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知识答案

1.求摄影复习资料答案

一、填空题(35分)

1.根据光线照射的方向,把它分成(正面光(也叫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也叫后侧光)、和逆光(也叫背面光)五种光位。

2. 根据光线照射的形式和特征,我们在摄影中把光线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

3. 依据光线照射在景物上的特性,我们把光线分为(硬)光和(软)光两种光性。

4.摄影中影调通常是指(黑白)摄影,色调通常是指(彩色)摄影。

5.影调可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色调可分为(暖调)、(冷调)和(中间色调)

6.照相机有(平视取景)、(反光取景)、(视屏取景)和(直视取景)四种取景模式。

7.组成数字图像的基础数据是(1)和(0)。

8.在构图中依据垂直方向上的视角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透视形式。

9.依据水平距离上的(近远),分为(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和(全景)五种景别。

10.摄影的机内测光可分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测光模式。

二、判断题(2分X10=20分)

1. f/1.4 与 f/2.8之间相差2倍的通光量。(*)

2. f/1与f/1.4之间相差1.4倍通光量。(*)

3. 竖画面可以很好的表现纵深透视感。(√)

4. 横画面所表现的画面气势比较大。(*)

5. 天光镜可以使彩色摄影中的天空颜色变得更为深蓝。(*)

6. 拍标准像用广角镜头最好。(*)

7. 偏振镜可以消除镜面的反光。(*)

8. f/1.4 与 f/2.8之间相差4倍的通光量。(√)

9. 在数字摄影中图像的感光度设置的越大越好。(*)

10. 拍标准像用标准镜头最好。(*)

三、简答题

1. 曾经辉煌的柯达公司谁创立了?

伊斯曼

2. 1816年尼埃普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照相机镜头叫着什么?

人工魔眼

3. 世界上最早的照片是哪一年、有谁拍摄的、叫什么名称?

1824年法国人N.尼埃普斯

4.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小孔成像

5. 1839年谁发布了“银版摄影术”?

法国人达盖尔

6. 塔尔博特发明了什么摄影法?

卡罗式摄影法

7. 现在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照片又是哪一年、有谁拍摄的、叫什么名称?

1826年法国人N.尼埃普斯有名

8. 摄影成像的形式有哪两种?

模拟成像和数字成像

9. 建筑摄影的最佳光线为什么光线?

前侧光

10. 儿童和青年女性宜用什么光线拍照?

正面光

11. 世界上第一块芯片是哪家公司研制成功的?

1986年柯达公司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分别写出曝光的两种组合形式?

1、长亮光曝光

:

﹛ t / a (a为照相机上快门刻度的代码)

f / b2 (b为照相机上光圈刻度的代码)

2、瞬间光曝光

闪光灯的强度(指数)

闪光灯曝光组合关系式为: 光圈= ————————————

闪光灯照射的距离

2. 人像摄影应抓好哪几个方面的肢体语言?

眼神,嘴姿,手势

2.摄影摄像考题

一、填充题

1.摄影最基本的器材是_相机__________和____灯_______。

2. 灯光型彩色胶片用于日光下,影像会偏__冷__色;日光型彩色胶片用于钨丝灯下,影像会偏__暖__色。

3.曝光量=_____光圈值______*___快门_______。

4.闪光指数是___闪光灯最大光值________的标志。

5. 过强的背景光易使镜头产生_眩光_____,同时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6.从照射方向看,光线的种类有正面光、侧面光和_____逆光_______。

7. 光在摄影上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感光胶片有了__曝光___的可能;二是使被摄物体有了_质感___。

8. 目前,摄影的测光方法,一是_点_测光;二是__中央重点____测光。

9.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是__时效性____、真实性和___________。

10.新闻摄影的体裁主要有___纪实摄影_______、__体育摄影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1. 光圈大小对景深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用的光圈愈大,景深愈_小____;光圈愈小,景深愈_大____。

二、判断题

1.光圈的作用只是控制通光量。 ( 错)

2.在照相机上标注的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的孔径越大。 (对 )

3.1/125秒快门的时间长度是1/250秒的二倍。 (错 )

4.光圈f2比f16进光量大64倍。 ( )

5.在镜头焦距、和摄影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对 )

6.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由尼普斯在1826年拍摄的。 (错 )

