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保障的专业知识
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工作实践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理论知识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另外还要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农村五保制度,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住房保障,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险经办等方面的知识.
,
2.社会保障专业具体是学什么
专业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科:管理学
门类:公共管理类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修业年限:四年
3.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知识是什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工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行政学、行政法学、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劳工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薪酬管理、发展与就业、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专业外语、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社会考察、社会调查、薪酬设计、学年论文、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硕士。
学生就业情况: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合到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
4.青海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加强了社保扩面工作和基金征缴工作,特别是做好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社会保险补贴按时足额到位,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一)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青海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5.17万人,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在职职工47.2万人,离退休人员17.97万人,分别增长4.66%和5.4%。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二)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增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70.13万人,比上年增加4.13万人,增长6.26%。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34.72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增长2.06%,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82万人。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青海省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5万人。
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1.98万人。 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17.96万人,参合率95.6%。
(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稳步进行。截至目前,省属4l家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已有27家企业递交了“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申请报告。
对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各级政府专门发文,对他们退出中心后的经济补偿、优惠政策、社会保险接续、内退、再就业援助等作了具体规定。
5.社会保险知识,社会保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一是抵御风险的功能。公民可能遭遇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人身风险包括年老、疾病、生育等风险。工作风险
包括工伤、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是必然的,如年老、疾病;有的是或然的,如工伤、失业。当风险来临时,个人往往难以凭借自力救济
的方式应对风险,因而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最基本作用,是在风险发生时对个人收人损失提供补偿,保证个人在暂时或
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从而造成收人中断或者减少时,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免除或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优。更多知识可参考优积谷()保险知识网去看看。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都包括什么
您好,首先。
一 人力资源知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机构的设置; 2、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 3、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 4、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 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2 招聘与配置
1、招聘需求分析; 2、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 3、招聘程序和策略; 4、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 5、招聘实施; 6、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 7、离职面谈; 8、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3 培训和开发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培训与发展; 5、需求评估与培训; 6、培训建议的构成; 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4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考评阶段,4、总结阶段,5、应用开发阶段,6、绩效管理的面谈,7、绩效改进的方法,8、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9、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5 薪资福利管理
(补偿、激励和收益)1、薪酬;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3、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6 劳动关系
1、就业法;2、劳动关系和社会;3、行业关系和社会;4、劳资谈判;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安全、保安和健康、安全和健康项目 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2、人力资源管理的法令以及环境;3、人力资源规划;4、工作分析;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其次,社会保障知识分为以下内容。
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工作实践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理论知识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另外还要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农村五保制度,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住房保障,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险经办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