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物必背知识哪些
推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知识点归纳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一、苯环上一元取代产物有n种的情况归纳
1. 一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的情况
(1)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相同取代基(如图所示)。
(2)苯环上有三个处于间位的相同取代基(如图所示)。
(3)苯环上有四个且只有一种或两种取代基(如下图所示)。
(4)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如下图所示)。
2. 一元取代产物有两种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分子中没有甲基的情况归纳
1.若分子为直链状,则两端有官能团或苯环。如:C6H5-CH2-CHO、CH2=CH-COOH
2.若分子为链状且有支链,则各链端均有官能团或苯环。
3.分子为环状。若环上有支链,则支链的链端有官能团或苯环。
三、碳架结构不变的反应归纳
中学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有机化学反应,均不会使有机物的分子碳架结构发生改变。如,有机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中,相应酸与醇的部分的碳架结构仍是保持不变的。这在有机物分子碳架结构的推断中是很重要的。
四、结构信息隐含的情况归纳
1.烯烃的加成。如,烯烃与卤素单质加成,就隐含着生成的卤代烃中的两个卤素原子是相邻的,若再发生水解反应,就隐含着生成的醇为二元醇,且两个羟基是相邻的。
2.醇的氧化与消去。若某醇发生了连续两步氧化,就隐含着该醇分子中的羟基一定在链的一端,即必存在“-CH2OH”结构;若某醇能发生消去反应,就隐含着该醇分子中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即必存在“ ”结构。
3.卤代烃的消去。与醇的消去反应相似。
4.分子内酯化成环。
五、分子结构对称的情况归纳
1.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2.分解产物只有一种(也可能为环状结构)或少了一种。
3.某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
六、确定分子中含碳原子数目的依据归纳
1.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确定。
2.依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确定。
3.依据物质间的其它关系(如互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确定。
七、信息类型归纳
可用于推断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信息有:组成信息(如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信息(如已知框图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性质或现象信息;反应条件信息;数字或数量信息(如加H2量、某有机物的式量等)以及其他信息(如原子的共面、共线等情况)。
八、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特殊方法归纳
1.由最简式确定
(1)若最简式(即实验式)中的H原子数已饱和,则该最简式即为分子式。
(2)若最简式仅扩大2倍H原子数即饱和,则分子式即为该最简式的2倍。
(3)若仅含C、H、O的有机物的最简式中H原子数为奇数,则该最简式一定不是分子式,其分子式必为最简式的偶数倍。
2.由元素组成、所含官能团(或为芳香族化合物)及式量确定。
2.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有机 这些是羟基官能团基本的化学性质。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与活泼金属反应 例如R-OH+Na—RONa+H2 2.与卤烃反应 例如R-OH+HX—RX+H2O 3.与无机酸反应 R-OH+H2SO4—R-O-SO2OH+H2O 4脱水反应在浓硫酸170度的条件下H-CH2-CH2-OH—-CH2=CH2+H2O 还有氧化和脱氢。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3.高中化学最新会考内容关于有机物性质的知识点
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C三C、C=O。
2、能与NaOH反应的:—COOH、苯酚。
3、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4、能与Na反应的:—COOH、-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4.高中化学有机物部分知识总结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7。
烷烃 CnH2n+2 单烯烃 CnH2n n>=2 碳碳双键 环烷烃 CnH2n 二烯烃:CnH2n-2 碳碳双键 单炔烃 CnH2n-2 n>=2 碳碳三键 苯的同系物 CnH2n-6 n>=6(苯环,一般不写,填在试卷上不把它当作官能团) 饱和一元卤代烃 CnH2n+1X(X代表卤) X- (卤原子) 饱和一元醇 CnH2n+2O 醇羟基 苯酚 C6H6O 酚羟基 苯酚是酚类一种代表,其通式不要求掌握. 饱和一元醛 CnH2nO 醛基 饱和一元羧酸 CnH2nO2 羧基 酯 CnH2nO2 n>=2 酯基 酮 CnH2nO 酮羰基 醚 CnH2n+2O n>=2 8。草酸(乙二酸)>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饱和一元酸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酸性减弱.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总结概括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 —NO2,60℃)、制苯磺酸 (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 —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 —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 (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
5.高一化学必修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知识点有那些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
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
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
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
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
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
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 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
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编辑本段]命名: 1.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
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
6.化学有机部分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一、引入碳碳双键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CH3CH2Br + NaOH —— CH2=CH2(气体)+ NaBr + H2O (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 2、醇的消去反应:如:CH3CH2OH —— CH2=CH2 (气体)+H2O (条件:在浓硫酸中加热至170摄氏度) 3、炔烃的加成反应:如:乙炔 + 氢气 —— 乙烯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二、引入碳碳三键 1、二卤代物的消去反应:如 :CH2BrCH2Br + 2NaOH —— 乙炔 + 2NaBr + 2H2O (条件: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 2、某二元醇的消去反应(必须是伯醇):如:CH2OHCH2OH —— 乙炔 +2H2O (条件:在浓硫酸中加热至170摄氏度)三、引入醛基 1、伯醇的催化氧化:2 CH3CH2OH + O2 —— 2 CH3CHO + 2 H2O (条件:催化剂、加热) 2、烯烃的催化氧化: 2CH2=CH2 + O2 —— 2 CH3CHO (条件:催化剂、加热) 3、炔烃的水化法:乙炔 + H2O —— CH3CHO (催化剂、加热)四、引入羟基 1、引入醇羟基 (1)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如: CH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条件: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 (2)烯烃的加成反应:如: CH2CH2 + H2O —— CH3CH2OH (条件: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3)醛的加成反应:如:CH3CHO + H2 —— CH3CH2OH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醛加成成伯醇) (4)酮的加成反应:如: CH3COCH3 H2 —— CH3CHOHCH3 (条件: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酮加成成仲醇) (5)酯类的水解:酸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 CH3COOH + CH3CH2OH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碱性条件下: 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 CH3CH2OH +H2O (条件: 加热 ) 2、酚羟基 (1)C6H5ONa + HCI —— C6H6O + NaCl (强酸置弱酸)五、引入羧基 1、酯类的水解:酸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 CH3COOH + CH3CH2OH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2、醛的催化氧化: (1)2CH3CHO + O2 —— 2CH3COOH (条件:催化剂、加热) (2) 银镜反应:CH3CHO + 2 Ag(NH3)OH —— CH3COONH4 + 3 NH3 +2Ag + H2O (条件:水浴加热 、生成的银单质附在试管表面,因此要写沉淀符号) (3)斐林反应: CH3CHO + 2Cu(OH)2 + NaOH —— CH3COONa + Cu2O +H2O (条件:酒精灯加热、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六、引入酯基 1、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如:CH3COOH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 H2O (条件:浓硫酸、加热、可逆符号) 2、无机含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如:CH3CH2OH +HO-NO2 —— CH3CONO2 + H2O (条件:催化剂)七、引入卤素原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