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经纬网的初步知识

1.怎么学好7年级上的经纬网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

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

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

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

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

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

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

2.七年级地理如何确定经纬网的方向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地理知识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3.七年级上册地理经纬线知识点

1、地球纬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12、地球是一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km 。

4.初中七年级地理怎样学习经纬网图

一、经纬位置空间定位法: 地理位置和地理事象的分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区域经纬位置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这些试题解题门槛在于空间定位和区域识别,如何进行空间定位和区域识别可以按以下方法逐渐培养: (一)粗化阶段–选取重要经纬线: 感知区域的空间跨越范围,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 2、世界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南北极圈。

经线: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 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如表: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非洲 17°W–51°E 35°S–37°N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W–66°E 36°N–71°N 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和南北半球,同时有二个日期 南极洲 360° 62°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二)细化阶段–明确具体位置: 细化阶段是在粗化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主要经纬线穿越区域的具体位置,以达到明确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点法,点可以是主要经纬度的交点,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域边界的交点。

这里需要借助地理要素也相对位置定位,包含自然和人代要素相对位置的分布,如点–山峰、城市、矿产、港口、旅游点相对位置的分布:线–山脉、河流、地理界线、交通线、人口迁移方向等分布走向;面–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带、重要国家、农业区、工业区等区位分布。二是经纬线穿越法。

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1、中国地理:所示定点法–如图3;经纬线穿越法–如表1:行政区及城市 主要地形区及山脉 河流、矿产、交通线、农业区、工业区等 20° N 琼/海口 滨海平原 粤海铁路、水稻甘蔗区 23°261N 台、粤/汕头、桂/南宁北、云 中央山脉、台西平原、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 西江、元江、澜沧江、怒江、个旧锡矿、京九线、京广线、南昆线 30 °N 浙/杭、州、皖/黄山南 赣湖口(九江)北、鄂/武汉南、湘/岳阳北、渝、川/成都南、藏/拉萨北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 丘陵、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富春江、长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雅鲁藏布大峡谷、拉萨河、大冶乌铁矿、自贡天然气、浙赣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襄渝线、成昆线、川藏公路、商品粮基地(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40 ° N 辽/大连北、冀/秦皇岛、津、京、晋/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甘/敦煌、新/喀什北 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黄河、塔里木河、迁安铁矿、大同煤矿、准格尔/东胜煤矿、玉门石油、包兰线、兰新线、津京唐工业区,南疆长绒棉基地 50° N 黑/爱 辉(黑河)、内蒙古/满洲里北 小兴安岭、嫩江上游沼泽地、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高原 嫩江上游、嫩西线 80° E 新/和 田、藏/狮泉河 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伊犁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新藏公路 90 ° E 新/乌鲁木齐东、青、藏/拉萨西 准格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纳木错西、雅鲁藏布江、兰新线、新藏公路、羊八井地热资源 100 ° E 内蒙古/甘/酒泉东、青/西宁西、川、云/(丽江、大理) 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虎跳峡、云贵高原/西双版纳 青海湖、黄河、金沙江、澜沧江、兰新线、青藏铁路、川藏/滇藏公路、青藏牧区 110 °E 内蒙古/包头、陕/西安东、鄂/十堰、湘/(张家界、怀化)、桂/桂林、粤、琼/海口 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中盆地、巫山、雪峰山、南岭、五指山东 黄河、渭河、汉江、长江、沅江、西江、白云鄂博稀土矿、东胜煤矿、京包线、陇海线、襄渝线、湘黔线、焦柳线、南昆线 120 °E 内蒙古/海拉尔、辽、鲁/青岛、苏/常州、浙/杭州、闽/福州东 内蒙古高原、辽西走廊、山东丘陵、江淮平原、闽浙丘陵 淮河、长江、伊敏河/元宝山/霍林河煤矿、京哈线、京沪线、浙赣线、江淮平原商品粮基地、长江下游沿滨海平原商品棉基地 130° E 黑/佳 木斯、吉/图门 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龙江、松花江、鹤岗/双鸭山/鸡西煤矿、滨缓线。

5.七年级上册经纬网怎样判定

一、经纬网的判定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这个很重要。

地球上本来没有经纬网这一事物,人们为了便于给各项地理事物定位,于是有了经纬网,这是经纬网出现的意义。

二、怎么判读:要判读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含义和特征

1、定义:

(1)含义: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线——也叫子午线,经过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地球上的点随地球自转而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线。经线和纬线交错就形成了经纬网。

(2)度数:人为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作为0度经线,起始经线,故称本初子午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有0-180度,是为东经,例如东经10度,东经40度,一直到东经180度;逆地球自转的方向同样有180度,和东经一样,一直到西经180度;东西经180度是同一条经线。纬线:最大的园为0度纬线,也就是赤道,往南北两极各有90度。

2、特征:

经线——(1)所有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理论上所有经线等长;(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3)经线都是半圆弧线,角度相差180度的构成对应经线圈,是一个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4)每一条经线上的点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时,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纬线——(1)所有纬线平行;(2)所有纬线不等长;(3)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大约40000KM长,最小就到了南北极点,是一个点;(4)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园,指示东西方向

3、判读:

(1)简单的经线判读

0-180度,顺着地球自转为东经范围,反之为西经

(2)简单的纬线判读

这个比较简单,由北向南度数减小的为北纬,由北向南度数增加的为南纬

(3)经线纬线交错的网状图

给你几个小建议,结合实际地图看:看一下特殊的经线,如0度、30度、60度、100度、120、150度经过的地方,纬线:看一下0度也就是赤道、30、40、60、等经过的地方;在交叉定位,看是那个具体的国家

这个内容初中的比较简单,可能我的解释有点过于复杂,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有事没事看地图,自己动手画画网状的经纬线,试着再套实际的分层设色,行政区划看。浅陋见解,贻笑大方。如有疑问,请继续提问。

6.关于经纬网的所有知识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地理现象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地球经纬网的起源:

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那么,最初的经纬度线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测定的呢?公元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亚历山大为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

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18世纪机械工艺的进步,终于为解决这个长久的难题创造了条件。英国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完美,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小,测定经度时引起的误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由于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线,所以根据经纬网可以准确定向。

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越大。在图幅大小相同、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等的,网格的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网格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