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于显微镜的知识

1.有关显微镜知识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微米。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

①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

②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2.有关显微镜的知识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

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3.初中生物关于显微镜的知识点

1、显微镜观察的原则是先用_________镜后用________

2、低倍镜视野____,高倍镜视野_____.

3、放大倍数=_______放大倍数X _________放大倍数

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目镜与物镜正好相反,

即目镜短的放大倍数___________,长的放大倍数_________

5、显微镜成像是___ 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6、要得到暗视野可①调节遮光器用________②调节反光镜用_____________镜.

7、高倍镜使用的步骤:①先移动装片使图象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8.当细胞单行排列在视野中央时,低倍镜换高倍镜时的细胞数为低倍镜时数目/扩大的倍数。

当细胞均匀分布在视野中时,低倍镜换高倍镜时的细胞数为低倍镜时数目/扩大倍数的平方。

9.

视野中污物的判断:

①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则污物在目镜上,不动的则不在目镜上

②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则污物在玻片上,不动的则不在玻片上

③污物不在目镜上、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10、显微镜观察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非体积、面积。

11..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比较

低倍镜时 高倍镜时

镜头与装片的距离

所看到细胞的数目

所看到细胞的大小

视野的明暗

视野的广度

4.初中生物有关显微镜的知识

一、显微镜 1、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目镜和物镜 2、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调节光亮度 4、光线强时应减弱光的亮度,调节方法是: 光线强时:光圈选择——小光圈 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光线弱时:光圈选择——大光圈 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5、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物镜 ◆如:目镜标有10*,物镜标有15*,则放大的倍数为150倍。

6、显微镜上能调节镜筒幅度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的调节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的调节幅度——小 7、显微镜功能与结构 ①安放物镜的结构——转换器 ②反射光线的结构——反光镜 ③固定标本的结构——压片夹 ④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光圈) ⑤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载物台 ⑥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8、镜头上的污物用什么擦拭——擦镜纸 镜身上的污物用什么擦拭——纱布 9、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什么方向移动——右上方。 ◆原理:显微镜成的像是虚像。

◆规律:看到偏什么方向,要移到中央,就往什么方向移动。 10、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11、玻片标本上的字母“d”,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字母“p”。

12、使用显微镜时,是先用低倍镜,还是先用高倍镜——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13、使用显微镜时,是先用粗准焦螺旋还是先用细准焦螺旋——先粗后细 14、显微镜观察中的材料应满足的条件——薄而透明的材料 15、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观察,看到的细胞特点是——细胞体积更大,数目小,视野暗 二、生物的结构基础 1、细胞的功能与结构: ①遗传信息库——细胞核 ②动力车间——线粒体 ③使光能变为化学能——叶绿体 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 ⑤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 ◆植物细胞主要结构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 ◆动物细胞主要结构有——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2、什么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 3、什么生物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细菌、真菌都具有细胞壁 4、什么生物的细胞具有叶绿体——植物 5、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一般是——受精卵。

6、生物组织的功能与名称: ①动物体中支持、连接、保护作用——结缔组织 ②植物体中,分裂增生新细胞的是——分生组织 ③动物体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是——神经组织 ④动物体中起收缩作用的组织——肌肉组织 ⑤植物体中起输导作用的组织——输导组织 7、血液是什么组织——结缔组织 8、植物体组织与分布 ①茎里的导管和筛管——输导组织 ②叶表皮——保护组织 ③叶肉、果肉——基本组织(也叫,营养组织) ④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9、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10、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2、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没有系统。

13、人体的八大系统由什么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4、番茄的皮属于什么组织——保护组织 15、我们吃的甘蔗属于植物的哪个器官——茎 16、小肠中含有什么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都有 ◆一个器官是由多个组织的有机组合。

17、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18、西瓜中有甜味的物质主要溶解于——细胞液中。 ◆贮存细胞液的结构叫——液泡。

19、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形态近似于——长方体(注:不是长方形) ◆细胞是立体结构,不是平面图形 20、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标本时的取材部位:口腔内侧壁 2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标本时玻片滴加的液体——生理盐水(◆防止细胞被破坏) 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2、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NA又叫做——脱氧核糖核酸 24、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25、植物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6、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7、可做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属于——苔藓植物 三、植物 (一)种子 1、种子结构中新植物体的幼体是——胚 2、种子的胚包括——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3、大豆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是——子叶 ◆双子叶植物——子叶,单子叶植物——胚乳 ◆食用的大米,主要营养来自于什么结构——胚乳 4、种子萌发时,胚的哪一部分先发育——胚根 ◆先长根,再长芽。

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6、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二)根 1、根尖结构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3、根冠细胞的特征是:①。

5.求有关显微镜的知识

■中文名称 显微镜 ■英文名称 microscope ■仪器概述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上海光学仪器厂 等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 ①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

②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

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

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主要用途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

一般应用于生物、医药、微观粒子等观测。 (1)利用微微动载物台之移动,配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长度量测。

(2)利用旋转载物台与目镜下端之游标微分角度盘,配全合目镜之址字座标线,作角度量测,令待测角一端对准十字线与之重合,然再让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节距、节径、外径、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检验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5)检验工件加工表面的情况。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片相符。 ■光学显微镜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电子显微镜结构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镜筒主要有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照相机构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真空阀门等构成,并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电源柜由高压发生器、励磁电流稳流器和各种调节控制单元组成。

◆电子透镜 电子透镜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玻璃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相似,所以称为电子透镜。现代电子显。

6.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A错误;

B、当显微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扩大了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8*

1

4 =2个,B正确;

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位于右下方,故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C错误;

D、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时,需先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D错误.

