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知识的普及

1.国庆60周年大阅兵相关知识

1、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全国政协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 三军女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2、阅兵是军队对祖国和人民的汇报。国庆阅兵可以展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展示军队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因此,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

3、国庆60周年阅兵是十年来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步伐。在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使陆、海、空、二炮联合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庆60周年阅兵既是我军训练水平、作战思想的检验,亦是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一扇窗口,其武器装备成为阅兵的重要亮点。

4、突飞猛进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并正在逐步向信息化迈进。正如当年骑兵方阵退出阅兵式一样,牵引式车辆方阵是否会在2009年的阅兵上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我们也将拭目以待,毕竟代表摩托化时代的牵引式武器已经不能体现中国先进的军事发展水平了。如果说1999年的阅兵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迈向信息化的人民解放军,那么2009年人们应该看到一个在信息化道路上越来越自信的人民解放军。

5、国庆60周年阅兵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威慑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效手段,中国上一次举行国庆阅兵已是10年前的事了。这1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国民收入、经济实力乃至军事实力都有明显提高。和平时期,军队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威慑,而阅兵就是一种常用的威慑手段。它是国家使用不流血的军事方式来解决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重要工具。气势如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对 那些欲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绝对震慑。就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见证那踏着正步通过长安街的雷霆万钧吧。

2.关于国庆的小知识

十大国庆阅兵看点

凡遇国庆大典,阅兵式总是典礼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在这项极其隆重的仪式中,展现出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次国庆阅兵,留下了我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

看国力军威:展现中国力量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看发展历程:素质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次国庆大阅兵,刻下解放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高技术军兵种已成为主战力量。经过10年的高速建设与发展,可以预期,今年的国庆阅兵,解放军武器装备水平、整体作战能力和官兵素质都将有大幅提高。

看力量体系:参阅要素更全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将是中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体现,不仅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而且有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

看武器装备:“高精尖”亮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解放军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根据惯例,各军兵种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将会有所展现。届时,除坦克、战车、火炮、各种导弹以及空军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武器装备外,一批高精尖的常规武器和小型化非常规武器有望精彩亮相。

看军容军姿:体现阳刚俊美

解放军新式军服是2007年开始更换的,这套军服是解放军军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适应军服向识别、象征、调节、防护等综合性、多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的潮流。今年国庆阅兵将是解放军最新式军服的全景展示。

看特殊方阵:航天人受检阅

新中国成立后的13次阅兵,每一次阅兵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或特殊的阅兵方阵。今年,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人可能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接受检阅;特种武装力量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值得关注;由“80后”甚至“90后”担纲的女民兵方阵可能是特殊的一景。

看改革创新:内容形式创新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看制造工艺:用红旗车阅兵

中国制造工艺水平逐年提高,武器装备不仅有优越的防护性能,隐身性、抗毁性及威猛的外观都有大幅度提高。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红旗轿车将一如既往作为阅兵用车。据悉,红旗的HQE车型已经被定位于“元首级”座驾。

看协同能力:协调诸军兵种

阅兵部队阵容庞大,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困难,阅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3.国庆的相关知识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

阅兵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法国阅兵

每年7月14日是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街最激动人心的日子。7月14日原为法国政治家罗伯斯庇尔为纪念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而确定的群众性的传统节日,1880年,第三共和国颁布法令,将这一天定为国庆节。作为一项传统仪式,法国的国庆阅兵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总统于9时30分到达夏尔,戴高乐广场的入口处,登上一辆指挥车,在巴黎军区司令的陪同下,从凯旋门通过,对部队进行检阅,通常总统的专车位于由几百名骑兵组成的方队中央,在骑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检阅部队。

印度阅兵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印度的阅兵更像是一个老百姓的节日。除了少数几个贵宾席外,长长的阅兵道两旁都被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占据,人们彼此呼亲唤友,现场气氛热闹。

4.与国庆60周年相关的知识——阅兵

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这是我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骡马队”,到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一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1.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2.国庆60周年阅兵是十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

3.国庆60周年阅兵将是全面展示“国”字号武器装备的舞台

4.阅兵式的质量体现出一支军队的基础训练水平和组织纪律性的高低,更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

5.国庆60周年阅兵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威慑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效手段

5.国庆60周年相关的知识国庆大阅兵有什么意义

古至今,古今中外,阅兵仪式本身就是一种震慑意义的象征,牵强地将其作为“和平”的托辞实在是有悖常理。通过阅兵可以鼓舞战士士气,可以提升百姓支持国家战争行为的决心和勇气,可以震慑敌人和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才是阅兵的目的。今年的国庆大阅兵也不例外,我们就要敢于让百姓看到我们的军队已经强大到可以捍卫包括南海、东海、藏南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就是要让美、日、印、南海诸国等看到解放军“解放疆土领海”的能力和实力,让他们望而却步,停止蚕食我们的领土和领海,绝不是让一支“花花绿绿的八旗子弟”在国人面前做秀,要让真正的军人用毅然的步伐制止敌人的敌对行为。我们绝不隐讳军队的震慑作用,因为军队就是为了打仗而生,也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以死。不敢于承认军队的“暴力特征和阅兵的震慑意义”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就失去了阅兵的本来意义。如今各种事实证明,一味地“忍”,一味地求“和平”,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战争被动的强加于头,我们不要怕别人指责“中国威胁论”,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许以“和平”来粉饰“军队”的暴力特性,这样的掩饰毫无意义,这个世界没有谁是真正的代表正义的一方,因此也就没有谁真正代表和平的一方,只有国家利益至上论是唯一丛林准则。我们就算不扩军备战,别人也会叫嚣“中国威胁论”,在他们愿望里面,“中国不威胁”就应该实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田园景象,就应该解散“解放军”,让敌人们肆意侮辱我们才是他们的梦想。当然对于他们来讲,这也就是他们的白日梦而已。

