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的考试要点

1.如何复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归纳整理了从事统计必备的从业资格基础知识,强调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对现行的主要统计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了说明。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依据“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涵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所有基本内容。编写中充分考虑到教材培训对象的特点和知识层次,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对统计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统计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阐述规范、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全书分为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实务两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较2012年相比,个别内容有了变化。

适应这种变化,并根据2012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今年对原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但章节仍与原教材相同,即统计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统计实务部分包括: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基本单位统计、生产活动统计、能源统计、财务统计、劳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求: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历年真题与过关必做300题详解这本

中华统计学习网有卖的: /Book/BookMore.aspx?ExamId=6615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的考试辅导资料。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历年真题及详解”,收集了2005~2008年的历年真题;第二部分为“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过关必做300题及详解”,遵循指定教材《统计基础知识和实务》(初级)的章目编排,根据最新《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精心编写了300道过关必做习题,所选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侧重于选用常考重难点习题。对于历年真题和过关必做习题,本书均根据新教材和新大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圣才学习网/中华统计学习网()提供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名师网络课程(随书配有圣才学习卡,网络课程的详细介绍参见本书最后内页),本书和配套网络课程特别适用于参加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统计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初级统计师 /HP/Test6615/ 考试科目:《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报考指南 /TestGuide.aspx?ExamId=6615#01 网络课程 /CourseIntro.aspx?id=239 考试用书 /Book/BookMore.aspx?ExamId=6615 历年真题 /PerDataMore.aspx?ExamId=6615 全真试题 /SimDataMore.aspx?ExamId=6615 章节习题 /ChapDataMore.aspx?ExamId=6615 笔记讲义 /DataMore.aspx?ExamId=6615&DataId=1685。

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内容简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依据“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涵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所有基本内容。编写中充分考虑到教材培训对象的特点和知识层次,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对统计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统计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阐述规范、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全书分为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实务两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较2012年相比,个别内容有了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并根据2012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今年对原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但章节仍与原教材相同,即统计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统计实务部分包括: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基本单位统计、生产活动统计、能源统计、财务统计、劳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4.考统计需要学习哪些科目

一、考试时间

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初级资格考试:

上午:9:00—11:30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资格考试:

上午:9:00—11:30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工作实务

二、报考条件

报考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报考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5、获得博士学位。

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按取得正规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计算,工作年限计算时间的截止日期为2006年12月底。

参考资料:/htm/zcks/economic/bkxx/03-25-14838.htm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