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上都有哪些冷知识
最强的酸初中:硫酸、盐酸比碳酸强,其余不分。
有些学校分强酸(硫酸、盐酸、硝酸)、中强酸(磷酸)、弱酸(碳酸)高中:课本上是高氯酸(HClO4),竞赛可能会提到氟锑酸(HSbF6)实际:不同理论下定义不同(常见的有: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酸碱溶剂理论、软硬酸碱理论……)。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产物初中:氢氧化铝(Al(OH)3)和氯化钠。
(课外练习题可能会出现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氯化钠)高中:偏铝酸钠(NaAlO2)和氯化钠;不过最近的课本也有一部分革新为四羟基合铝酸钠Na[Al(OH)4]实际:四羟基合铝酸钠Na[Al(OH)4](或称铝酸钠)脱水后就是偏铝酸钠,所以两种写法都可以,但是大学里面较多使用四羟基合铝酸钠(或称铝酸钠),以及氯化钠。钾钠沉淀初中:全溶。
高中:课本上全溶;竞赛可能会涉及到高氯酸钾微溶,在浓度高时为沉淀。还有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沉淀,参考侯氏制碱法实际:醋酸铀酰锌钠、四苯硼酸钾、铋酸钠、铋酸钾、六亚硝酸合钴(Ⅲ)酸钾钠,Na[Sb(OH)6)]六羟基合锑(Ⅴ)酸钠,Na2Ti3O7三钛酸钠,白色沉淀等。
氧的价态初中:0价、-2价。(H2O2在制取氧气中提到,课外练习题可能会出现计算氧的化合价)高中:0价、-1价、-2价。
其中-1价的对应H2O2、Na2O2等。实际:存在多种为正价的氧化物.比如OF2中为+2价,O3F2中为+2/3价,O2F2中为+1价,O2PtF6为+1/2价。
合金是不是纯净物初中:合金是混合物。高中:同初中。
实际:合金分为金属化合物,金属固溶体,金属间隙化合物,其中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和金属之间用共价键(金属键)结合,为纯净物。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初中:氧化铝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非中和反应),和碱不反应。
(课外练习题可能会提到是两性氧化物)高中: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酸碱。实际:氧化铝能否溶于酸碱视乎氧化铝晶型而定,α-Al2O3(也就是刚玉)不溶于水与酸碱,γ-Al2O3同样不溶于水,但γ-Al2O3能溶于酸碱。
金属价态初中:正价和零价。高中:正价和零价。
实际:存在负价(Na4Pb9、CsAu、HMn(CO)5、Mg2Pb等)和零价(Cr(CO)6、Mn2(CO)10、Fe(CO)5、Co2(CO)8、Ni(CO)4等)。氧化镍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初中:不学。
高中:加热生成镍单质和二氧化碳。实际:生成镍单质后会进一步与一氧化碳发生配位反应生成四羰基合镍Ni(CO)4,剧毒!一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初中:不讲高中: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实际:一定条件下(高温高压)CO可与粉末状NaOH反应生成甲酸钠。
(因此可以将CO看作是甲酸的酸酐。)铜与酸的反应初中:活泼性在氢后面的铜不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与浓硫酸反应(加热)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
高中:铜只与氧化性酸反应例如热浓硫酸、硝酸等。实际:铜与浓热盐酸、氢硫酸、氢溴酸反应也放出氢气,在硫脲存在下与众多非氧化性酸反应放出氢气。
纯硫酸是否导电初中:不讲。高中:纯酸不电离,不导电。
实际:纯酸存在自偶电离( 2H2SO4 = 可逆= HSO4-+H3SO4+),但电阻太高,和纯水一样视作不导电。分子量最小的有机物初中:甲烷(CH4)。
高中:大部分教科书中依旧写甲烷。奥赛课本中出现过亚甲基卡宾(:CH2),分为单线态和三线态。
实际:卡拜(CH),极不稳定。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初中: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高中:生成铜,硫酸镁,氢气。实际:可能生成铜,硫酸镁,氢气,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等(反应产物很复杂)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初中:不学,初中一般都回避这个问题(学习酸的通性时不包括浓硫酸与硝酸),但应知道不生成氢气。
高中:浓硝酸与大部分金属反应生成NO2,稀硝酸与大部分金属生成NO。当然在方程式配平中可出现N2O、NH4NO3这两种产物。
实际:不管什么浓度的硝酸与金属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都不止一种,其中包括NO2、NO、N2O、N2和NH4NO3,极稀的硝酸与金属反应甚至会生成H2。钠在空气中燃烧初中:不学,但应知道能燃烧。
