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主要学什么知识最重要
您好,我是大学刚毕业,我认为大学主要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有本书里说,你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忘的一干二净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本质。这句话我也是读完大学才理解的。
这种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思维的能力,一种处理问题的能力,一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一种无论让你做什么事情总能有办法把它做好的能力…… 语文不是识字,是语言,是说话的方式和交流的技巧,数学不是方程,是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和逻辑思维。同样,专业课知识只是让我们知道喝了解这个领域的东西,无论做什么你工作之后都得专门培训才能胜任,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很快的学会做事,很快的上手并把它做好,这才是大学给我们的…… 我现在在经营淘宝的服装,一个月前什么支付宝都没用过,但是我自学开店流程、了解相关规则,学习拍照技巧,PS软件用法,如何选货源,跟快递公司签协议、宝贝编辑上架,推广宣传到交易处理,到第一天开张流量四百交易四件…… 累,但我觉得能每天动脑子用自己的能力去一点点成长的快乐,不好意思一说就收不住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可以通过店铺旺旺我,DD灬时尚。
2.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的用处
1.要重视大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比如你是计算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就很重要
比如你是大气科学,天气学原理就很重要
其他的课程,工作中未必会用到,但你总得过了拿学分吧
2.每份工作的要求都有偏向,大学只是在学习基础知识,很多知识得工作中才能学到的,要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大学期间,可以去考点证书吧。计算机的可以考软件考试,会计的可以考cpa等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点走上社会很重要。
你能问这样的问题,证明你有一定的上进心,推荐你看看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信,大概有5封这样,你上网随便就能搜到。
珍惜大学时光!
3.大学如何学好专业知识
对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与以往学习经历完全不同的全新环境。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学习方式。过去的学习完全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与监督下,而大学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见到外,你不去找老师,老师是不会主动找你的。有些老师甚至一学期下来,也不一定认识你。这种“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开放式教学与学习方式,对刚从高考中闯过来的学生来说,许多人不能很好的适应。有些人会因此而放任自流,专业学习成了“辅修”,吃喝玩乐倒成了主业;而有些人习惯于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得很辛苦,但成绩却平平。
答:这是很多大一新生所面临的困惑。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中学习惯于接受老师的传授与课堂灌输,而大学老师更注重问题的讲解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专业课老师只给学生讲解基本原则与规律,是导师式的,更多是要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手段。
对于大学学习,课堂只能解决专业学习很小的一部分问题,更多的需要在图书馆、在社会上去学。像新闻这类社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如此。我们提倡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几个知识点。当然还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文科与理科、工科以及医科等专业在学习过程与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建议大学新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读专业的特点与特色,向老师与学长请教,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要延用过去中学时代的学习方式。 问题2:听很多人说,大学专业成绩好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是这样吗?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学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
答:确实是这样,专业成绩好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但这并不表明大学的专业学习不重要。专业成绩与好工作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它需要所从事的人能够完成工作的既定目标,甚至超越既定目标。因此,工作需要的是工作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与专业成绩之间是有区别和差距的。专业成绩是一个人在学习这个专业课时所表现出来的,对这个专业的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而专业能力是一个人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但这种差距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不重要。相反,各类用人单位在录用、考核新员工时依然看重毕业生专业成绩的优劣。究其原因,一是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在当今技术迅速更替的社会,会学习意味着不容易被淘汰;二是专业成绩与专业能力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度。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向能力转化。专业知识没学好的学生,用人单位在录用时会考虑面临的风险。 问题3: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我所读的专业好像不热门,是不是以后的就业会很困难?
答:这一轮经济危机确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大学生找工作将面临更大困难。但从国家人才需求来说,大学生就业空间并不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给自己定位。有很多专业在社会上并不热门,甚至是冷门,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求职时困难更大。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以这次金融危机为例,金融专业一直是高考的热门专业,但此次危机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就是金融专业。因此,冷与热从时间上看是相对的。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提前考虑就业是明智的,但考虑就业不要否定专业,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考虑如何以就业为目标,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 问题4:录取时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我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读下去?
答:对这个问题,应该区别来看。很多人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看不是自己报考的第一志愿,就很灰心。如果是自己陌生的专业,就更反感了。其实这种情况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读的专业,尤其是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大学还没有开始,就打上了退堂鼓。
我们建议,对非第一志愿录取的,而且被录取到不理想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该专业的背景、特点以及它在社会的应用,然后对比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等,经过认真详细分析之后再做取舍。
4.大学主要学什么知识最重要
您好,我是大学刚毕业,我认为大学主要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有本书里说,你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忘的一干二净之后剩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本质。这句话我也是读完大学才理解的。
这种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思维的能力,一种处理问题的能力,一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一种无论让你做什么事情总能有办法把它做好的能力…… 语文不是识字,是语言,是说话的方式和交流的技巧,数学不是方程,是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和逻辑思维。同样,专业课知识只是让我们知道喝了解这个领域的东西,无论做什么你工作之后都得专门培训才能胜任,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很快的学会做事,很快的上手并把它做好,这才是大学给我们的…… 我现在在经营淘宝的服装,一个月前什么支付宝都没用过,但是我自学开店流程、了解相关规则,学习拍照技巧,PS软件用法,如何选货源,跟快递公司签协议、宝贝编辑上架,推广宣传到交易处理,到第一天开张流量四百交易四件…… 累,但我觉得能每天动脑子用自己的能力去一点点成长的快乐,不好意思一说就收不住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可以通过店铺旺旺我,DD灬时尚。
5.大学应该学什么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大学四年应是这 样度过 李开复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
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一,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
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
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二,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
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
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
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
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
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
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
6.大学专业分类大全
全国近400个本科专业分为自然科学(理工类)和社会科学(文史类)两个大类。
自然科学又下分4个大学门科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而社会科学又下分7个大学门科类:哲zhidao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专、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在每一个大学门科类下有下分不同的系,比如工学有机械类、地矿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等;管理学学门下分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等。
在每一个系类下面才是专业。在这近400个本科专业中,自然科学的专业占到了近70%,剩余的是社会科学。
而自然科学中的专业,工学学门占了差不多一半属,有近160个专业。因为专业太多就不一一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