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保健内容都有哪些
儿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岁以下小儿为重点,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早期矫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出院后的24小时内,各级卫生院医生或乡村医生,进行入户访视,至新生儿28天共访视3-4次。 访视内容包括看新生儿一般状况,出生及接种情况,全面体格检查,指导母乳喂养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处理。
2.新生儿先天疾病筛查 在医院新生儿出生时,由医生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血片,送交儿童保健所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种先天代谢病的筛查。 3.儿童定期体格检查 根据年龄不同,各级卫生院医生对1岁以内小儿每年查体四次,1岁-3岁小儿每年查体二次,3岁-7岁小儿每年查体一次。
查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口、眼、听力、智力及血液化验等项目,及时发现异常予以矫治。 4.儿保专科门诊 儿童保健所及各区县妇幼保健所(院)开设专科门诊,设有保健咨询、遗传优生、心理卫生、营养不良、多动症、低体重儿、脑瘫康复、口腔正畸、弱视矫治等,以维护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2.儿童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内容8、下午放学后,教育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9、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10、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11、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13、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3.儿童保健知识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十分脆弱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要培养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请及早进行系统保健。
儿童系统保健包括那些内容
国家卫生部要求:0~1岁每年至少检查4次,1~3岁每年至少检查2次,4~7岁每年至少检查1次。具体项目包括:1、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测量,进行生长发育检测;对头颅、五官、胸腹、四肢等进行系统检查。2、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进行一次DDST儿童智力发育检测。3、选择6个月、1岁、2岁、3岁各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4、酌情选择性的进行微量元素、血铅、膳食评价、骨碱性磷酸酶测定。5、保健指导:对喂养、营养、生活护理、疾病预防、智力发展等方面指导和促进。
4.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知识有哪些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早晚多变,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维护幼儿健康十分重要。
给幼儿多喝水
秋高气爽,幼儿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幼儿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银耳汤等。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时多给幼儿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幼儿体内水分平衡。
少吃”上火”食物
上火、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呵护幼儿皮肤
妈妈在给幼儿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
冷水锻炼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幼儿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
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幼儿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营养调理
多给幼儿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预防接种
及时打预防针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幼儿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5.儿童保健知识问答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介绍儿童保健知识的书籍,全书采用问答形式,以国内外儿童保健医学的进展为基础,并结合多位儿童保健专家在儿童保健工作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905个问题,包含儿童保健学总论;儿童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儿童营养喂养及营养性疾病;儿童心理及发育行为;围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及常见新生儿疾病保健、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儿童保健;儿童意外伤害及女童问题;儿童常见症状及小儿用药、儿科常见疾病保健等,内容新颖丰富,针对儿童保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防治均有介绍,不仅可供儿科临床医师及儿童保健工作者选用,同时也适用于具有一定保健知识的父母。
6.幼儿保健知识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维护幼儿健康十分重要。
诀窍1:给孩子多喝水
秋高气爽,孩子应该多喝白开水,如果孩子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防止幼儿出鼻血等症状。在幼儿园里时,老师尤其要关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时多给孩子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孩子体内水分平衡。
诀窍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诀窍3:呵护孩子皮肤
妈妈在给孩子擦拭或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孩子的嘴唇容易干裂。妈妈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孩子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润唇膏。孩子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妈妈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
诀窍4:冷水锻炼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孩子也不能天天吃冷饮。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孩子对冷的适应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诀窍5:预防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孩子。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孩子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诀窍6:营养调理
多给孩子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饮食。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也应增加。总之,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诀窍7:及时打预防针
及时预防接种,防范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个月,才能在孩子体内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诀窍8:保持环境卫生
不在幼儿园内及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废弃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卫生、整洁、清新的环境。
总之,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您的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长。
7.儿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儿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岁以下小儿为重点,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早期矫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出院后的24小时内,各级卫生院医生或乡村医生,进行入户访视,至新生儿28天共访视3-4次。
访视内容包括看新生儿一般状况,出生及接种情况,全面体格检查,指导母乳喂养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处理。
2.新生儿先天疾病筛查
在医院新生儿出生时,由医生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血片,送交儿童保健所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种先天代谢病的筛查。
