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翁的专业知识

1.成为营养师要学哪些专业知识

如何成为一名营养师

人事部“营养保健师”培训考证的申报条件是:医院、学校、机关、宾馆餐饮、医疗卫生、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机构的从业人员及其他已经从事或者有志从事营养保健职业的人员。“营养保健师”分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或者从事营养保健专业工作1年以上;中级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或从事营养保健专业工作3年以上;高级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从事营养保健工作5年以上。

据悉,该考证的培训考试报名已经开始,考试合格且成绩优异者,将可获得国家《营养保健师专业人才资质证书》。“营养保健师”的全国统考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

培训学时

级别 学时 面授时间 学制

总计 生活营养 疾病营养 食品技术 业余班 脱产班

初级营养师 72学时 10天 9天 1天 一个月 10天

中级营养师 88学时 12天 9天 3天 两个月 12天

高级营养师 104学时 14天 9天 3天 2天 两个月 14天

以上不包括实训课,必要时实训课另加。

课程设置

级别 初级营养师 中级营养师 高级食品企业营养师

生活营养 1.基础营养知识 1.基础营养知识 1.基础营养知识

2.不同人群营养 2.不同人群营养 2.不同人群营养

3.能量与运动营养学 3.能量与运动营养学 3.能量与运动营养学

4.营养膳食学 4.营养膳食学 4.营养膳食学

5.疾病营养学 5.疾病营养学 5.疾病营养学

疾病营养 6.中医营养学 6.中医营养学

7.临床营养学

食品技术 8.食品安全与中毒预防

9.食品工艺与质量管理管理

考核 复习考试,统一试卷。

课外 参观检测机构

结业 个人小结、阅卷、签证、总结大会、颁发证书、结业

2.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

一、专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动态 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扩大,因而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有 120多所院校开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按照 1998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属于工学 (08),对应的二级学科为能源动力类 (0810),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080311)、热能工程(080501)、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080313)、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080319W)、制冷与低温技术(080502)、能源工程(080506W)、工程热物理(080507W)、水利水电动力工程(080903)、冷冻冷藏工程(081409)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是依托于机电工程系建立的,机电工程系有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其实验与原有专业相似,很多教学设施可共用,教学条件具有互补性。在充分论证并经教委批复后,我专业于 200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收50名。

二、专业办学理念及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渗透的速度加快,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覆盖面、涉及面越来越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对能源动力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知识)。在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环、全国很多地区电力紧缺以及 SARS 以后,制冷与空调技术发展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把舒适性与节能、环保、高效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更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关注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德州拥有很多制冷企业,如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中央空调集团、格瑞德集团和山东双一集团等,为使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国际和地方经济接轨,使学生适应充满挑战的21世纪,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热能动力学科发展基础上,结合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定位及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将现代制冷空调技术作为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并开设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的专业选修模块;考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充实,加强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以解决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我国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之间的矛盾,培养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建立在大机械平台上,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本专业是跨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工测试技术等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本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节能技术、制冷设备关键技术和制冷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热工控制、安装和运行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尽量体现重基础、宽专业的主导思想,强调大机械平台,并不削减热工基础,学生除了必修传统的热工三大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之外,还需必修机械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充分体现了大机械平台上基础厚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此外,还按专业方向设置了多种教学模块,增设了动力机械工程方向模块课程,以扩大学生的专业口径,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转岗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可满足我国能源建设需要;根据近年来空调行业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反映新技术、新知识的选修课程,如“制冷压缩机”、“制冷新技术”等学科前沿专业课程,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设了专业实验课,逐步构建出符合认知规律、分层次、模块化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在实习方面,山东双一集团、格瑞德集团。

3.气化炉专业知识

①设备用电(主要用在那里)

②体积装置(几部分构成)料筒,灰室,风帽,精华器,灶头,风机,连接管道这几部分组成

③原料投放要求(树枝或麦秸投放的影响)掺加细料,效果很好,树枝耐烧,麦秸不耐烧

④原料能量提取率(一次是否燃烧彻底)气化炉一般六十以上,热利用率很高,能燃烧彻底

⑤废料处理(是否可以直接丢掉)出来的灰直接丢掉,没有任何影响

⑥废料排放问题(排放简单吗)简单,两分钟解决

⑦农村家庭使用型价格700~800

详细资料可看博客

设备用电只有鼓风机,一般十五瓦,一个月就两三块钱,根本不耗电

4.荧火虫的专业知识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

参考资料:

5.热能与动力工程 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专业方向: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现能源与动力工程)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课程设置:

专业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热与传质原理、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现代电站锅炉、现代电站汽轮机、发电厂自动化及计算机利用、动力设备与系统、计算机技术(硬件、软件、网络、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能源与环境保护、制冷与空调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博士

6.光的能量的相关知识

现代物理学光的粒子说认为,光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粒子流,当物体受到光照射时,由于吸收了光子能量而产生的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后的几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兴 趣,爱因斯坦却 看到了它的重要性。他赞成能量子假说,并从中得到了重要启示:在现有的物理理论中,物体是由一个一个原子组成的,是不连续的,而光(电磁波)却是连续的。

在原子的不连续性和光波的连续性之间有深刻的矛盾。为了解释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大胆假设:光和原子电子一样也具有粒子性,光就是以光速C运动着的粒子流,他把这种粒 子叫光量子。同普朗克的能量子一样,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也是E=hν,根据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每个光子的动量为p=E/c=h/λ。

1990’s年代曾邦哲推 理(《结构论》) 如p=Mc,则E=P*C=Mc2质能转换公式。 列别捷夫(П.Н.Лебедев l866—1911)的光压实验证实了光的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

根据光量子假说,爱因斯坦顺利地推出普朗克公式,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光电效应公式。 光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当紫外线这一类的波长较短的光线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中便有 电子逸出,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它是由赫兹(H.R.Hertz l857—1894)和勒纳德(P.Lenard l862—1947)发现的。

光电效应的实验表明:微弱的紫光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而很强的红光却不能打出电子,就是说光电效应的产生只取决于光的频率 而与光的强度无关。这个现象用光的波动说是解释不了的。

因为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它的能量是连续的,和光波的振幅即强度有关,而和光的频率即颜色无 关,如果微弱的紫光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则很强的红光应更能打出电子来,而事实却与此相反。利用光量子假说可以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

按照光量子假说, 光是由光量子组成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每个光量子的能量要达到一定数值才能克服电子的逸出功,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微弱的紫光虽然数目比较少,但是 每个光量子的能量却足够大,所以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来;很强的红光,光量子的数目虽然很多,但每个光量子的能量不够大,不足以克服电子的逸出动,所以不 能打出电子来。

赫兹以自己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宣告光的波动说的全胜,判处了光的微粒说的死刑,可是又 是他发现的光电效应导致了微粒说的复活。 从当时的观点看来光量子假说同光的干涉事实矛盾,许多物理学家不赞成光量子假说,就连普朗克也 抱怨说“太过分了”, 1907年他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我为作用基光量子(光量子)所寻找的不是它在真空中的意义,而是它在吸收和发射地方的意义,并且我认为,真空中的 过程已由麦克斯韦方程作了精确的描述”。

直到1913年他还拒绝光量子假说。 美国物理学家米立肯(R.A.Millikan l868—1953)在电子和光电效应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曾花费十年时间去做光电效应实验。最初他不相信光量子理论,企图以实验来否定它,但 实验的结果却同他最初的愿望相反。

1915年他宣告,他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公式。他根据光量子理论给出了h值的测定,与普朗克辐射公式给出的h 值符合得很好。

1922—1923年间,康普敦(A.H.Compton l892—1962)研究了X射线经金属或石墨等物质散射后的光谱。根据古典电磁波理论,入射波长应与散射波长相等,而康普敦的实验却发现,除有波长不变 的散射外,还有大于入射波长的散射存在,这种改变波长的散射称为康普敦效应。

光的波动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这种效应,而光量子假说却能成功地解释它。按照 光量子理论,入射X射线是光子束,光子同散射体中的自由电子碰撞时,将把自己的一部分能量给了电子,由于散射后的光子能量减少了,从而使光子的频率减小, 波长变大。

因此,康普敦效应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光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发展了普朗克所开创的量子理论。

在普朗克的理论中,还是坚持电磁波在本质 上是连续的,只是假定当它们与器壁振子发生能量交换时电磁能量才显示出量子性。爱因斯坦对旧理论不是采取改良的态度,而是要求弄清事物的本质彻底解决问 题,他看出量子不是一个成功的数学公式,而是揭露光的本质的手段。

他克服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不彻底性,把量子性从辐射的机制引伸到光的本身上,认为光本身 也是不连续的,光不仅在吸收和发射时是量子化的,而且光的传播本身也是量子化的。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 说恢复了光的粒子性,使人们终于认清了光的波粒双重性格,而且在它的启发下,发现了德布罗意物质波,使人们认清了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为后来量子力学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