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给自己普及一些有关汉服的知识,希望资深者给点建议啦~~
【必读索引】汉服运动教材汇编[第一版]【转】前言写在前面的话近观汉服吧气象,混沌难分,腐儒之气在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汉服复兴,意在复兴中求新,而不是盲目复古。我看了大多吧友的发言,得出一个结论,大家都没有看精华帖,甚至连溪山吧主的文章都没有看。
如此下去,汉服运动讲怎么发展?只会成为小圈子带动的复古逆流。溪山吧主当年为汉服运动呕心沥血、心力交瘁,而进他的文章却只成为了大家膜拜的木牌,并无人去用心研读,泉下有知,溪山吧主会如何想?所以,劝谏大家,多读精华,少争论。
空谈阔论终究只是口头上的痛快,而汉服的复兴是要深入人心的!不懂装懂、凭空臆断,讲出的话只会成为笑柄。特此汇编精华文章一套,名为教材,请大家一定要读。
引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在这个中华文明的体系中,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风俗变迁,它标示出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面貌。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褒衣大袖(亦有窄衣小袖),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腰下结缨系带),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两点是与同为华夏文化体系的日韩衣冠区分的鲜明特征)。
一、《溪山琴况选集》【必读指数:★★★★★】1.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心中的“汉服运动”/f?kz=1125408052.始自衣冠,达于博远——再论汉服运动/f?kz=2512615233.汉服运动:一场“新民”的运动/f?kz=1370282154.汉服运动:用千年汉文化的阳光涤荡民族几百年的心理阴暗/f?kz=1030481955.汉服复兴者回应批评: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f?kz=1288835176.为“华人”正名——“华人”本是“礼仪优雅服饰美丽”的人/f?kz=1208043797.【百度汉服吧对于“国学热”及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意见】/f?kz=1344229278.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汉族公民,不是什么“汉迷”“汉友”/f?kz=1188816649.淡化“同道活动”色彩,把汉服引向民族生活纵深/f?kz=25559932310.说说“古装”和“汉服”的异同/f?kz=10060928811.所复兴者,君子之服——再读《礼记·深衣》/f?kz=18553774312.黄陵何处奠心香/f?kz=19319661413.《夜宴》表明了什么?/f?kz=137713149附.精简公祭,创立国祭——华夏祭礼复兴之“公祭”方案/f?kz=194086077二、《汉服运动重要代表性文章》【必读指数:★★★★☆】★汉服运动重要代表性文章★—溪山琴况整理/f?kz=19245418三、《精品推荐阅读汇总贴》【必读指数:★★★☆☆】★★★精品推荐阅读汇总贴★★★ —大汉玉筝整理1、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f?kz=501486812、“汉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国际在线专访百度汉服吧吧主:/f?kz=1065397953、百名学者:澄清汉服中的十个重大问题40种认识误区/f?kz=2143237704、汉服界对现代汉服形制的一些共识,供吧友参考/f?kz=3542229095、化民成俗,修身达命——汉服运动的广度与深度/f?kz=3179954526、有朝一日,我能问心无愧——记一个平常人的汉服感悟/f?kz=3128268517、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f?kz=247744168、丁亥年—成都文殊坊集体成年礼照片报道/f?z=296113146&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A%BA%B7%FE&pn=09、汉服吧、天汉网《六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过节参考方案》/f?kz=14611356810、汉服吧戊子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全国汉服活动汇总/f?kz=41452753011、精简公祭,创立国祭——华夏祭礼复兴之“公祭”方案/f?kz=19408607712、【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版】孔子圣诞2557年释奠礼/f?kz=15521002013、汉文化风俗百图/f?kz=16909796214、共工滔天 摽有梅 士昏礼/f?kz=15726072215、婚博会之汉民族唐制婚礼仪俗舞台展示/f?kz=40960071316、冠(笄)之礼(汉民族青年男女成人礼)操作方案(附图解)/f?kz=4809268217、《人民日报》:我们需要自己的常式礼服(2007.12.15 海外第06版)/f?kz=30113543018、[原画连载]Q版《大明衣冠》-漫画图解明代服饰 BY 撷芳主人/f?kz=29138987719、汉服,终于与和服,韩服同台亮相了(我在日本的毕业典礼)/f?kz=9024181220、玉树临风前,翩翩美少年/f?kz=。
2.汉服及汉文化的复兴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光是复兴皮肤和精神吗,我觉得远远不够。
第一,应该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家都说,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汉奸,然而汉奸的形成应该有很多元素,一个是对本国的政Z文化缺乏信心(这个正是我们汉服运动所要克服的),另外就是本身的确爱国但知识不够,被外邦政治金融坑蒙拐骗了还不知道,依旧为虎伥。