3.儿童定期体格检查
根据年龄不同,各级卫生院医生对1岁以内小儿每年查体四次,1岁-3岁小儿每年查体二次,3岁-7岁小儿每年查体一次。查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口、眼、听力、智力及血液化验等项目,及时发现异常予以矫治。
4.儿保专科门诊
儿童保健所及各区县妇幼保健所(院)开设专科门诊,设有保健咨询、遗传优生、心理卫生、营养不良、多动症、低体重儿、脑瘫康复、口腔正畸、弱视矫治等,以维护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8.儿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儿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岁以下小儿为重点,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早期矫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出院后的24小时内,各级卫生院医生或乡村医生,进行入户访视,至新生儿28天共访视3-4次。
访视内容包括看新生儿一般状况,出生及接种情况,全面体格检查,指导母乳喂养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处理。 2。
新生儿先天疾病筛查 在医院新生儿出生时,由医生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血片,送交儿童保健所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种先天代谢病的筛查。 3。
儿童定期体格检查 根据年龄不同,各级卫生院医生对1岁以内小儿每年查体四次,1岁-3岁小儿每年查体二次,3岁-7岁小儿每年查体一次。查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口、眼、听力、智力及血液化验等项目,及时发现异常予以矫治。
4。 儿保专科门诊 儿童保健所及各区县妇幼保健所(院)开设专科门诊,设有保健咨询、遗传优生、心理卫生、营养不良、多动症、低体重儿、脑瘫康复、口腔正畸、弱视矫治等,以维护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9.婴幼儿保健知识学习总结
婴幼儿保健知识(一)文/平淡挚爱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的同时,大气的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众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侵蚀着我们的肌肤,扰乱者我们的生理平衡,众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发生。
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不生疾病,还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于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寿,对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常识和保健养生常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离,也需要人们具备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识和用药常识。
针对“小病自己疗,大病进医院”的健康趋势,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药常识,对一些家庭的常见病进行诊断、自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烦恼。家庭常见病的基本常识,包括病因护理、症状预防、各种疗法与疗效;家庭必备药品的常识,包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毒理实验、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临床资料;另外,我们还要掌握疾病常识,了解药品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为幼儿园的保育人员,首先应掌握的是婴幼儿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那么什麽叫做症状?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式,同一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如患“感冒”可有发烧。患“痢疾”也可有发烧,发烧就是“感冒”或“痢疾”病当中的一个症状。
一个病有好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但一个症状一般不能单独表现出来,如患“感冒”表现发烧,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状表现出来。
而患痢疾除发烧外,还有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因此,同样有发烧,如果合并大便异常,我们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并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一、发烧 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C之间(腋下表)。如体温超过37.5°C就为发烧,发烧一般是疾病的表现。
低烧体温在37.5~38°C之间;高烧体温在39°C以上。 (一)发烧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烧:是人体对细菌、病毒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促进健康的回复。
2.非感染性发烧:如组织破环或坏死,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增加等均可产热过多,如烧伤、大血肿等均可致发烧。又如严重的呕吐、腹泻造成大量失水,或失血过多,使有效循环量减少,散热受到障碍也可造成发烧。
(二)发烧对人体的影响 如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成为婴幼儿健康的威胁。发烧时可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若体温升高1°C,基础代谢则增加13%。
高热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也可使婴幼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如出现烦躁、抽风,过高热,易产生大脑皮质抑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三)婴幼儿发烧常见的疾病 有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急性痢疾、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高热),猩红热(中等以上热)、水痘、腮腺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感、流感以及夏季流行的乙脑、手足口病、H1N1等均有高热。婴幼儿突然高烧,伴有精神不振,惊厥或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发生危险。
如发现小儿发烧病伴有传染病体征时,如尿黄,大便有脓血等,要及时隔离、消毒,以免造成蔓延。如只有中等以下发烧,但精神、食欲都很好,经保健医检查后可以给以适当的中西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幼儿入园晨检期间都要向家长了解有无高热惊厥史,高热惊厥史的幼儿,一有发烧就应及时退热,并给以镇静药,以免引起惊厥。 观察幼儿体温,应为晨、午、晚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发现可疑及时试表,发现发烧,及时汇报保健医务人员,给予正确的处理。
婴幼儿保健知识 (二) 文/平淡挚爱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
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的同时,大气的污染、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众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侵蚀着我们的肌肤,扰乱者我们的生理平衡,众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发生。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不生疾病,还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于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寿,对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常识和保健养生常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此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离,也需要人们具备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识和用药常识。 针对“小病自己疗,大病进医院”的健康趋势,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药常识,对一些家庭的常见病进行诊断、自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烦恼。
家庭常见病的基本常识,包括病因护理、症状预防、各种疗法与疗效;家庭必备药品的常识,包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毒理实验、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临床资料;另外,我们还要掌握疾病常识,了解药品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为幼儿园的保育人员,首先应掌握的是婴幼儿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
那么什麽叫做症状?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形式,同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