高中:生成浅黄色过氧化钠(Na2O2)。实际:生成物有一部分超氧化钠(NaO2)(10%左右),这才是黄色的真正来源,而纯净的过氧化钠应是白色的;若氧气不足也会生成氧化钠(Na2O)。
可以与二氧化硅反应的酸初中:不学。高中:氢氟酸(HF)。
实际:焦磷酸,以及许多含氟酸都可与二氧化硅反应。HF雕刻玻璃初中:不学。
但有些题目会提到。高中:这是正确的。
实际:只能雕刻二氧化硅玻璃,其他的不行。氯苯的水解初中:不学。
高中:多数材料上写不能反应。实际:在高温高压,10%NaOH,Cu催化的条件下生成苯酚钠。
溶液颜色初中:含Cu2+的盐显蓝色,含Fe3+的盐显黄色,含Fe2+的盐显浅绿色。高中:含Cu2+的盐显蓝色,含Fe3+的盐浓时显棕黄色稀时显黄色。
实际:浓的CuCl2蓝显绿色,无水高氯酸溶液中Fe3+显紫色(在一些铁盐的晶体中存在未水解的水合铁离子,为紫色),生物配合物颜色复杂。苯酚遇。
2.有关化学的生活小常识
1、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
2、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
3、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
扩展资料:
1、化学的特点: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2、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
3.求和化学有关的生活常识,小故事,化学家的故事
分别百度百科:溴 铀 锝 镭 四种元素,你会有大的收获。小故事讲的很好。
溴分别被两个科学家安东尼·巴拉尔(Antoine Balard) 和卡尔·罗威(Carl Löwig) 在1825年与1826年所发现。 1826年,刚刚取得药剂师学位的年轻化学实验室助理巴拉尔在蒙彼利埃的盐沼中的海苔的灰烬中发现了一种棕黄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后来被证明是溴的化合物。那些海苔是用来制备碘的,但其中也含有溴。巴拉尔从有着饱和氯的海苔灰溶液中分离出溴。 他发现产物的性质介于氯与碘之间,因此他试着证明该化合物是 一氯化碘 (ICl),但在失败后他确信他发现了一个新元素,并把它称之为rutile(意为红色),而他的导师约瑟夫·安哥拉达则建议称之为muride,源自拉丁文字muria,意思是卤水。 卡尔·贾古柏·罗威在1825年从巴特克罗伊茨纳赫村里的水泉中分离出了溴。罗威用了一个有饱和氯的矿物盐溶液,并用二乙醚提取出了溴。在醚蒸发后,留下了一些棕色的液体。他用此液体作为他工作的样本申请了一个在里欧波得·甘末林(Leopold Gmelin)的实验室的职位。由于发现的公开被延迟了,所以巴拉尔率先发表了他的结果。 在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尼可拉斯·瓦奎宁(Louis Nicolas Vauquelin)和路易斯·贾奎斯·瑟纳德(Louis Jacques Thénard)与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证实了年轻药剂师巴拉尔的实验之后,结论出现在法国科学院的一场演讲上,并被发表在化学纪实上。 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巴拉尔说他基于安格拉达的建议把新元素的名字从muride改成brôme。其他的说法则认为法国的化学与物理学家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基于它蒸气的独特气味建议了这个名称. 溴直到1860年才被大量的制造。 在少数的药学应用之外,溴的第一个商业应用是用于银版摄影法。在1840年,发现到用溴制造银版摄影法用的光敏的卤化银在许多地方胜过之前所使用的碘蒸气。 溴化钾与溴化钠在19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被用作抗癫痫药与镇静剂,直到他们渐渐地被水合氯醛与巴比妥类药物所取代。 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早年受到建筑师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善于运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与结构联系起来,他的苦心研究终于有了结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学灵感导致他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他曾记载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竹滋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于是,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它不同于具有开链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 苯环结构的诞生。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凯库勒认为苯环中六个碳原子是由单键与双键交替相连的,以保持碳原子为四价。1866年,他画出一个单、双键的空间模型,与现代结构式完全等价。 可以的话,请给我积分吧;)彼此互利哈。
可以吗?
