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告诉我一些外太空的知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第一代星系大概形成于大爆炸发生后十亿年。
在宇宙诞生的最初瞬间,有一次原始能量的爆发。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引力开始发挥作用,然后,幼年宇宙进入一个称为“暴涨”的短暂阶段。
原始能量分布中的微小涨落随着宇宙的暴涨也从微观尺度急剧放大,从而形成了一些“沟”,星系团就是沿着这些“沟”形成的。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遥远的年轻星系照片,其中包含有正在形成中的星系团(原星系)。
十八个正在形成中的星系团的单独照片。每个团快距地球约一百十亿光年。
著名的“哈勃深空”照片。展示了一千多个在宇宙形成后不到十亿年内形成的年轻星系。
哈勃深空图片。箭头所指的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的星系。
阿贝尔2218星系群。照片反映了宇宙中的“引力透镜”现象。
两个相邻的星系NGC1410、NGC1409因引力作用而互相吸取物质。 随着暴涨的转瞬即逝,宇宙又回复到如今日所见的那样通常的膨胀速率。
在宇宙诞生后的第一秒钟,随着宇宙的持续膨胀冷却,在能量较为“稠密”的区域,大量质子、中子和电子从背景能量中凝聚出来。一百秒后,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成氦原子核。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构成自然界的所有原子的成分就都产生出来了。大约再经过三十万年,宇宙就已冷却到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足以俘获电子而形成原子了。
这些原子在引力作用下缓慢地聚集成巨大的纤维状的云。不久,星系就在其中形成了。
大爆炸发生过后十亿年,氢云和氦云开始在引力作用下集结成团。随着云团的成长,初生的星系即原星系开始形成。
那时的宇宙较小,各个原星系之间靠得比较近,因此相互作用很强。于是,在较稀薄较大的云中凝聚出一些较小的云,而其余部分则被邻近的云所吞并。
同时,原星系由于氢和氦的不断落入而逐渐增大。原星系的质量变得越大,它们吸引的气体也就越多。
一个个云团各自的运动加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得原星系开始缓慢自转。这些云团在引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坍缩,一些自转较快的云团形成了盘状;其余的大致成为椭球形。
这些原始的星系在获得了足够的物质后,便在其中开始形成恒星。这时的宇宙面貌与今天便已经差不多了。
星系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就像我们地球上海洋中的群岛一样镶嵌在宇宙空间浩瀚的气体云中,这样的星系团和星系际气体伸展成纤维状的结构,长度可以达到数亿光年。如此大尺度的星系的群集在广阔的空间呈现为球形。
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使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大体的分类。
在多种星系分类系统中,天文学家哈勃于1925年提出的分类系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哈勃根据星系的形态把它们分成三大类: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椭圆星系分为七种类型,按星系椭圆的扁率从小到大分别用E0-E7表示,最大值7是任意确定的。该分类法只限于从地球上所见的星系外形,原因是很难确定椭圆星系在空间中的角度。
旋涡星系分为两族,一族是中央有棒状结构的棒旋星系,用SB表示;另一种是无棒状结构的旋涡星系,用S表示。这两类星系又分别被细分为三个次型,分别用下标a、b、c表示星系核的大小和旋臂缠绕的松紧程度。
不规则星系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含有更多的尘埃和气体,用Irr表示。另有一类用S0表示的透镜型星系,表示介于椭圆星系和旋涡星系之间的过渡阶段的星系。
属E0型椭圆星系的NGC4552。该星系位于室女座。
NGC4486,同样位于室女座,属E1型椭圆星系。 NGC4479属于E4型椭圆星系,位于室女座。
NGC205椭圆星系,属于E6型,位于仙女座。 位于六分仪座的NGC3115,属E7型椭圆星系,也有把它归为S0型的。
位于狮子座的NGC3623,属Sa型旋涡星系。 属Sb型的NGC3627旋涡星系,位于狮子座。
猎犬座的NGC5194旋涡星系,属Sc型。左侧是一个矮星系。
NGC3351位于狮子座,属SBb型棒旋星系。 SBc型棒旋星系NGC3992,位于狮子座。
银河系的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属不规则星系。 NGC3034不规则星系,位于大熊星座。
宇宙中的大部分大星系都是旋涡星系,其次是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占的比较最小。旋涡星系自转得比较快,其盘面中含有大量尘埃和气体,这些物质聚集成能供恒星形成的区域。
这些区域发育出含有许多蓝星的旋臂,所以盘面的颜色看上去偏蓝。而在其棒状结构和中央核球上稠密地分布着许多年老的恒星。
与旋涡星系相比,椭圆星系自转得非常慢,其结构是均匀而对称的,没有旋臂,尘埃和气体也极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早在数十亿年前恒星迅速形成时就已经将椭圆星系中的所有尘埃和气体消耗完了。
其结果是造成这些星系中无法诞生新的恒星,因此椭圆星系中包含的全都是老年恒星。 宇宙中约有十亿个星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这类星系被称为“活跃星系”。
类星体也属于这类星系。 此外还有一类个子矮小的“矮星系”。
这类星系不象大型星系那样明亮,但其数量非常多。银河系附近有许多矮星系,其数量比所有其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太空“清洁工” ①浩瀚的太空,有
试题答案:1.太空“清洁工”。
2.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3.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4.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
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意对即可)。
3.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宇宙浩瀚无边
思想以有形世界为基础,(解释一下,除了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以及嗅觉和味觉的我们的思想里还能剩下什么?)宇宙则构成了我们现有的有形世界,所以思想无法超越宇宙。
宇宙随思想的欲求而增大或者减小,举个例子,以前科学家以分子为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由分子构成。那么分子又由什么构成呢,后来又发现原子,再后来是质子中子,而现在又是夸克,再分又有上跨克下夸克,以后还会继续分下去,就像圆周率,你不想除了就是个3.14可以了,但是你要盘根问底的话,只要时间存在,你可以一直除下去。
明白宇宙可以小到无限了,那就不用说大了,就像几何数学里的直线,现在已知它的一端可以被无限延伸了,虽然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条直线无限长。只要你愿意宇宙可以一直大下去,你可以坐飞船一直走下去,直到时间的尽头。
没有时间也就没有思维,一切没有意义,等到宇宙时间波到达你又可以继续走下去,但是人类的意识无法感知时间停止,人类感觉到的时间永远都是连贯的(说不定我打字这会儿时间就停止了几回,谁知道呢),一旦到达宇宙边界也就是时间的边界,你只有停在边界中等待时间波的到来(地球上可能已过上万年),你自己的感觉切一直在走从没停止过,所以人类永远也无法穿出宇宙,宇宙扩张到哪里,你就只能走到哪里,但又永远感觉不到边界的存在,给人的感觉就是无限。(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好玩理论:给个速度追逐时间波可以减慢时间来穿越到未来,但是无法回到过去,而是单向不可逆的时光旅行。
