮食中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偏高,体重增加,年龄增加,绝经后女性内分泌紊乱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血脂增高。(2) 继发性高血脂。

继发性高血脂,又称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系发病于某种病症的病理基础上,或某些药物所引起的脂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有各原发病的特点或有使用特殊药物史,并伴有血脂增高,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梗阻、胰腺炎、异常球蛋白血症、痛风、酒精中毒和服用女性避孕药等。许多代谢性疾病、某些疾病状态、激素和药物都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这 种情况一般称为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5.容易得高血脂的病因有哪些

烟酒对人体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抽烟,抽烟可以引起动脉粥 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肺癌等多种疾病,且被动吸烟与主动抽烟对身 体的危害是相同的。

酒能不喝,尽量不喝。酗酒是损害健康的罪魁祸首,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心理问题相关。

高血脂患者平日待人处世应做到心胸开阔、心境平和,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就可以有效预防心肌 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如果动则情绪激动,心胸狭隘,脾气暴躁,那就很容食物成分对血液中脂肪的影响是特别明显的。

大量动物试验表明,给 动物喂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饲料,可使多种动物(包括猴、鸡、兔、大 鼠、小鼠等)血脂升高,从而渐渐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用普通饲 料代替高胆固醇加高脂肪的饲料喂养动物后,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就会快速消退。

与此同时,大量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习惯性地食用动物性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这两种物质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会产生加速的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而这些高密度脂蛋白对保护血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作用。 而摄人植物性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及植物蛋白,可以降低血脂。

以846名男性作为临床试验组进行研究,让这些人经常食用饱和脂肪酸 和胆固醇少的食物,同时增加饮食中植物性脂肪的含量,调查结果发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并未降低。 8年跟踪采访以 后,发现致命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包括冠心病猝死、脑血管意外等)发生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死亡率降低了 31_ 4%;非致命和 致命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总发病率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减少 31。

3% 0由此可见,日常膳食习惯会直接对血脂和脂蛋白含量造成影响,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自觉地养 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至关重要的。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