第二,复兴不是复古,我们要汲取古代优秀的且适用于现代的文化精神,也要高瞻远瞩。我最怕汉服运动拘泥于宋朱理学的那种考据心态(真的是极其限制想象力的),但又纠结于这一点,因为汉服制式的确要规范。看来创新的话只能在汉服图案和汉服运动形式上下功夫了。还有人要复兴繁体字和人的字号什么的,真的感觉是不必要了,繁文缛节毕竟不能推动经济。那怎样让汉文化适应现代生活,并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保持较强的软实力呢,那就是标签和利益。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很多思想还适用于当今社会(个人认为儒德适于育人,法制才是强国的根本),所以政府在世界开设了很多孔子学院,但这只是个标签,目的在于宣传汉文化。我觉得文化附加的利益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利用了。拿韩国为例,很多人骂韩国历史剧抄袭中国,韩国偶像剧垃圾,哈韩女脑残等。我觉得应该更深入思考一下,这不是一个骂骂就能解决的爱国问题,韩国向我们输入影视剧所获得文化的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不仅挣到了影视剧的票房及收视的钱还附加的其他的大量价值,比如高端的美容和时尚发言权。但为什么我们博大高雅的汉文化就缺少竞争力呢,关键在于包装和文化输出。比如历史剧,他们就是不要脸你能怎么了,他们的服装精致,内容注重感情又符合现代文化审美,比如大长今,几百集的泡沫剧都那么多人看(其中有不少内容是侮辱大明的,还有针灸…… 囧)一个东方历史剧居然还能在欧洲播放,就是因为它比较动人以情,女性题材也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并不需要看的人有太多历史积淀。其实我还真是先知道《一枝梅》才知道《怪侠一枝梅》,真不能不“佩服”韩国的文化宣传势力。比较两者,咱们的怪侠真的是服装人物都显得精美帅气,但说实话看韩版的时候我哭了(可能当时年纪比较小……),但看国版的时候却有些浮躁(暴力的见血厮杀场面比较多)。感觉这个世界的主流文化审美是不仅要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也是要能给人们思考并能打动心灵的。再说韩偶像剧,为什么他就能打动那么多观众的心呢,先不要骂剧情狗血观众脑残,真正的原因是很多剧情是为女性设计的,女性和男性的心理构造不同,比较多愁善感。而他们抓住了这种心理,像童话一样没有杂质,完成她们的公主梦,而且较长的剧集还可以为无聊的主妇打发时间。为了保证这种童话式的无瑕,他们不惜给演员整容化妆,拍摄地点的挑选也竭尽完美。你骂归骂,但韩国借此提高了他们的国际形象,又在整容美容化妆品衣饰和旅游行业得到很大创收,并且取得了时尚话语权(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弄的现在啥都是韩版的了……再看看中国对外的文化宣传,张艺谋拍的那些电影我都不想说了,提起他是因为我在国外这边的电视上还经常看到外语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之类的……囧,我们很多电视电影都不适合作为对外输出形象,什么抗战的,旧社会的,大辫子的,后宫争斗的……但纵观国内影视,呃,大家都是明眼人,我就不都说了。像那些得国际奖的,比方说日照重庆之流的,不能说内容不好,但你真不能这样对外宣传中国啊(我就不相信重庆是这个破样子的),本来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就很难的说……包装包装不是错啊。 中国一直努力塑造的马褂大辫子的铁汉子爱国形象也不行,国际上讲究的是大爱,人情爱和宽容,你一个赤手空拳打鬼子的形象也只能引起别人对功夫的好奇,却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中国影视剧用计和复仇形象也深入人心,感觉朝代戏的后宫争斗真是惨绝人寰,比日韩拍的要复杂惨烈多了,我是不知道这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还有最近出的赵氏孤儿,都搞不清他是想讲什么,按照剧情来看,义父对孤儿的确很宠爱,当最后知道孤儿身份后还是救了他。而孤儿的态度转变的太快了,最后几分钟就刺死了义父。比较亮点的可能是母爱,父爱。但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无疑是医师不惜代价用一辈子心血去复仇这件事,靠,多可怕的形象宣传啊,觉得欧美日都得不寒而栗。要想不被别的文化入侵赚钱,就得塑造好自己的文化形象啊。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外国反华势力那么严重,不完全是体制的原因(因为不大懂体制的外国老百姓或影视行业的也反华),是我们不掌握世界的话语权,我们的经济文化实力不够啊。我们汉服运动需要塑造一个好的文化形象,让世界人民觉得中国不是个被洗脑的低俗国家,而是一个非常儒雅的国度。我晕,第二个目的给扯远了……接着
3.麻烦哪位帮我普及一下汉服的知识,包括有哪些样式,有哪些场合下应
常被汉服复兴者们穿着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 曲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 直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
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 襦裙 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 褙子 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 玄端 中国式燕尾服,传统大礼服。
□ 高腰襦裙 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 圆领袍衫 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 朱子深衣 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为学者所服。
上古服装 最早的服装应该是在劳动中起源的。相传,古时炎帝神农氏的形象是:身着红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东西,小腿着绑腿,头戴鸟羽帽,足踏皮制鞋,手执农具,俨然是一幅农人的画像。
而传说中老百姓民头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圆筒高帽。传说中的形象描绘可能是出自对出土文物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无记录,确实难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于后人的揣度。
在古代的黄帝、尧舜时期开始有了衣裳,结束了史前那种围披状态。人们穿着这种式样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
人们从经验中得知,早晨天未亮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远古时期,以上衣下裳代表服式,又有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这种深衣形式在那时男女没区别” “魏晋服装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
公元六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纺织、服装以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
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服色。
这时的服式仍以襦、裙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妇女装饰比较考究,有金环、银约指和绕腕的跳脱等。