神话世界里的天上一天地下十年有可能会实现)。
4.浩瀚的太空是如何营造一个宇宙的
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像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
它实在太小了。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
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
现在,请你想像一下,假如你能(你当然不能)把一个质子缩小到它正常大小的十亿分之一,放进一个极小的空间,使它显得很大,然后,你把大约30克物质装进那个极小极小的空间。很好,你已作好创建一个宇宙的准备。
我当然估计到,你希望创建一个会膨胀的宇宙。不过,要是你愿意创建一个比较老式而又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你还需要别的材料。
事实上,你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把它塞进一个根本谈不上大小的极小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奇点。
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观察这个奇观。
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
仅有的空间是它一面扩展一面创造的空间。把奇点看成是一个悬在漆黑无边的虚空中的孕点,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是错误的。
没有空间,没有黑暗。奇点四周没有四周。
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去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去存在。我们甚至无法问一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就像个好主意那样,还是一直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合适的时刻的到来。
时间并不存在。它没有产生于过去这一说。
于是,我们的宇宙就从无到有了。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奇点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法想像的空间。
这充满活力的第一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已经有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
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100亿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量锂(大约是1000万个原子中有1个锂原子)。3分钟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都产生了。
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
这一切都是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间里形成的。这个重大时刻的发生时间还是个有点争议的问题。
宇宙到底是在100亿年以前形成的,还是在200亿年以前形成的,还是在100亿年到200亿年之间形成的,这个问题宇宙学家已经争论很长时间。大家似乎越来越赞成大约137亿年这个数字。
但是,我们在后面将会进一步看到,这种事情是极难计算的。其实,我们只能说,在那十分遥远的过去,在某个无法确定的时刻,由于不知道的原因,科学上称之为t=0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于是踏上了旅程。当然,有大量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还有大量的事情我们现在或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知道而其实并不知道。
连大爆炸理论也是不久以前才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很流行,是一位名叫乔治·勒梅特的比利时教士兼学者首先提出了这种假设。
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这种理论才在宇宙学界活跃起来。当时,两位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现象。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1965年,他们在美国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实验室,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线,可是不断受到一个本底噪声——一种连续不断的蒸汽般的咝咝声的干扰,使得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那个噪声是一刻不停的,很不集中的。它来自天空的各个方位,日日夜夜,一年四季。
有一年时间,两位年轻的天文学家想尽了办法,想要跟踪和除去这个噪声。他们测试了每个电器系统。
他们重新组装了仪器,检查了线路,察看了电线,掸掉了插座上的灰尘。他们爬进抛物面天线,用管道胶布盖住每一条接缝,每一颗铆钉。
他们拿起扫帚和抹布再次爬进抛物面天线,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后来在一篇论文中称之为“白色电介质”的、用更通常的说法是鸟粪的东西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他们的努力丝毫不起作用。
他们不知道,就在50公里以外的普林斯顿大学,一组以罗伯特·迪克为首的科学家正在设法寻找的,就是这两位天文学家想要除去的东西。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苏联出生的天文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假设:要是你观察空间深处,你就会发现大爆炸残留下来的某种宇宙背景辐射。
伽莫夫估计,那种辐射穿过茫茫的宇宙以后,便会以微波的形式抵达地球。在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甚至提出可以用一种仪器达到这个目的,这种仪器就是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天线。
不幸的是,无论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小组的任何专家,都没有看过伽莫夫的论文。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听到的噪声,正是伽莫夫所假设的。
他们已经找到了宇宙的边缘,至少是宇宙150亿光年以外的可见部分。他们在“观望”第一批质子——宇宙中最古老的光——果然不出伽莫。
5.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1.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2.逻辑顺序
3.D
4.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6.空间碎片(空间垃圾)
7.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答出前三点即可。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评论
加菲21日115
采纳率:66%擅长:暂未定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