7.追随法摄影所选用的快门时间最好长于1/30秒。 (对 )

8.国产照相机的两大名牌分别是凤凰和海鸥。 (对 )

9.红光照射在黄色的花朵上花朵将呈现红色。 ( )

10.焦距越长的镜头的视角越小。 (对 )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照相机的结构主要有( abd)。

A.镜头 B.快门 C.光圈 D.机身

2. 人工钨丝灯光源的特点是(abcd )

A.色温低 B.寿命长 C.耗电少 D.便于观察布光效果

3.影响景深的因素有(acd )。

A.光圈大小 B.景物大小 C.焦距长短 D.物距远近

4. 光质的软硬是与( ab)有关。

A.光源的强弱 B.光源与被摄体距离C.测光方式 D.感光胶片的大小

5.新闻摄影的优势有(abcd )。

A.形象的真实性 B.现场可证性 C.视觉直观性 D.瞬间永久性

6. 照明亮度不足会产生的后果(abd )

A.颗粒变粗 B.反差降低C.色彩偏差 D.影象失真

7.傻瓜照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通常采用( cd )。

A.光圈优先式 B.速度优先式

C.程序自动式 D.双优先式

3.摄影的专业知识

我不是专业的,更不是老师,我只是对此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你得有一个自己想要的方向,比如你是偏向风光摄影?还是人体摄影?还是人文摄影?还是微距摄影?还是人像摄影?还是商业摄影?还是纪实摄影?…… 摄影的分类很多,大部分摄影高手一般都是精于其中的一项或是两项,全才的很少。所以,你最好选择一项或两项你喜欢的,或者擅长的,拍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有了这个前提,才好进一步加强,才好谈“有目的的去拍,不瞎拍”。毕竟,各种摄影门类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

你说是不是? 其次,关于书籍,我想,老生常谈的也就是《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了。你一定听说过。

其他我看过的,雷伊里的《DSLR数码单反摄影圣经》,韩国人的《数码摄影构图》以及《数码单反摄影圣典》,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我是指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全部)。毕竟现在各类摄影书籍多如牛毛,真正好的并不多。

再次,我觉得摄影学到了一定的阶段,会遇到一个瓶颈,不知道怎么突破。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器材上可能确实没有太大的突破了。

不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其实这可能是考验美术方面的功底了。面对同样的场景,一般人的作品可能就是“到此一游”,而高手则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赞叹之余会想:为什么我拍不出来? 我觉得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高手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知道什么该拍,什么不该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拍。

这就是我说的取景与构图的水平。 二是想办法拍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我在Flickr上经常看到一些人的作品。那上面有很多高手,他们往往专精于某一个题材,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他们的色彩和取景上就能分辨出照片出自哪位之手。

我想,与其什么都拍,不如就选择自己喜爱和拿手的,不断尝试,直到从中悟出自己的风格来。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其他人对此可能有更好的意见,不妨博采众长。 祝你早日成为摄影高手! ————— 补充一下: 关于人像,关于美学,当然是需要了解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主要是需要了解美学的色彩、光线与构图。至于人体结构,没这个必要。

关于书籍,除了之前我说的,还可以参考一下这两本: 1.《人像摄影手册(第三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缔造肌肤完美质感:数码人像摄影之用光、拍摄与修饰》 人民邮电出版社 3.《婚纱摄影教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摄影专业,考试内容有哪些

一、理论类1、文艺综合知识讲解(摄影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电影、摄影、智力学习等内容)

2、摄影发展史讲解

3、摄影基础理论讲解(摄影 摄像与影视制作)

4、电脑图形处理常识

二、实践课程

1、现场拍摄(图片、影像动手能力)

2、摄影构图练习 影调训练练习

3、高考摄影作品实例分析 影视广告作品分析 平面广告(规定文字和图片编辑设计)

4、高考影片分析解读(观摩考试故事片后回答与此影片内容相关的问题)

三、创造类课程

1、命题创作讲解(命题故事场景,设定分镜头画面,绘制故事情节)

2、命题创作(分镜头):根据命题故事内容、创作画出若干幅画面、叙述故事情节

四、考试技巧讲解

1、面试技巧(应试指导与技巧:介绍面试流程、专业面试注意事项及考试技巧,以及讲解自我介绍写作与准备。)

2、拍摄技巧(获得高分秘诀 数码摄影技巧)

5.