在质地上宫中与宫外仍有很大区别。 魏晋的铠甲最普遍的形式是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
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因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得极光,颇似镜子。
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所以这样称呼。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 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重护肩。
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南北朝服装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不穿裙而露裤的人,被看做是没礼貌的行为。
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头巾),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跳舞者穿长衫,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头上束纨巾。
南北朝服式还有袍和衫,衫在晋时已是必着衣的一种。裘在此时极为珍贵,以貂裘为最。
是少年喜爱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 、襦、帔、鹤氅,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 南朝服式基本上继承魏晋,由于战乱和国度的频繁更替,反映在着装方面也有变化。
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但当时却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风气,有时将一只袖分成两只,一条裙截成两 裙,有的款式大领大带,有的衣窄袖小,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衣长蔽脚。 南朝的朝服仍是玄衣。
服饰用料有规定,三品官以下的不得穿用杂色绮做的衣服,六品官以下者只能穿七彩绮,不可使用罗绡。南朝的艺术品与服饰风格一脉相承,许多出土的陶俑形象,向我们展示了细腰圆脸型的女子,面目神情十分娟秀,尤其出自江南的俑塑特点更突出,这与服饰的拖地长裙和宽衣披带均十分协调一致。
北朝的服式,官宦正式场合穿着朱色单衣,便服和军服以 为主。穿红色袍就佩带金带,穿小袖长身袍则用金玉带。
平民妇女以襦袄为常服,这与南朝并无两样。北朝时期着装衣料中绫锦最为华贵。
南北朝的卷草花纹是在汉代的云纹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敦煌造井(单独适合纹样)、三角形花(适合纹样)和条状花(二方连续)、飞天、云纹等动态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古朴、秀丽,又含蓄柔和。
当时的毛织毯、麻布和丝绸都是盛行的产品。 西周服装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
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 这时候服饰的专用界限等级标志开始清晰,品种类别也相应地增加,像宫室中拜天地、敬鬼。
4.求汉服达人给我科普一下汉服知识
汉服,汉族的民族服装,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自然跟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华美的民族服装。
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其中以圆领、方领、直领等作为有效补充,宽袍大袖主要为礼服)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知道明朝末年满清入关之前作为汉服的服饰,经过“剃发易服”之后,汉服虽然从人民大众中消失,但是在成人礼之前的小孩儿服装、逝者的丧服、佛教僧人服饰和道教道士服饰几大方面至今仍然着汉服。汉服不分朝代,它有一个完整的演化体系,汉服的主要款式有衣裳、直裾、曲裾、裋(音述)褐、朱子深衣、圆领袍、齐胸襦裙、齐腰襦裙、衫裙、襽衫、禙子、大氅。
(纯手打,望楼主笑纳)。
5.运用文化与生活及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说明穿汉服诵经典的意义
寄托了众人的认同的事物,不论是否是实体都是文化。
让众多的人有共同的认知价值观,这股凝聚力就能够形成小到兴趣团体,大到民族、构筑国家了。 文化,这个词说实话有些空泛,就举例吧:在先秦之时,以刀在竹简上刻字是一种文化;待到后面纸笔发明,毛笔字成为了文化;到现在,记录信息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任你本领滔天,也不能让文字的记录方式从现在的方式回到用纸笔,再回到刀简——根本得不到认同。 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失穿汉服就可以了。
文化是动态的现象,没必要紧抓着它过去的形态,只要有利于社会并且无害于大众和自己,不论来自东西方都可以接受。 由此可见:获得较多人的认同的事物无论是概念化的还是实际的都可以成为文化;当这个认同持续一段时间,也许是几十年一百年就被人称为传统了。
强迫是得不到认同的,具体的做法还需要因人而异,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喜好是关键。
6.汉服知识知多少
一、汉服的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1、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2、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着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3、系带隐扣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7.汉服能复兴并普及于中国吗
走近汉服,连接断裂的历史记忆
最近关于汉服的话题很热,关于汉服的争论也很多。作为一种有几千年历史的“新兴事物”,汉服在如今人们的眼里无疑是陌生甚至可疑的。有多少人知道交领、右衽?又有多少人知道深衣,襦裙?在惊疑、赞许的目光中,汉服热正慢慢升温,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前是什么样的?厌倦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之后,人们总会想起这样的问题,在听得耳朵起茧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后面,人们总想亲身感受一下往日的气韵,或许,这便是热爱汉服的人们的初衷。
汉服热,袭来!
