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医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1.肿瘤科医生最需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肿瘤科大致分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三个科室。你所说的肿瘤科,应该是肿瘤内科。肿瘤科强调综合性治疗,肿瘤内科,主要从事于化疗治疗,需要一定的大内科基础和专业的肿瘤科知识,最具备的素质:内科,肿瘤科,影像科的知识;当然,医德是最关键的!肿瘤病人都很苦,从事于肿瘤专业要有一颗爱心!

关于科研,肿瘤科是在向前发展的科室,很多用药都是研究性的,大型医院基本上肿瘤科都在科研,因为肿瘤这个疾病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新的有效的药物等。科研很多,难不难做不知道,从医就不要怕苦了!

关于收入,既然做了一名医生,收入就那些,想致富别从医,肿瘤病人非常难,很绝望,医生也很无奈,做医生不要想着能赚多少钱,中国的环境,医生这个职业虽不富裕,但也能达到小康,好好学习业务,尽心竭力救治病人,才是根本!

化疗药物和放疗对身体都有损害,容易致癌,你自己可以查一下,不过医生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比较少,主要是对护理工作者影响比较大;放疗医师接触放射线的机会相对较少,放疗技师接触比较多,

另外,不论干什么科室,医生,医德还是第一位的,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医生!

2.求1200字文章《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前几天,市指导所老师和领导过来考察我们的专业技术。

这是例行的执业医生、护士定期考察项目。要求很严格,一次考核不过关,就要业内保留医生证去继续教育,停止临床。

习惯了这种考验,也没什么了。只是,这次院长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合格的医生,他不仅是手术匠,还要是心理医生、病人的知心人;要涉猎各个自然科学领域,精通音乐,爱好体育,学会易经,懂得各个宗教的精华部分,还要(至少)是文学爱好者。

尤其是,祖国的文化:儒家、道家的文化”。 一个医生,他可以改行去做其他职业,但是,其他职业的人,想改行做医生,就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理论的、实践的。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院长的话,是有些夸张。可是,他对医生职业的崇高认识,以及对做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让人佩服和尊重。

的确,医生是个博爱的职业,首先就要有博大的容量才能做到博爱。看着她一脸正气、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不卑不亢的样子,听着她讲上面的语言,我深深地感触着她的一切。

活着,能够有如此深邃的见解,出自一个近50岁的专家的口中,她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技术,就都不能用惯用的尺码来衡量了。这就是超越,这就是超脱。

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医生,比如我,——能有几人过关咧?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医生的知识结构 曾昭耆 医学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从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就可以看出,各科临床课都是以解剖、组织胚胎、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为基础的。

而这些基础课又分别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向医学的纵深发展,相互间存在着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 经过以上系统学习的医学生,毕业后在职业称谓上算是个医师了,不过,如前所说,他还必须经历一段不短的“成材周期”才行。

40多年前我给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看病时,有一次他对我谈起,他认识很多医师,发现其中有些人虽然知道哪些病应该用哪些药,哪些药可以治哪些病,但他们的知识似乎仅限于此。他说:“这样的人,我认为不过是医匠。”

他说的“医匠”,指的是一种和木匠、泥水匠差不多的“看病的工匠”。在他眼里,医师和“医匠”就像画家和画匠一样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层次。

前者是科学或艺术,后者不过是一种手艺。? 临床医师赖以工作的基本依据当然是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又是带着不同疾病的人,这就使这个工作越加复杂起来了。

疾病之所以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除了与各人的体质不同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体质本身,包括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说是世世代代环境影响的产物。

由于人的自然属性,临床医师必须了解自然,了解天文、地理、气象、环境等对人的影响。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地区多发于寒冷季节,可是在炎热的夏天往往又可能有一个发病的高峰。

因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皮肤水分的挥发,失水失盐致血液浓缩和粘稠度增高,影响心肌的生理功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脑血管病也存在类似的发病规律。

我还见过一个阵发心房纤颤的患者,他自己发现,他的房颤发作经常和地球上的地震有关。病人自己做了长期的详细对比记录,一边是他的心房纤颤,另一边是地球上任何一处的地震报告。

看来同时出现的确实不少,但尚无法作出充分的解释。? 中国古代医籍中有所谓“天人之际”、“子午流注”等提法,以及十分重视四时八节和昼夜之间的“阴阳交替”,这些都曾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受到批判。

其实,如果去体会古代医家们的用意,也许可以发现,他们是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试图阐述各种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自然条件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比如,一些重症和衰老患者容易在凌晨发病,容易在气温、湿度急剧变化时病情加重,都是许多医生亲历过的事实。

至今不少中医仍强调在每年24个节气前后,要注意防范病情波动,实质上,是由于这些时候的气候改变可能较明显。此外,中医还注意到,某些中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是否适用等都有讲究。

其中不少精髓,都来源于临床实践。?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临床医师又必须懂得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人际交流技巧等等。

讲到人的社会属性,似乎大家都了解,但并不是每个医师都认真注意到它在人的疾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的医师并不是不知道心理行为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溃疡病、肿瘤等的影响,但在实际治疗中又往往忽视了它,更没有意识到医师自己的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甚至文化艺术修养会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意义。

其实,对人的医疗和对其他动物的医疗(兽医)之间,重要的区别就在社会属性上。可以说,临床医生是依靠医学,通过上述“人文介质”运用到病人身上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给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显而易见的改善,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对人的健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从外环境看,现代化似乎总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恶果。

