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
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二.文章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1-2段】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 第二部分【3-15段】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
第三部分【16段】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三.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5—8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6段:太和殿写内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8段:太和殿的用途。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显示皇威的地方,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全面最突出的体现了故宫本质的特征。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第六段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从外到内(从中央到四周)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事物?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描写,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太和殿有更直观的了解。 1、说明顺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门为中国,依次介绍了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御花园等主要建筑,出神武门至景山作结。
这样写,符合故宫建筑的本身序列。作者沿着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从中间到两侧,有重点地逐层介绍。
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 全文的结构,有分有合。
文章的第2、20两个自然段,前后呼应地写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又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前朝”写台基一段,又是总写三大段,然后再分写。写“内廷”时先写“后三宫”,再写东西六宫和御花园。
在分与合之间,过渡自然。介绍“后三宫”后,又把“后三宫”和“前三殿”进行比较,总结说明了“后三宫”的建筑特点。
写东西六宫时,也是先概括介绍,再分开说明。这样,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读起来不感到单调乏味。
3、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全文以说明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说明历史沿革为辅;详写宫殿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详写重点宫殿,略写其他宫殿;“前朝”详写太和殿,“内廷”详写养心殿。在介绍这两座宫殿时,又各有侧重点:太和殿,着重介绍外观色彩的辉煌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雄伟;养心殿,则着重介绍封建帝、后在这里进行的统治活动。
这样,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所了解,对它的主要特征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4、说明方法恰当多样: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在说明太和殿的规模时也用了具体数字。
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在写御花园时,又和苏州园林作比较。
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写“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写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时候,水从龙头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文中还把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比作傀儡。
5、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还适当地借助于描写。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它的特征: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黄(象征富贵)和大红(象征荣华),看上去富丽堂皇,衬上湛蓝的天,映着白玉石台基,真是鲜艳夺目,金碧辉煌,又照应了前面说的“形体壮丽”。它的内部装饰,重点描绘了“龙”,写了色彩、姿态,等等。
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描写、议论和说明中,表明了自己的爱憎感情。
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写慈禧的挥霍浪费时则饱含轻蔑的激情叙述、议论。
结尾回望故宫时,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2.谁能告诉我邹城博物馆的相关资料
邹城博物馆位于城区南部,东依护驾山,南临唐王湖,西接孟庙、孟府,人文环境独特,地理位置优越。
博物馆占地2.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5万件。博物馆内设10个展厅,7个基本文物展厅分别陈列着《史前文物展》、《古代青铜器展》、《古代石刻展》、《文物精品展》、《古代陶瓷展》、《北朝摩崖刻经展》、《古代书画服饰展》,展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珍品近千件。
另有3个临时展厅,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参观兴趣和求知欲望。并有学术交流、办公、文物库房、安全消防、后勤保障等功能分区。
走进博物馆,将会领略到推开历史之门的沉重和喜悦。
3.南宋御街陈列馆的相关知识
2006年6月10日起,位于杭州中河路边、万松岭隧道东口的严官巷南宋遗址陈列馆免费开放。里面用透明厚玻璃罩了一段两年前考古发掘出的南宋“御街”,站在上面,看着底下用香糕砖(五代、北宋时期特色建筑用砖,较现代砖细长,形似香糕)铺的路,依稀能找到800多年前一段繁华。
“南宋遗址陈列馆”就在车水马龙的中河路旁,拐到万松岭隧道的路旁,两座如同城墙式的建筑,似乎可以把人从繁华的都市,一下子拉到寂静的千年之前。这条千年御道是在万松岭隧道东接线的建设过程中被发现,这一发现还被列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由中河路过来,最先看到的是展示南宋御街的北展厅,这里也是整个展厅的入口,当你走到入口处时,也许会突然发现脚下是透明的,厚厚的玻璃地板下,隐约可见青色香糕砖铺就的御街。这样的设计也是展厅的独到之处,人走入展厅好像漫步在千年御街上,犹若隔世。
进入展厅的主展区后,人可以随着木栈游步道慢慢靠近御街,一处处遗址依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御街桥堍遗迹、御街副道遗迹、御街驳岸遗迹等等,每一片土地,每一块砖石都是一个千年故事,闪现在你眼前。据介绍,临安城是以御街为主轴线,御街最南端为皇城,自大内和宁门开始,经朝天门、官巷、众安桥至天水桥折西沿万寿亭街经斜桥北出余杭门,为皇帝去景灵宫参拜祭典的大道。
在陈列馆展厅里,有一张展示临安皇城的地图,上面可以看出,御街的东侧通江桥一带是为大内及官衙服务的官府商业区,御街中段,自朝天门至众安桥是临安城的中心商业区,两旁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夜市繁华与日间无异。临安城街巷纵横,四通八达。南北向的干道有5条,以御街为主干道,东西向的干道有4条,御街作为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南宋御街遗址的发现,使杭州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具体布局更加清晰,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精确的坐标,确定了这条中轴线在今天杭州城的位置,为研究古代城市布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另外,这一遗址的发掘,确定了三省六部等官署的位置,也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偏差,发掘所见的南宋御街是由砖砌而成,水陆并行,与“旧铺以石,衡从为幅”的记载有出入,可见《咸淳临安志》的记载有待商榷。