摄影专业备考资料(内部资料)

摄影考试复习资料;摄影考试参考资料

本资料由高校摄影系命题教师提供,统一整理合订本,内部学习资料,适合考生报考各高校摄影专业。

资料内容:

一、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二、摄影拍摄技巧

三、摄影面试技巧

四、摄影专业复习和考试的注意事项

五、摄影考试解析

六、摄影专业速记口诀(顺口溜)

七、各大高校摄影专业命题教授谏言(名师点评)

八、摄影考试压题资料 ★★★

九、历年各大高校摄影专业考试试题

十、2010年摄影专业考试全真题

十一、摄影专业介绍

十二、附:2010高校摄影专业招生信息速览(最新)

十三、附:摄影专业考试光盘

网址: (有图片)

订购热线:15054114111 济南金艺画廊,山东师大书店均有销售~~

6.摄影基础知识

光比测量(1张)

光比是摄影上重要的参数之一,指照明环境下被摄物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光比对照片的反差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释义:光比一般指摄影中,被摄场景的暗部和亮部的受光比例。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也用于美术中的素描。

基本概念:光是满足摄影曝光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法。和素描静物一样,被摄主体在光源的照明下会分布出五大调子和三大面。五大调子指:高光、亮部、明暗分界线、阴影、反光;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不同角度、不同数量的光源照明,调子分布比例会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照片亮暗面反差会变化明显。呈现的各异的视觉效果。

摄影师为更好的控制画面反差,引入了光比的概念。暗面和亮面的受光比例即是光比。如画面照明平均,则光比为1:1;如亮面受光是暗面的两倍,光比为1:4;以此类推。

光比的测量:光比测量可使用外置测光表以入射式测光分别测量亮部暗部。比较光圈值即能算出光比。

如亮部的测光表读数为F11,暗部读数为F8,两次测量快门与感光度不变,则光比为1:2;亮面读数F11,暗部读数F5.6,光比为1:4。规律为1:2^(光圈级差)。超过一级光圈不足两级光圈一般定义为1:3。这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的照明光比。

使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反射式测光也能测量并计算光比。测量亮暗部后,做光圈级差计算,方法如上。但要注意白加黑减。

光比对于摄影的意义: 光比对于摄影最大的意义是画面的明暗反差。反差大则画面视觉张力强;反差小则柔和平缓。很多摄影人所说的硬调即是高反差,软调即低反差。

人像摄影中,反差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高反差显得刚强有力,低反差显得柔媚。风光摄影、产品摄影中高反差质感坚硬,低反差则客观平淡。

不同光比对比(1张) 光比的控制: 风光摄影的光比控制只能等待时间或等待天气,调整拍摄角度也能改变光比大小。而在人像摄影中光比的控制多采取人工干预。户外人像摄影,可通过反光板缩小光比,也可通过吸光板(黑色)增大光比。

影棚摄影中的光比就更容易控制。主光和辅光的发光功率,光源距离被摄物距离都能起到控制作用。

合理引用,希望采纳

7.摄影基础知识

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

一般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 一、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二、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小花园,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可以使所有景色收于镜头之中,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在拍摄全景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三、中景 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中景的分切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和力的分布,而其内部结构线则相对清晰起来成为画面结构的主要线条。

在拍摄中景时场面调度要富于变化,构图要新颖优美。拍摄时,必须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

特别是拍摄物体时,更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 四、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的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几乎被排除出画面以外。

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用它可以充分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比如看一个杨丽萍的舞蹈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会移到那柔软件的手臂上,用近景画面则将画框接近动作区域,非常突出地表现了手的动作。

利用近景可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如果您经常看新闻节目的话,各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或纪录片的主播或节目主持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形象的真实、生动和客观、科学。构图时,应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背景要力求简洁,避免庞杂无序的背景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五、特写 特写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通过特写,可以细致描写人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上的特殊标志、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细微的动作变化,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空。

另外,在拍摄时不要滥用特写,使用过于频繁或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观众反而降低了对特写形象的视觉和心理关注程度。 如要拍摄盛开桃花的桃树,当画面以全景推向中景,桃树的外形逐渐被“排挤”出画外,树木内部及树上盛开的桃花逐渐成为变化的结构主线。