早在2001年有人就勇敢地穿上汉服上街,但汉服热真正的开端,却出网友的提议:使用“中国式学位服”,即汉服。最近,也是这些网友,又设计了2008年奥运会汉服着装。现在,人们不会再对那些出现在公共场所,身穿汉服的年轻人报以怪异的目光,在网上,超过半数的网友支持这样的行为。
推动汉服热的年轻人
在许多汉服爱好者的推动下,不少人开始了解进而喜欢上了汉服,他们组织了许多和汉服相关的活动,“汉服吧”就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网易文化:推广汉服的初衷是什么?
溪山琴况(汉服吧主):重建民族自尊、寻回民族自豪、复兴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就是我们参与汉服运动的初衷。我们的期待,也就是所有汉服复兴者共同的梦想,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伟大文明的真诚敬意和复兴的坚定决心。[详细]
网易文化:推广汉服如今的成果如何?
溪山琴况:汉服运动3年来,汉服,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模糊概念,变成了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支持、有理论指导、有实践者队伍、有数百家媒体报道、较广泛为人所知的热门话题,并且还在迅速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与现代生活日渐和谐的共存,并且开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详细]
对汉服热的误解:不要以“复兴”为“复古”
不少人对于“复兴汉服”怀有疑问和异议,这里面还有不少的专家学者。
误解一: 汉服是单纯复古。古已古矣,今人穿古服,是泥古。
解说:汉服不是复封建制度的古。也不是社会时尚复古风潮。它是为今天现代中国汉族群众而复兴的民族服饰,它将拥有和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服饰相同的地位。
误解二: 汉服美则美矣,不过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生活。
解说:汉服并非作为日常服装,而是在不同礼仪、文化、节日场合穿着。
误解三:推广汉服对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没什么作用,是形式主义。
这是典型实用主义的观点,在文化上不能抱着功利的态度,正如不能要求古诗词去创造GDP一样。再有,假如没有像汉服这样的文化形式,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载体,其内涵和精髓又何以得见?
结语:推行汉服,意义何在?
先让我们把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文化复兴这类大口号放一边,推行汉服,穿着汉服就变得单纯起来——没有强迫也没有压力,纯粹是一种个人的行为,个人的感受。而这种行为和感受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寻迹而上,把目光投射在祖先遗留下来的衣裳,衣裳包含的文化上。汉服是我们了解祖先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或许这就是推行它的意义所在。
8.为什么汉服不能成为我们流行的元素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穿着了数千年的民族服饰,是汉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明朝,我们汉族人一直穿的都是汉服。汉服是维系我们汉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之一。日本人和韩国人在汉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和服和韩国民族服饰。满清入关之后,满清政府用屠刀逼着汉人脱掉了祖祖辈辈穿了几千年的汉服,换上了他们的马褂。
新中国成立后,汉族同胞翻身解放,满族同胞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我们不主张和今天的满族同胞算旧账,但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汉民族的复兴比任何民族的复兴意义都要重大。前几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时,某些人推出了“唐装”,让很多外国人和中国人误以为那就是大唐的服饰。其实,那是满族的马褂改装后的样子。希望汉族同胞看清事实,也希望满族同胞认清你们在中华大家庭中的位次,不要阻挠汉民族的复兴,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人。
针对汉服的复兴,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家要多到各大论坛发帖,呼吁政府提倡汉族同胞节假日穿汉服!大家可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天涯社区及各地主流论坛发帖呼吁,普及汉服知识。
2、一个城市的汉服爱好者和爱国者,可以成立QQ群联系,大家在节假日集体穿汉服到公共场合,一个人可能觉得不好意思。
3、现有汉服难以买到,希望服装学院的汉服爱好者以汉服为主题自主创业,为大家提供廉价汉服(一套下来最好不要超过200元),还希望办有服装厂的汉服爱好者,为大家提供廉价汉服!
4、大家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人大代表最好把复兴汉服的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就像现在开始重视传统假日一样,呼吁政府和媒体重视汉服复兴!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汉服一定会再次复兴!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我们要复兴的很多,而复兴汉服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