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身边的凡人作文500字
我们身边的凡人在我家所在的小区里,每天你都会看到这样一幕:早上,一个瘦骨嶙峋的男子站在自制的推车旁边卖米粉,炒面之类的;中午,那个男子就躺在自家门前那把已经很陈旧的摇椅上睡觉,他的老婆,同样很瘦,做在一旁用机车缝补衣服(是缝补别人的衣服,她“开”了一个小店);晚上,男子,女子和他们的女儿就坐在“他们家”门口吃饭,“他们家”其实就是一家小小的缝补店,没有厨房,炒菜煮饭都是在门口用简易厨具完成的。你看了有什么感受?我个人觉得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凄凉。妈妈时常把我家的不合身的衣服拿去他们那里缝补。有一次,我也随妈妈去了他们那里。妈妈把衣服给了那女的之后,边坐着边聊起天来了。时不时那女的抬起头来询问妈妈一些衣服的事,我看着那女的,虽然脸上有不少皱纹,但长得还是挺俊俏的,想必以前年轻时候一定也是个大美女。我又再看看在旁边睡觉的男的,虽然瘦,倒也长得挺英俊的,年轻时候应该也是很风流倜傥的吧。想着想着,那女的跟妈妈聊天的话语吸引了我:“哎,都怪我们两个年轻的时候。以前,在班上,他可以算是班草,我也可以算是班花。我们两个人都很有名气。这样一来,也没再专心学习。我们两个当时都被对方的美貌吸引住了,而且他当时又是学校里的‘小霸王’,我们便很早就谈恋爱了,那时真的很风光。可是转眼就要毕业考试了,学业没有学成,学校的处分却不少,身边的同学大都在复习备考,我们呢 ,却要被勒令退学,当时就感到一片黑暗。”那女的擦擦眼睛,不住地摇头叹气:“哎,果真,到了外面,什么都不会,他还想靠着以前在学校的霸气去吓唬别人来给我们钱,可是一点用也没有。现在有这种生活我都已经很满足了。哎。”听完那女的话,我的心情不知道怎么那么沉重。妈妈鼓励那女的话我也没有再听下去。只是我想到了我的学校,我的同龄人,或者比我大几岁的学生。学校里,好学生固然有很多,但坏学生也不少。他们不也是在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吗?这时虽风光,可以后呢,该怎样生活,这些坏学生想过没有?衣服缝补完了,那女的也道出了她的肺腑之言:“像我们年轻时候这样的人,最多逍遥自在到20岁,过了这之后,以后的日子会很不好过。”我很赞同。他们虽是我身边的许多凡人中的两个,但我相信,这种类型的凡人在我们社会并不少,而且我觉得似乎还在呈增长的趋势。你们,真的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别被诱惑迷惑了。自己修改一下就好了
2.佛教真正的善知识究竟是什么样子
净空法师—明师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善友、善知识。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诫我们,特别是末法的众生,要想道业成就,第一个条件亲近善友,把这个列在第一。小乘经里面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在这个经上,也是第一句话教我们「亲近明师」,明师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善友、善知识。因为六道凡夫「性识不定」,这是《地藏经》上讲的话,也就是谚语里面常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话的意思,说明我们凡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受外界的影响,我们做不到境随心转,而实在讲我们是心随境转,那环境对我们就太重要了。古来的祖师大德,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定慧的功夫,他能转境界,不随境界转。但是他教学生、教徒弟,依旧要选择环境,为什么?这些人是凡夫,转不了境界,决定受外境的影响,那就不能不选择环境。而在选择修学环境里面,善友是第一个条件,你能够常常亲近善知识,亲近好老师,亲近好的同参道友,对於你的道业决定有帮助。
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在《居士传》里面看到,古来这些大德亲近善友有十几年,二、三十年,还有一生都不离开的。他学成了,可以离开,为什么还不离开?无非是给后学做个好榜样。守在老师的身边,给老师当助教,接引后来的同学,到老师往生了、圆寂了,他再离开,教化一方。我们看古来祖师大德,这种做法的人很多,也是将世尊的教诲真正落实。除非是缘不足,那就另当别论,但是也必须自己的道业真正有成就才能离开。什么样叫成就?在佛法里面也有个标准,从智慧解门来讲,你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确实有能力辨认。第二个条件你有定功,不会受外境的干扰,也就是说不会受外境的诱惑。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具足这两个条件,才可以离开老师。这两个条件不具足,离开老师就很危险,因为你里面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敌不过诱惑,你就会堕落。
