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手抄报的知识
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一)知识点: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在计算。分数乘法(二)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理解打折的含义。
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分数乘法(三)知识点: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2、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 点 面 棱 个 数 个 数 形 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8 6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2 长度都相等。
3、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4、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展开与折叠知识点:1、认识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2、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计算图形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2、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三单元:《分数除法》倒数知识点:1、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求倒数的方法。
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3、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
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分数除法(一)知识点:1、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二)知识点: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除数等于1。
商等于被除数;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分数除法(三)知识点:1、列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理解打折的含义。
如:打8折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知识点:1、明确我们在粉刷教室墙壁时必须知道的条件。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相应的面积。折叠:知识点:1、体会立体图形与展开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四单元:《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知识点:1、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体积单位知识点: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
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补充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体积单位的换算知识点: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有趣的测量知识点:1、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一)知识点: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分数混合运算(二)知识点: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分数混合运算(三)知识点: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分数中的估算。
3、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对最后结。
2.数学手抄报资料内容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奥数题及答案
1、大小两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从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则两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后,油的重量相当于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号
/=除号
3.数学手抄报内容
一、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课题的提出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新课标指出的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不久,学校展览了高年级学生自创的语文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同学们围着展版兴致勃勃地看着、读着、议论着,都放学了,他们仍然流连忘返。
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感觉到, 孩子们喜欢这种学习活动。 于是,我决定在我所施教的班级组织辅导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希望这项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内容、方式的同时,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望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其数学视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巩固、深化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方面 通过此项研究活动, 探索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五(3)班全体学生(共35名) 本校五年级共三个班,我执教两个班,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谈话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面、对办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在整个五年级的相对地位等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在研究活动结束之际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前调查向对比,便于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
2、行动研究法 先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出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然后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3、文献法 尽管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的创编研究方面的直接文献较少,但我们仍然要搜集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把握这些文献的精神实质,以期帮助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两个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三、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及要学习的内容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 3、《教育与人的发展 》 4、《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 5、《从课题申报到结题 》 6、《问卷编制指导》 7、《统计分析指导》 8、《小学生数学报》 江苏教育报刊主办 四、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1、起始阶段(2005年11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完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 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研究方案,然后采用 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采集、积累、分析各种资料,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讨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并进入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理论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系统的教研学习制度:每周两次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新大纲 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教育理论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除此之外,还要认真阅读校图书室订阅的《江苏教育研究》、《徐州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要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
(二)、问卷调查 在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调查方案,从中心小学五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对编制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
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有答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 问卷调查工作至十一月底顺利完成。
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习兴趣 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学习消极被动 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人数 20 10 5 百分比 57。 1% 28。
6% 14。3%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极少数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有缺陷,学习数学比一般学生要困难,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由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数学学习活动无非就是做各种练习题,而且练习形式也很是单一,多是计算、解答应用题等。
由于数学学习缺少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习形式的单调,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2、学习方法和途径 认真完成 作业 主动自学课本 阅读相关书籍 从生活中 学习 人数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