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中关于党的知识点

1.关于党的所有高一政治知识点

必修2 政治生活的对咩。

一、中国共产党:

1、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执政方式: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4、领导方式:思想、组织、政治领导。

5、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 科学发展观。

6、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政党制度

1、含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

2、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A、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的领导

B、方针:十六字方针

C、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D、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3、优越性: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C、社义和谐社会

D、祖国统一和平大业

话说同学,敢不敢增加悬赏T T。 对了,如果是高一的同学的话,我这有政治生活全套知识总结,如果你有结构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找我帮你归类噢。

2.关于党的知识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

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

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

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

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

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

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3.求一篇党课笔记

大学生都是爱国不爱党。

第一部分:入党要求及程序(略)

作业:为什么要入党?批注:写入党申请书时也许动机不正确,关键是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改正动机。

第二部分:十六大思想(略)

作业:学习心得

第三部分:现代青年的大众文化消费(略)

作业:在工业时代主要以消费为主要传播模式下,现代青年的大众文化消费的思考。

批注:1、对我们生活的理解潜入了大众文化的影响,电视、网络媒体的传播,使青年的生活出现偏差,容易以点代面;2、现代媒体由于追求利益会对明星进行炒作,使得青年对明星崇拜,明星梦愈演愈烈;3、由于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于是网络文化导致现代青年对文化的追求是快餐式、平面式文化。对生活了解片面,浅显。

不良心态:

1、世俗化思想,指人们在个人追去方面重视物质追求,而忽视对精神的追求。

2、边际化思想,在正义和邪恶之间徘徊不定的态度。

3、以个人为中心思想,体现在八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4、犬儒主义,指建立在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玩世不恭,一切无所谓的心态。

4.关于党的知识 比如党在战争年代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文章,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基本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开始。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从此,整个国家和社会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阶段。

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随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规定了对知识分子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正确政策,促进了这方面事业的繁荣。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1982年前后,具有重大而深刻影响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在计划、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分配及劳动工资等方面迅速铺开。

八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随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科研、文化、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9年开始,中央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4月,中共中央和为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初,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并辟为经济特区。

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系统的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5.有关党的知识 请问,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党的基本知识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道理。这些道理,是建设一个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所必须掌握的最起码的常识。党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路线、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和原则、党的纪律、党的团结、党的优良作风、党的领导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性质—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掌握一些党史党情知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

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

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

当时,。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