景别取自于摄影的专业术语,顾名思义就是取景大小的区别,与动画 制作过程中画框的大小,概念是相同的。在创作设计稿时,景别的处理 尤为重要,它既能准确充分地展现出导演的艺术构思,又能清楚地传递 出剧中人物的各种情节信息。

大特写主要表现的是某一个局部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包括动作过程的细节和形体运动中的微妙差异。 特写是局部的刻画人物或事物的景别处理方法。

运用这类镜头,能 够准确地传达故事情节,直接地反映出剧中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同时,也能间接地影响观众的心理反应,特写不一定只是刻画人物表情 的,手、脚、道具等与剧情有关的物体,只要需要,都可以用特写来表现。 这种镜头,主要是表现人物眼睛和头部的神态,应当注意的是通过 人物表情、手势、动作来表现情绪,所以必要的画面提示一定要做,而 且要做足,动作。

8.摄影基础知识

瞬间曝光留下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

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回忆,是很多校友的美好心愿.为此,一些朋友已经品尝过很多失败和成功的甘苦.但是对更多的朋友来说,摄影似乎还是非常神秘的,可望却不可及。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需要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起来。

摄影师应该是个”杂家”。在这块版面上,将向朋友们介绍有关摄影的一些知识。

若朋友们在摄影中遇到问题,可来信告之,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照片上的影像是怎样产生的?凡是拍过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完美照片的诞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

影像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1. 拍摄曝光首先,摄影人员必须通过相机的镜头将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景物记录在相机内装的胶片上。这一步就是通常所说的拍摄曝光,是摄影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这时的胶片上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影像被称为”潜影”,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的影像”。2.负片的冲洗拍摄完的胶片必须要经过冲洗加工才能将潜在的影像变成可见影像。

冲洗胶片的工作可由专业冲扩店完成,也可自己来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负片,在经过显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后,可以看到,胶片上留有一个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补的影像,通常,我们把这个影像叫做”负像”。

带有负像的胶片被称作”底片”。在这里提醒朋友们注意:胶卷是一种不同于画家、作家所用各种纸张的特殊记录材料。

在没有经过冲洗加工之前,这种材料是不能在亮室打开的,这时打开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时打开暗盒,会使你的前期拍摄结果毁于一旦!别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质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可能好。

冲洗好的底片,一定要保持它的清洁,防止沾上脏物和被划伤。因此,湿底片在干燥时,要凉在清洁的环境中,不能让尘埃粘到胶片上,更不能随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这样容易在胶片上留下指纹或造成划伤,冲洗好的底片不要裸露在外,应装在专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尘。

因为一旦底片上有划痕,会在照片上留下为深色条道,底片上有脏物,会在照片上留下相应的白色影像。3.印片或放大看到负像不是摄影的最终目的,要想看到和原景物明暗及色彩一致的影像,还需要通过扩印机的镜头,将小小底片上的负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纸上。

放大时,可以对画面进行裁剪,可以对色彩进行校正,可以多张复制,还可以复制成不同的尺寸。印片后,照相纸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潜影”。

4. 相纸的冲洗相纸的冲洗和负片的冲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冲洗之后, 相纸上会出现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相近的彩色影像。

摄影过程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拍摄条件的把握、显影条件的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画面的质量。

相机的使用和维护相机是高精度的设备,经久耐用、可靠。如果你操作正确并适当保养,相机会很好地为你服务。

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它常常会使你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机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你的照相机。

以下注意事项希望朋友们予以重视:1.不要尝试用手打开全自动相机的镜头盖。只有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镜头盖会自动打开,开关关闭时,镜头盖会自动关闭。

2.如果相机有日期显示模式,在电池没电之前不要取出电池,因为日期功能需要电池供电以保持连续。3.全自动相机应使用带有DX码的胶片,购买胶片,要确保暗盒上带有DX码标记。

如果装入了无DX码的胶片,感光度将自动设置在某一个数值上,而不管胶片的真实感光度是多少,因而可能引起曝光不正确。4.使用和携带相机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摔、砸相机,避免强烈震动、冲击或挤压。