可是今天师道已经没有,我们想亲近善知识,这个世间没有善知识,怎么办?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道友,大家能够在一起学习,互相勉励,以古大德为善知识。我介绍给同学们,以阿弥陀佛为善知识,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无量寿经》,在净土五经。每天读诵,每天讲解,每天在一起学习,这样我们就不离开善知识。我在这个地方用网路跟同学们结缘,对大家也有一点小的好处,我们距离虽然远,利用现在科技的方法把我们拉近,我们也能够每天在一起。
3.我究竟应当如何救度我身边的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
对于如何帮助毁谤三宝、不信因果报应的家亲眷属,净空法师曾经做过开示:
“这要有智慧、耐心,自己做出修行的好榜样,让家里人很明显的感触到,你学佛前与学佛后,确实不一样,他们自然就会赞叹,就能够受感化。换言之,家亲眷属还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还侮辱你,说你的闲话,说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德行不能感化他们。
过去,印光大师居住的寮房有苍蝇、蚊虫、跳蚤,侍者想将这些小动物清出去,印祖阻止他说,它们是我的善知识,留它们在此地,证明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它们。印祖到七十岁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再也没有这些小动物。无论在什么地方,别人住的时候,有苍蝇、蚊虫;印祖一住,全都搬家了。连蚊虫、蚂蚁、苍蝇、跳蚤都会受感动,何况家亲眷属?我们要学印光大师,真修实践。真诚心就能感动人,决定不能有责备的心、不满意的心。我们将一切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佛菩萨,以最恭敬、最清净、最尊敬的心,久久一定能感化。”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师兄慈悲心性。
4.什么是佛菩萨示现
是不是佛菩萨的显现,完全在于自己。
例如一个路人布施一个乞丐,我们可以认为他是菩萨的化现;却也可以对他的善举无动于衷,认为是假装,并说现在的乞丐都是假的,布施乞丐是傻子的行为。
又如吃人的罗刹女,我们看来是魔鬼无疑了,但是她吃的对象是米拉日巴尊者的时候,尊者却将她认做本尊的化现。
我们能从坏人那里看到优点,也能从好人身上看到缺点。乃至由于我们的分别心,甚至能看到佛陀的过失——佛陀显然不会有过失,但在我们凡夫眼中,却出现了过失——善星比丘与提婆达多都是这样的人,长年跟随在佛的身边,却认为佛是个平常人,甚至比平常人更不如。
而在我们眼中一无是处的魔王波旬,在佛眼中却是善知识。
因此,对境是好还是坏,全在我们自心。
5.“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600字左右),拜托,第一个回答的采纳
我
身边的好老师
人们常用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来形容教师,
可是教师到底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现在才真正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许多老师,正如我们所歌颂的那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默默耕
耘,无私奉献着。所以借着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想夸夸我身边的李老师。
有人说,老师是土壤,把知识化作养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亦有人说,老师
是一座知识的桥梁,把我们带进奇妙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可我认为李老
师是一束烛光,光虽微弱,但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我们不必害怕,不必慌张。当
我们不开心时,李老师也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让我们的心灵重新获得释放。班主
任李老师,带着我们更进了一个台阶。李老师在课堂上严厉无比,而且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在期
末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两三张试卷让我们做。可是身为学生的我们谁又曾真正地用心想过
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
为了我们好
若不是老师的认真努力,
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
成绩
?