4.去看博物馆的心得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很乏味,现在细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是在增长中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知识大量缺乏,只会书本运用而不会实践运用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知识的海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后会更加珍惜在家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为今后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5.英国大学博物馆相关知识有哪些
【英国留学网(yingguo.Liuxue86.com) – 英国留学行前准备】英国大学博物馆相关知识详解
英国大学的博物馆是每位英国留学生都会参观的地方,这也是了解母校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据称英国大学的博物馆是大学校园中“唯一或主要的”“学院与公众互动的地方”。最新报告指出,英国大学博物馆为大学科教以及揽获声誉贡献重大。
大学博物馆组织(University Museums Group)和苏格兰大学博物馆组织(Uiversity Museums in Scotland)联合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影响及参与:21世纪大学博物馆》(Impact and Engagement: University museums for the 21st century)。
报告称,最知名的四所大学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Manchester Museum)、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silliam Museum)以及格拉斯哥大学的亨特里安博物馆(Hunterian Museum)“在其所属领域都扮演着重要文化贡献者”的角色。报告同时肯定了那些有许多人参观的,从考古学到动物学的各种收藏展览,认为那些展览为大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带来重大意义。
许多展览自19世纪早期以来就被利用于教学工作并且“形成了地质学及戏剧领域内多元的教学准则”。
如今,大学博物馆常常成为高等院校“与青少年接触的第一线”。正因如此,“它们扮演着激励年轻人进一步学习以及跨越障碍进入高等学府的重要角色”。
这些博物馆往往也是大学校园中“唯一或主要的”“学院与公众互动的地方”。
英格兰及苏格兰的大学博物馆去年总计举办了200场展览及3,500个公众活动。造访人数接近400万人次。总计超过700门课程要求学生们从博物馆的陈列品中学习相关内容。
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表示,大学博物馆在支持科教工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委员会对博物馆及艺廊的核心资助经费增加了179%,这意味着在过去5年里,逾2000万英镑经费被拨予该项事业。
英国的大学教育和各个大学的博物馆是分不开的,前往英国留学的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学习更多专业相关知识。原文来源:
6.《故宫博物院》了解到了什么方宜的知识
您好,这里有一份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知识点给到您:一、易错字读音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二、多音字模:mó(模型)mú(模板)难:nán(难题)nàn(难民 )三、近义词玲珑——精巧 独特——独到 宏大——宏伟精美——精致 矫健——强健 雄伟——雄壮壮丽——壮观 绚丽——瑰丽 庄严——庄重和谐——融洽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四、反义词玲珑——粗糙 宏大——渺小 威武——懦弱完整——残缺 精美——粗劣 统一——分裂集中——分散 笔直——弯曲 矫健——蹒跚明显——模糊 拥挤——宽松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五、理解词语宏大:巨大;宏伟。
集中: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文中指故宫建筑群整体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俗称:通俗地叫作。矗立:高耸地立着。
矫健:强壮有力。绚丽:灿烂美丽。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肃穆:(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井然有序:指整齐而有秩序。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
六、句子解析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写出太和殿的大和高。
2.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后三宫和前三殿作比较,鲜明地写出后三宫的特点。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
七、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1)规模宏大壮丽(2)建筑精美(3)布局统一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4.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6.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不难看出作者对故宫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那就是爱和赞颂。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
我们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文明游览。7.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符合实际,去掉就不准确了。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八、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建筑特点。
第二部分(3-15):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第一层(3-10):写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突出了故宫的雄伟壮丽。
第二层(11-15):略写故宫的后三宫和御花园,突出了故宫的雍容华贵。第三部分(16):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特点。
九、课文主题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
7.谁知道关于昆明市博物馆内古幢的历史知识和传说
昆明古幢位于昆明市拓东路中段,正在建设的昆明市博物馆内。因其是宋代大理国的作品,故又称宋代经幢或大理国经幢,又因建在地藏寺内,也叫地藏寺经幢,昆明古幢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昆明古幢的形状像一座塔,底部呈八角形,高8.3米,共七层,是大理国(937-1253年)议事布燮(宰相)袁豆光为了超度鄯阐(昆明)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的。昆明古幢幢基为须弥座,上蟠八龙,四周是地神蹲伏。昆明古幢其上刻有梵文《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等佛经。古幢第二层有雕像四大天王面对四方,头戴宝冠,身穿甲胄,手持斧钺宝剑,脚踏夜叉,从第三层至第七层雕刻菩萨、金翅鸟、飞神等神像300尊,大者一米,小者5至7厘米。昆明古幢幢顶为莲瓣承托的宝珠,反映了密宗佛教造像的特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经幢造型优美,雕刻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被推崇为“滇中艺术,此其极品也。”
昆明古幢曾经由于昆明地区的金汁河泛滥,被淤泥埋住,1919年重新出土。它对研究大理国的历史及与宋朝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古幢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