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中语文专业知识点

1.高中语文必备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

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 2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著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 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于《史记》见第六册) 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高中语文第二册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

2.高中语文知识整理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之文言句式)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教学内容:一.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 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 此三者,吾遗恨也。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 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 非死,则徙尔。

⑦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 臣诚恐见欺于王。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 为予群从所得。④ 恐为操所先。

⑤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 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 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 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 何由知吾可也?⑤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 省略主语。(1) 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 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 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 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 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 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4. 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 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 今当远离,。

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详细些的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五种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三、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

4.高中语文知识要点集合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

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 2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著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 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于《史记》见第六册) 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高中语文第二册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

5.跪求高中语文知识,归纳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

6.高一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学习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 知识要点 一.字 1.字音: 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带写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些字分别是: (1)维.会.温.驼.优.流的拼写规则 (2)英.呀.烟.叶.晕的拼写规则 (3)公.荣.雄.翁.拥.窘的拼写规则 (4)女.绿.掠.虐.与.机.区.需.鱼的区别. 除此之外.再注意拼写的隔音符号.皮袄pí ǎo儿化标音花儿huār轻声不标词. 2.字形: 注意形近字与同音字之间的区别. 大多是书下的注释和书后练习中容易写错的字,也有同学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一般是书下带注音的字.和书后 的关于字音的练习. 学法指导 1.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可以在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一个本上.定时集中纠正 3.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二.词 知识要点 应掌握词的本文.语境义.及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词的褒贬义. ①词的本义与语境不同的词. ②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③结合语境判断词的褒贬.及正确理解发生的变化后词的感情色彩. 学法指导 1.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 2.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3.书下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4.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自测之 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5.将自己积累的词语记在一个本子里.最好分类.既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协作. 三.句 知识要点 (一)语法 应掌握短语.单句.复句这三方面知识 短语:五种基本结构.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 单句:六种基础成份.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复句:七种基础类型.并列.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条件 学法指导 近年来由于淡化语法知识.有的同学以为语法不用学了.其实学语法对于我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是非常有帮助 的.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运用这些语法知识.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简明.连贯. 1.短语的学习不要脱离句子.要结合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组成. 2.单句的成份的划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结构助词的不同用法来掌握. ①〔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注意:表时间.地点的状语一般在主语前.而表时间.地点的词语如在谓语后.称之为补语. ②巧用结构助词[的”[地”[得” [的”字前一般是主语或宾语的定语. [地”字前一般是谓语的状语. [得”字后一般是谓语的补语. 3.对复句的复习主要是记住常用关联词以辨析复句的类型.熟记口诀.便于记忆. 有一个复句关联词语歌诀.几分钟就能背熟.可以一试.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 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 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有就.条件还有无论都,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设. 4.学习语法知识重在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必单纯地死记语法的名词术语.概念.理论.单句侧 重在病句修改,复句则重点关联词的运用,对复句中分句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时应在掌握了语法的基本知 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为正确运用语言服务. (二)标点 知识要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中指出:[标 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持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 用.” 中列了16种标点符号.下面顺口溜可帮助同学们记住这些标点号: 句.逗.顿.分.冒.问.感叹号,(7种) 引.括.省.破.连.名.还有间隔和着重.(9种) (其中[名”指书名号和专名号) 学法指导 在作文中能否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这里应注意的是有的同学作文中经常一逗到底.这显然不行.另外.冒号.引 号.分号.这些标点也容易出错.这也是在作文中标点扣分校多的地方.另外冒号.引号也常易出错. 如:①我说:[你来.他不来.” ②[你来.他不来.”我说. ③[你来”.我说.[他不来.” 这类的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同时在阅读中要会运用标点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 修辞: 知识要点 应掌握三个方面知识. 1.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2.了解常见的八种句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会根据表达的 需要选择使用句式, 3.语言表达力争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学法指导: 在阅读中分析理解修辞手法.句式变化的运用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在写作中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对语 言的运用能力. 文体知识: 包括四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 知识要点: 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 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 知识要点: ①对。

7.高中语文专业知识心得怎么写 给个模版 急用

工作心得

本人***,于19**年进入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使自己认识和知识水平得到增长.

工作两年来,有成绩也有不足.新入公司时,对于实践工作不熟悉,就多向老职工请教,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多看理论书籍,然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多学技术,多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

在工作中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和忠恳,但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候工作不能与生活很好地进行协调,但这样的缺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得到很好的克服!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