最后,既然我们选择了国庆阅兵,既然我们投入了几十个亿的阅兵费用,那我们不妨就大胆提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样的铮铮誓言,再次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辞令。这才会使阅兵的效果和效益实现最大化。

6.与国庆有关的五个知识

从(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

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到时突然出现一种先如此吧!5、运输机:如果运九研制顺利的话,应该就是它了。

6、空降兵:空降兵与99年最大不同在于除了步兵方阵,应该还会有空降装甲车方阵登场,五、二炮部队 1、在战略导弹方面:估计不会有很新的东西出现,除了东风-15、东风-21,就是东风-31或东风-31A了,东风-31 在此出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消息说它将被改为铁路机动发射,但从84年阅兵以来,远程战略导弹一直是阅兵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所以说东风-31A或东风-41 登场也是有可能的。2、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最大的看点就在这里,几年前我国就已经试射成功了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因此在此次阅兵中亮相还是很有可能的!3、反导导弹: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就已经宣布初步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而在今年年初,我国进行了反卫星武器试验,在下认为,从我国的反卫星武器的形式——陆基动能反卫星武器来看,这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反卫星导弹,很有可能与我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有关;因为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功能中,反卫星功能将是其中的重要功能。

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3月9日表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部队已受领任务并开始了封闭式训练。阅兵村的建设也在推进中。

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正在紧张筹备。按照计划,阅兵部队和装备不会在10月1日前公开亮相。

这次阅兵有“四大特点”:1.政治性强,直接关系党、国家发展大局和军队良好形象。2.标准要求高,必须努力做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组织领导、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训练成果和一流的精神面貌。

3.组织实施难度大,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这次阅兵编队多,展示武器装备多,是对中国特色武装力量精锐之师的一次检阅。

阅兵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4.筹备时间紧迫,从展开训练到接受检阅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今年阅兵坚持既隆重热烈又勤俭节约的原则:“隆重热烈”主要体现在阅兵继承传统上既有一定规模,又有较高的训练素质。“勤俭节约”主要体现在一些创新上。

譬如,阅兵村的建设采取了招标方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把建设成本降下来。部队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阅兵经费,确保阅兵经费都用到阅兵工作上。

“国”字号武器装备,将成为今年阅兵的一大亮点。国庆60周年大阅兵,将是历年来阵容最强大的一次阅兵。

这次阅兵将重点展示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成果,以军队力量为主,以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为主。展出的所有武器都是最先进的国产武器装备。

其中,歼10战机将编队登场。 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少将3月6日透露,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亮相的陆航部队将实现三大跨越:一是武器装备更加先进,参阅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挖潜改造,火控系统、空战系统更加适合实战要求,代表了陆军航空兵的战斗力水平;二是规模更大,国庆50周年阅兵出动了25架直升机,这次将有大幅度增加;三是队形更加壮观,国庆50周年阅兵时,直升机编成了5个数量相等的编队。

国庆60周年时,编队将更加复杂、更有气势,飞行和组织难度也将更大。 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

届时,中国将举行“厉行节约”前提下的阅兵式。这是我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

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骡马队”,到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一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阅兵是古今中外的一种传统军事仪式。早在古埃及、波斯、罗马时代已经有阅兵活动。

阅兵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阅兵式盛行于18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的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莫斯科红场阅兵震动了全世界。现代的阅兵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中国人民解。

7.国庆阅兵的资料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欢庆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

8.与国庆有关的知识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

阅兵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法国阅兵 每年7月14日是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街最激动人心的日子。

7月14日原为法国政治家罗伯斯庇尔为纪念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而确定的群众性的传统节日,1880年,第三共和国颁布法令,将这一天定为国庆节。作为一项传统仪式,法国的国庆阅兵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总统于9时30分到达夏尔,戴高乐广场的入口处,登上一辆指挥车,在巴黎军区司令的陪同下,从凯旋门通过,对部队进行检阅,通常总统的专车位于由几百名骑兵组成的方队中央,在骑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检阅部队。 印度阅兵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印度的阅兵更像是一个老百姓的节日。

除了少数几个贵宾席外,长长的阅兵道两旁都被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占据,人们彼此呼亲唤友,现场气氛热闹。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将在北京举行一场时隔十年之久的大阅兵。

作为国庆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1981年华北大阅兵在内,一共举行过14次大规模的阅兵,其中有13次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这些阅兵阶段性地展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国防科技的进步与飞跃,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据记载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的活动。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

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大阅者何?阅兵车也。”

近年挖掘出来的秦陵兵马俑,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

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音sōu,意为春天里打猎)。

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敬肃)”,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

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

公元前625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南门”。

郑国慑于诸侯军队的阵势,“乃行成”(求和)。 “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叫起来的。

在汉代,定期间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

但到清代,督抚三年一次的阅兵却仍叫“大阅”。 现代最早的国庆阅兵来源于法国,7月14日国庆阅兵这是法国国庆的传统,来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

法国的国庆阅兵式逢每年的7月14日举行,也即是纪念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众攻陷封建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狱的那一天。 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

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举行了阅兵仪式,袁世凯派段祺瑞进行了阅兵,袁世凯穿着军服就登上了检阅台,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来1913、1914年也都举行了阅兵。

1915年袁世凯忙于复辟,因此没有阅兵,1916年恢复阅兵。 参考资料: 据记载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的活动。

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近年挖掘出来的秦陵兵马俑,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

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

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音sōu,意为春天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

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

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敬肃)”,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

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公元前625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

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