李老师什么事都为我们学生着想,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砸了!我觉得对不起李老师所以不
敢看她,也对李老师产生了距离感,就在这时。李老师对我特别关照,就像我的母亲,我与几个同
学常常围着李老师聊天,我们聊学习、聊生活,渐渐的我喜欢上李老师了!面对考试考差了也不害
怕老师了,我只想好好学习不让李老师失望
。
正所谓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李老师就像我们的亲生父母一样,无时无刻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
关注着我们的学习。燃烧,是老师的精神与品格
;
奉献,是老师的信念与追求。用语言播种,用粉笔
耕耘,用汗水滋润,用心血浇灌,这就是老师的劳动。讲台,是李老师的舞台,李老师是台上的舞
者,风风雨雨,春夏秋冬,然青丝化为白雪,皱纹爬满额头。校园,是李老师的花园,李老师是园
丁,用美的阳光普照,善的雨露滋润,真的春风和和,才使我们心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亲爱的
李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
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播种希望……如果没有
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
李老师的一颗心都给了孩子,给了教育事业。她的爱心教育,细心呵护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要向
她学习。
6.作文:我身边的阿长
我和她在一起的深刻回忆,总是不是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她慈祥、和蔼、眼角有一丝皱纹,很年迈。她就是我认为,可亲,同时又有几分讨厌的—-我那亲爱的奶奶,她就是我身边的阿长。
奶奶从小就和我生活在一起。她只会讲本地的方言,不会讲普通话,她也没有读过一点书,也不认识任何一个字,奶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她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
我的奶奶有时很让我讨厌,甚至讨厌得想打她的感觉都有。
就比如:这是发生在小学的时候。星期六的时候因为有事爸爸妈妈都要出去,只有我和奶奶两人在家。这是我想看电视了,心想爸妈反正都没有在家里面,到时候和奶奶说一声,别告诉爸妈就可以了。心动不如行动,就看起电视来了……爸妈回家了,没想到奶奶竟然把我看电视的事情跟爸妈说了,害得我被妈妈骂得很惨……当时,我讨厌透了奶奶。
奶奶不仅是讨厌的,而且还是很唠叨的。
在小学时,每当我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奶奶总会唠叨着说:“你要认真的读书,将来像你姐姐一样考大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坐办公室,书读了是你自己的,别人是抢不走的,不要像我一样没读过书。”我总是不在意奶奶说的话,但是我也经不起奶奶的唠叨,最总还是去认真的做作业了。
慢慢的,我懂事了,我感到很惭愧,让我也想到了,奶奶对我的好。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晚上感冒了,发高烧,那一天晚上的天气十分的冷,而我却一直高烧不退,奶奶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喂我吃药、给我递水。直到我退烧为止……
从此,我再也不讨厌、不嫌弃我的奶奶了,而是非常尊敬、非常喜欢我的奶奶。
奶奶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和蔼可亲,那样的“美好”。奶奶越来越苍老,眼睛一天比一天差,神智一天比一天不清。我好担心我的奶奶……
现在的奶奶已经去世了,我再也听不到她唠叨的声音了;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闻不到她的味道。但是奶奶永远的停留在我的心中。
加分!
7.青年问禅师,我朋友逝世了,我很悲伤.禅师说,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物
失去朋友,是会伤心的。
因为失去,所以伤心的。因为他是你朋友,若是别人这样走了,你不会有 这么深的痛觉。
禅师说,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物,是有道理的。
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不是在无常变化中。如四季在不停的变换;我们从小到大,身体细胞一直在新陈代谢;刚刚从身边经过的人,被迎面来的车一撞便离世了。事事无常呀。没有一个可以一直不变的。
你的朋友因缘份来到你身边,又因缘尽了而散去。有聚便有散,虽难接受,也已如此,请不要过于伤心。你的眼泪换不回他的生,只会伤害你的身心。请节哀!
也许你觉得你的朋友还这么年轻就去了,太可惜,不能接受。但他的去恰恰证明了事事无常呀,所以每个当下还活着的人都应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或事才好,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孝养父母,亲近善知识,做利人利已的事,给身边的人带来欢喜。
佛陀在涅槃前说过这样一翻话,可能缓解你的心情:
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佛遗教经中记载)
愿你出离悲伤,亲近善识,结善缘,智慧充满,有最好的法缘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