从内环境看,现代。

3.肿瘤学科护士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

(1) 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同情心。

肿瘤患者在年龄、性格、爱好、文化程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特别是年轻患者,性情急躁,情绪波动大,容易发怒。护士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或让患有同种疾病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让其看到希望的曙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乐观地配合治疗。

(2) 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慎独精神。肿瘤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而护士工作实行三班制,一个人上班的时间较多,因此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掌握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三查八对,才能胜任肿瘤专科的工作。

(3) 良好的语言修养和健康的身心。

4.医生需要具备的哪些能力

1、外科医生的特点现代外科医生的前身实在不令人骄傲,甚至可以说是一件丢人的职业。

在西方,外科医生最早是由理发师兼任的,是名副其实的“剃头匠”,早期实际也只是治疗一些浅表的痈、疖肿、包块或浅表的刀伤、剑伤等,或者拔牙等,风险小,相对于内科医生来说,理发外科师需要思考得问题要少得多,能解决的病痛也简单得多,因此社会地位就低得多。一幅绘于1750年的讽刺画描绘的是一群猴子模样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正忙于放血、拔牙开刀和理发。

为什么会形成由理发师兼任的历史现象,其原因不详,可能是因为理发师的刀子要锐一些,或许理发师的手要巧一些罢?!同理发手艺一样,外科手艺的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代代相传。学院式教育模式大约开始于13世纪的巴黎,当时学院教育分几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内科医师(the university-educated physician),其次为长袍外科医生(the educated surgeon of the long robe),第三层次为着短袍的理发外科师(the barber-surgeon of the short robe)。

此时的外科医生的地位已有很大提高,已出现了专门的外科医生,即使这样,其地位仍比内科医生差,由此可见早期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地位之悬殊。在中国古代,中国传统医学是主要以草药为治疗基础,几乎所有医生都是内科医生或药剂师。

医生的地位本来就不高,根本就没有专门进行外科治疗的人员,所以外科在中国的出现实际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有一则笑话很能说明古代外科的地位和作用:古代有一人中了箭,去看医生,医生拿起剪刀剪去露在外面的箭杆,说:“好了。”

伤者很不解也很气愤:“我来治伤,你只把外面的箭杆绞去,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医生解释说:“我是外科医生,所以只治疗外面的。”病人及其家属哭笑不得。

早期的“外科医生”只是手艺人,是工匠,不太需要动太多脑筋,能解决的仅仅是一些表浅的伤症病痛,而那时的内科的发展已有相当的水平,对疾病的诊断和对病情的判断已有严密的思考和分析,治疗也遵循着非常严谨的行为逻辑,可以治疗许多严重疾病,甚至包括一些烈性传染病。“外科医生”的医疗水平还仅仅停留于手的简单劳动上。

随着现代医学,尤其解剖学的出现和发展,外科医生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和加强,也需要具备慎密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而早期的手艺影子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更加强化,更强调手术技艺的精确和细致。外科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对病情的判断(头脑思维)与疾病的真实情况之间联系非常直接,往往可以马上得到印证,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所以对外科医生的要求就更高,要求外科医生的手和心(头脑)有着高度的协调和配合。

2、外科医生的手外科治疗中,手的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外科医生的手非常精细。选择培养钢琴家,对其手的要求很高,必须十指纤长(至少8个音节跨度)、灵活、有弹性,在培养过程中强调手对键盘的感觉和弹击力度。

外科医生的手也应像钢琴家的手一样,对外科医生尤其做细微手术的外科医生来说,更要求手的纤巧。所以西方外科医生有这样一句话,即外科医生应具备“狮心,鹰眼,妇人手(lion’s heart, eagle’s eye and woman’s hand)”。

要求外科医生的手以妇人的手为参照对象,就是取妇人的手纤细、灵巧的优势特点。纤长外形的手在手术中有很大优势,尤其当前手术微创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手术切口向小型化发展,又细又长的手则便于探查和操作。

然而,从临床上看,许多外科医生的手并不纤细,甚至可以说是粗大,而手术却做得非常精细和漂亮,这就不单单是手的外形的问题了。手的外形是先天的,不是每个医生都可以拥有纤细修长的手,医生的手更应强调的是灵巧,这除了有先天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后天的训练。

外科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应有意识地训练手的灵巧度和敏感度,很多医院和医学院也都注意到对医生的手的训练。现代外科的发展离不开麻醉学的发展,现代麻醉药物和监护仪器的出现,使手术更安全。

在麻醉药使用之前,医生们进行手术,根本谈不上细致,强调的是速度,当时的场面可以说是野蛮之极。病人被几个壮汉强制按住,或用金属器具固定,外科医生和手术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恐惧和疼痛。

人们曾用草药、冰等进行“麻醉”,甚至有人将病人击昏后进行手术,最常用的还是让病人饮入大量烈性酒。据传在中国古代,华佗利用的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剂。

随着现代麻醉药的发明使用,外科医生可以从容地进行手术,才逐渐形成爱护组织、细致从容、一丝不苟、使用丝线、解剖学分离的基本法则。从容地进行手术并不意味不讲究速度,病人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对病人的内环境有较重的干扰,所以熟练的手术技巧是对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讲,只要按手术的基本法则进行手术,不要盲目操作和动作反复,每个动作看上去并不急噪,但整体上仍会给人流畅、赏心悦目的感觉。任何熟练的技巧都离不开刻苦的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达到高超的水平。

国外有演员和模特为自己的手买保险的,虽然没有听说有医生为自己的手买保险的,但外科医生的手的价值一点不逊色于演员和模特的手。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