当在摩托车、汽车、船、飞机等上携带相机时,应使用厚垫子保护它。使用三脚架时,一定要立稳,特别要防止三脚架被踢翻或被大风刮倒。

5.避免将相机放在装有卫生球的衣柜内,或含有能严重损害相机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室中。应存放在凉爽、干燥通风良好处。

绝不能用诸如涂料稀释剂、酒精或苯清洗相机。6.如果将相机从低温的户外拿到温暖的室内,水气会在相机内外冷凝成水滴。

在带相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应将相机装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机的温度逐渐变化。在温差降低后,再打开袋子。

7.一般相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是40℃—— -10℃,要注意避免相机长时间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夏日的汽车中。8.渗透到相机中的污物、泥土、灰尘、潮气、有害气体或盐水会损坏相机,使它不运行。

在海滨要防止相机与含盐的潮湿空气接触,要防止相机溅上任何液体和雨水。当相机遭雨淋、或接触湿气,应将水擦掉,凉干。

9.更换电池时,应同时更换掉所有旧电池,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商标的电池,或新旧电池混用。请勿破坏电池、或给电池充电,也不要将电池放在火上烤,因为这样会引起电池漏电、自热、爆炸等。

电池应按指示的正负极装好。10.绝不要尝试拆卸相机。

由于镜头质量对于成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但同时它也是最娇嫩的部件之一。所以它的使用和保护就更。

9.摄影专业笔试考什么内容

摄影摄像相关专业艺考的主要考点有:1文艺理论及摄影基础知识。这项考试的目的是了解考生

对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知识的了解、掌握、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并从中判断考生有关电影、电视摄影的基本知识。2摄影作品分析。

下面以某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试内容为例说明。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视觉故事构成、影视图像分析、影视摄影基础三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 间 2 小时 30 分钟,每个科目满分 100 分,专业成绩总分 300 分。

视觉故事构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多种图案素材,考生经构思后,任意选择素材中适用的图案进 行剪贴组合,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四幅连环组图,并在每幅图案下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图案所 表现的内容进行阐述。四幅连环组图与简要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故事。

影视图像分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影视作品截图 3-5 幅,并从影视摄影专业角度提出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回答。

影视摄影基础考试内容:主要是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包括静态图片摄影知识与动态影视摄影知识。

10.摄影的专业知识

我不是专业的,更不是老师,我只是对此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你得有一个自己想要的方向,比如你是偏向风光摄影?还是人体摄影?还是人文摄影?还是微距摄影?还是人像摄影?还是商业摄影?还是纪实摄影?……摄影的分类很多,大部分摄影高手一般都是精于其中的一项或是两项,全才的很少。所以,你最好选择一项或两项你喜欢的,或者擅长的,拍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有了这个前提,才好进一步加强,才好谈“有目的的去拍,不瞎拍”。毕竟,各种摄影门类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

你说是不是?其次,关于书籍,我想,老生常谈的也就是《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了。你一定听说过。

其他我看过的,雷伊里的《DSLR数码单反摄影圣经》,韩国人的《数码摄影构图》以及《数码单反摄影圣典》,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我是指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全部)。毕竟现在各类摄影书籍多如牛毛,真正好的并不多。

再次,我觉得摄影学到了一定的阶段,会遇到一个瓶颈,不知道怎么突破。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器材上可能确实没有太大的突破了。

不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其实这可能是考验美术方面的功底了。面对同样的场景,一般人的作品可能就是“到此一游”,而高手则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赞叹之余会想:为什么我拍不出来?我觉得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高手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知道什么该拍,什么不该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拍。

这就是我说的取景与构图的水平。二是想办法拍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我在Flickr上经常看到一些人的作品。那上面有很多高手,他们往往专精于某一个题材,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他们的色彩和取景上就能分辨出照片出自哪位之手。

我想,与其什么都拍,不如就选择自己喜爱和拿手的,不断尝试,直到从中悟出自己的风格来。以上只是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其他人对此可能有更好的意见,不妨博采众长。祝你早日成为摄影高手!—————补充一下:关于人像,关于美学,当然是需要了解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主要是需要了解美学的色彩、光线与构图。至于人体结构,没这个必要。

关于书籍,除了之前我说的,还可以参考一下这两本:1.《人像摄影手册(第三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缔造肌肤完美质感:数码人像摄影之用光、拍摄与修饰》 人民邮电出版社3.《婚纱摄影教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