故选:B.

7.求初中学过的所有关于显微镜的知识.求初中学过的所有关于显微镜的

、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 6~7 cm左右. 2、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4、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5、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 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6、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7、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节. 8、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9、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孔径光阑调至最大,再将载物台缓缓落下,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铺上防尘布.。

8.显微镜的初中科学知识

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在镜筒的上方,其上标有其放大倍数。

如4X.表示其放大倍数为4倍,常见的有4X、10X、16X等。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图中可以看出,物镜B的长,图中可以看出,目镜B的放大倍数要大于目镜A放大倍数大,其工作距离短;2物镜:物镜的好坏决定了显微镜的优劣,而物镜的质量取决于它的分辨力。

分辨力指分辨被检物体中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能力。物镜的分辨力跟它的镜口率成正比。

镜口越大,分辨力愈高。镜口率简写成N.A.或A.,注明在物镜的镜头上。

如果两个放大倍数相同的物镜,一个N.A.是0.65,而另一个N.A.是1.25,则后者要比前者的分辨力高,当然价值也高。有的物镜的镜头上标有45/0.63 160/0.17 的意思是:放大倍数为45倍;镜口率为0.63;光学镜筒长为160mm;盖玻片的厚度为0.17mm。

3 集光器:位于载物台的下方。作用是收集从光源射来的光线并集合成光束,以增强光照强度。

4镜座:方形或马蹄形的铁座,用以稳定显微镜。5镜臂:支持镜筒。

上有粗准焦螺旋为细准焦螺旋。6倾斜关节:7镜筒:上接目镜,下通过转换器连接物镜。

8转换器:上面可以放2–4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使一个物镜正对镜筒。9载物台:其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其上有固定或移动玻片的结构,如移动尺或压片夹。

10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孔,叫做光圈,可用来调节光强度。有的在集光器的下面有光阑。

11反光镜:一面平,一面凹。用来反射光线。

显微镜的使用说明: 使用显微镜时先装好物镜和目镜。 1对光:转动转换器,换用低倍物镜;用左眼向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面向光源,直到看到有一个明亮的的视野。

2用低倍镜观察:光对好后,在载物台上固定要观察的装片或切片,并使需观察的部分正对通光孔。然后从侧面注视物镜,右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让物镜接确切片但不要接确,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物镜的镜头。

再用左眼向目镜观察,同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这时和物镜透镜和玻片之间的距离叫工作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工作距离越小。

3用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镜头受到污染后,要用擦镜纸来擦拭,如果有油污,则用擦镜纸沾二甲苯来擦除油污。

擦拭时只能向一个方向,不要揉,防止因镜头上的灰尘磨伤镜头。2防止震动和暴力,不要过度转动转换器,以奂造成光学系统光轴的偏斜,致使显微镜成像不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的乘积。 放大倍数大 放大倍数小—————————– 视野 小 大 视野 暗 亮 物象 大 小—————————–4显微镜呈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因此,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和在视野中想要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下图示意:5在使用显微镜时,有两个先高后低的原则: (1)在观察时,应先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在观察时再上升镜筒。

绝对不充许在用左眼看目镜的同时,下降镜筒。 (2)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看清物像后,把所要放大的物调到视野的中央,再换用高倍物镜。

6左眼观察目镜,是为了用右眼注视在纸上画显微结构图。7为100X的物镜是油镜,100X的物镜的放大倍数大,视野也暗,为了得到明亮的视野,进入物镜镜头的光线要强。

我们知道,玻璃的折射率为1.41。空气的折射率为1。

当光线–>玻璃–>空气–>物镜镜头时,在玻璃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光线的折射。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4,在玻片上滴上一滴香柏油,下降镜筒使物镜的镜头和香柏油接触,然后上升物镜,这样在玻片和物镜镜头之间拉起一个油柱,当光线–>玻璃–>香柏油–>物镜镜头时,在玻片和物镜镜头之间就不会有光线的折射。

如图示意。

9.关于显微镜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谁能告诉我

1、显微镜的构成

支架部分:包括底座、支撑臂、载物台和镜筒

光学部分:包括光源(可分为电光源和反射镜)、物镜和目镜

调节部分:调节放大倍数的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成像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如用眼睛在目镜处观察,视野内的成像与实物为中心对称的倒像,也就是说你在玻璃纸上写一个b,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该是一个q,而不是d或者p。

成像倍数为双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比方说目镜通常为10倍(表示为10*),而物镜选择4倍(表示为4*),则像的实际放大倍数为40倍,表示为40*。

物镜常见的放大倍数为:(从小到大)4*、10*、40*、在高中生物以后,你还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放大倍数,如2.5*,20*,100*等,其中,100*的物镜通常称为油镜,因为观察切片的时候需要在物镜和盖玻片之间滴加折射率=玻璃的香柏油。100*以上的物镜通常需要光电元件扫描而获得实际的成像。

3、样品准备

高中时候的样品准备,无非是撕点洋葱皮,用刀片切个叶子等,更高级的采用石蜡切片或者冰冻切片,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后滴加阿拉伯油浸润片子后覆盖盖玻片即成装片,可用于观察。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