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粒结构专业知识

1.什么是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团粒结构中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

因为单粒间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团粒是由多种微生物分泌的多糖醛酸甙、粘粒矿物以及铁、铅的氢氧化物和腐殖质等胶结而成的。总之土壤团粒结构是通过干湿交替、温度变化等物理过程,化学分解和合成等化学过程,高等植物根、土壤动物和菌类的活动等生物过程以及人为耕作等农业措施因素而形成的,其中以人类耕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 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 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④ 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的最佳结构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主要基质。想要搞好种植,植物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农产品质量对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物的产量、质量与土壤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土壤的结构。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的体系。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所构成。土壤的固体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两部分。液体部分是指土壤的水分,它保存和运动在土壤的孔隙之间,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的气体部分是指土壤的空气,它充满在那些没有被水分占据的孔隙中。

其孔隙分大、中、小三种。

其中,大孔隙叫充气孔隙。大孔隙不宜太多,太多了水分容易跑掉,小孔隙的孔径太小,不利于植物的透气和扎根。

中孔隙也叫持水孔隙,这种孔隙越多越适宜作物的生长,就象我们人体的皮肤一样,保水性、透气性越好就越健康。

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这种结构体表现为团粒间为大孔隙,团粒内为小孔隙,大小孔隙同时存在且比例适当,总孔隙度高,无效孔隙少。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结构,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1、起着空气走廊的作用

团粒之间孔隙较大,有利于空气流通,团粒内部以持水孔隙占绝对优势,这种孔隙状况为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是作物根系的小水库

团粒内的持水孔隙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渗入土层中的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被吸持并保存在持水孔隙中,团粒起到了小水库的作用。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团粒间的孔隙渗入到下部土层。

雨后天晴或干旱季节,表层团粒因失水而收缩,隔断了上下相连的毛管联系,形成了隔离层,减弱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消耗。

平时充气孔隙经常充满空气,持水孔隙经常充满水分,协调了水分和空气间的矛盾。由于水和气协调了,由水、气产生的土壤热容量等热学性质适中,因此土温也能够稳定。

3、是作物生长的小肥料库

团粒内部的持水孔隙水多空气少,既可以保存随水进入团粒的水溶性养分,又适宜于嫌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合成,所以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起到保肥的作用。

团粒间的充气孔隙中空气多,适宜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产生的速效养分多,供肥性能良好。所以保肥供肥的矛盾得以协调,团粒的养分状况良好。

4、土质疏松、耕性良好

团粒结构的土壤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种子易于发芽出土,根系易于伸展,出苗整齐。

5、维持较高的土壤生物多样性

由于团粒结构的土壤大小孔隙同时存在,且比例适当,水气环境多元、物质能量供应多元,这为不同大小体型、好氧厌氧生活习性的动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这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由于其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而言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着水气、养分供应与积累协调、耕性良好、根系生长良好的特性,是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它是土壤最理想的结构,其多少,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标志。

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1、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深耕,正确的土壤耕作

3、合理的轮作制度

4、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5、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3.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有哪些

土壤团粒结构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团粒结构体是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体包括团粒和微团粒。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在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

扩展资料

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性状,直径在0.25~10mm之间,为圆球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孔隙粗细搭配合理,内部小孔隙多,团粒间大孔隙多。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结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肥力

4.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结构体的一种类型,也称为团聚体,一般是 土壤矿物质颗粒经过多级或多次团聚作用而形成的结构体。

团粒 结构体的胶结物质,主要是腐殖质、多糖、蛋白质等有机物质, 以及菌丝、细胞和植物根系等,有比较好的水稳定性。具有团粒 结构的土壤,其固相、液相和气相的比例比较合理,孔隙度占50% 左右,其中大孔隙占20%左右。

因此,一般将直径为0。25 ~ 10毫米 水稳性团粒含量,作为判别土壤结构优劣的指标,也可作为土壤 肥力的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土壤团粒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稳 定,水肥气热状况越好,肥力也就越高。 培育土壤团粒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①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胶结物质,促进土壤颗粒团聚; ②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或调理剂,土壤结构改良剂类型很多,主 要是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其作用类似土壤腐殖 护质; ③合理轮作换茬,减少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增加土壤有机物 500质含量; ④合理施肥灌溉,调整离子平衡,促进土壤颗粒团聚, 增加有机物质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⑤精耕细作,破碎大土块, 促进颗粒多次团聚,形成稳定的大团聚体。

5.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措施有

1、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

精耕细作使表皮土壤松散,虽然形成的团粒是水不稳性的,但也会起到调节土壤孔性的作用。连续施用有机肥料,可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团粒的团聚程度较高,各种孔隙分布合理,土壤肥料得以保持和提高。

2、合理轮作倒茬

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或豆科作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都能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粮食作物与绿肥轮作、水旱轮作等等都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3、合理灌溉、适时耕耘

大水漫灌容易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防止板结。适时耕耘,充分发挥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大量水不稳定性的团粒,调节土壤结构性。

4、施用石灰及石膏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不仅能降低土壤的酸碱度,而且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5、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提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作为土壤团聚体的胶结物质,或模拟天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人工合成高分子胶结材料。

土壤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黏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因为单粒问形成小孔隙、团聚体间形成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

6.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有哪些

土壤团粒结构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团粒结构体是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良好的土壤结构体。

团粒结构体包括团粒和微团粒。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在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

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扩展资料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性状,直径在0.25~10mm之间,为圆球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孔隙粗细搭配合理,内部小孔隙多,团粒间大孔隙多。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结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肥力。

7.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土壤最理想的结构

因为团粒结构有着的水、气、热、肥等因素的协调能力。

团粒结构是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这种结构体表现为团粒间为大孔隙,团粒内为小孔隙,大小孔隙同时存在且比例适当,总孔隙度高,无效孔隙少。当棚室土壤中出现各种不良情况,以及出现恶化的土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团粒结构在不断减少。

团粒结构是世界公认的的土壤结构。我们一直倡导菜农培育健康的土壤,目的是让土壤拥有更多的团粒结构。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