4.有关生活方面的趣味化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
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
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
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美国科学家泰勒亲身体会了吃无盐食物的过程,起初是出汗增加,食欲消失,5天后感到十分疲惫,到第8~9天则感到肌肉疼痛和僵硬,继而发生失眠和肌肉抽搐,后因情况更为严重而被迫终止实验。
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另一种固氮的方式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
“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松花皮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
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
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加口感和防腐等。
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
5.关于生活的物理和化学常识
1.化学幽默两则 (一) 丈夫:快送我去医院,刚才呛了口汽油!妻子:(慢条斯里地)咳,没事,你这几天不抽烟就得了。
(二) 长途客运汽车站。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要上车,售票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 男子一边闷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
“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的,”售票反皱着眉头。这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
“干嘛不早说?呵呵,快上!”售票员笑着抱怨那名男子。客车终于启动了……2.乙醇含冤记 “带上被告!”铁大叔仪态端庄地坐在法官席上,冷若冰霜地死盯着我。
“被告为何人?”“小……小的名叫乙醇,大家都叫我酒精。我出生于发酵池里,为玉米、高梁所生。
现在就职于汽车,与汽油一起为汽车提供能量。” “你被指控故意伤人及谋杀罪。
据有关目击人提供,你于昨日9时混入‘***’的酒瓶里,并在人体内为非作歹,导致5人失明,两人死亡……!”审判长老弟振振有词。“冤枉,昨天,我和汽油在一起为汽车工作。
小的可是良好公民,人类的朋友。不知那目击人是否把我胞弟看成了我。
下面,我来自我介绍。我的身体是由6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我是个热情的小伙子。一旦看见了氧气,我就会和它在火里跳舞,释放我所有的热情,我的身体就会奇妙地变成两部分。
一个是加入空气大家庭的CO2;一个是生命之源——水。由于我卓越的贡献,我还被授予绿色能源奖。
这也使我得到了新的工作。我可是良好公民,从不为非作歹。
除了每天工作以外,我还要和我的好朋友钠作易容术游戏,我们拆下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按我们约定的规律互相走进对方的身体,这样就成了乙酸钠和氢气。昨天案发时间,我正在做易容术游戏,怎么会作案呢?” “对,我可以证明,案发时间,我和他在一起。”
患难之中见朋友,钠小弟不愧为我的生死之交。正在这时,一个人破门而入。
听众席一片哗然,因为它是我的胞弟——甲醇!“我自首!”他面无表情的说。“我……我就是那使人失明导致人死亡的罪犯。”
审判结束。我重归自由。
自由万岁。3.金属争王位 金属王国的居民们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说是“王国”,可金属王国却从来没有国王。于是一天,王国里资格最老的金属铜把大家召集了起来,说:“我看这样下去不行,人家的王国都有国王,哪像咱们这样,还过着原始的生活,现在,我们就来推选一位国王吧!” 众金属听后,顿时议论纷纷,不知该选谁当国王好。
正当大伙犹豫之际,闪闪发光的金跳了出来,大声叫道:“这还用选吗?当然是我来当国王了!我的名声谁不知,谁人不晓呢?都知道我是金属中身价最高的,因为我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最少的,‘物以稀为贵’嘛!再说,连人们都愿意把我做成装饰品来美化生活呢,他们还给那些大型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发一块由我制成的奖牌呢!怎么样,我当之无愧吧!” “哼,身价高有什么了不起!”银光闪闪的铁站出来,满不服气地说道,“要说国王的最 佳人选,还是我老铁。一来我的资格也很老,只比铜老生晚一些年头;二来我的用途十分广泛,那可要比任何金属都广,因而我也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甚至连人类体内也缺不了我呢!这样看来,国王归我当吧!” “且慢!”年轻的金属铝面对长辈毫不讲礼,“你们两位都靠边儿,你们一个说身价高,一个说产量大,我看都没资格!看看我,我可是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三、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可供开采的年限也高居榜首,远超过你铁大爷了。再说了,人们对我的利用比铜、铁二位要晚得多,可我的密度小、具有抗抗腐蚀等优良性能,因而我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仅次于铁,位居第二。
人们现在可以说是对我备加关怀,而对铜、铁二位则不如以前,甚至还有了“破铜烂铁’这样的贬义词。如此,我当国王实不为过吧!” “放肆!”资格最老的铜在一旁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竟然当众侮辱我——你的长辈,要说当国王,还是我来比较好。
首先我的资格比你们都老,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青铜器了;然后由于我的导电性能良好而又不昂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电力事业;另外我还有许多用途,如制钱币、做装饰品等。就算你们不服,也要尊重我这个长辈以及我对人类的贡献呀!” 听了他们四种金属激烈争辩之后,大家更是议论纷纷、搔动起来,选举的场面顿时紧张了起来。
“那我还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呢!”钙最先叫起来。“我的身价也不低,而我的导电、导热性最好,为什么我不能当国王?”银也坐不住了。
“我的硬度最高,我也有资格竞选。”铬也忍不住喊了出来。
“我与众不同,通常状态是液体,这是因为我的熔点最低,应该选我?”一惯温柔的汞今天也急了起来。“还有我……” 各种金属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想压倒其他金属,大家都当国王了,谁也不让谁。
于是,“策划人”铜赶紧宣布:“打住打住,今天先到这吧,推选国王的事改日再说……” 不知他们是否最终能推选出国王,这真是令他们头疼的一个大难题呀!4.Fe流浪奇遇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便被应用了。原来我是生长在深山老林,立在岩层中的灰白色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