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名画中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彩蛋
扬·凡·艾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画中墙上挂着的那面镜子,隐隐约约映射出了阿尔诺芬尼的背影和参加婚礼的人。
据说,画家本人曾作为证婚人参加了婚礼,画中墙上的拉丁文提款正是“凡·艾克在此,1434年”,人们据此推断。画中镜子里那位身着蓝衣的男子就是画家本人。
拉斐尔 《雅典学院》 (1510年至1511年)在罗马梵蒂冈宫,拉斐尔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最终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50多位大学者。
这幅巨大的壁画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拉斐尔把自己也画进了这幅画里,就在画面的右边,头戴无檐帽,注视着观众,象征艺术乃登入智者的殿堂。
只可惜他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只露出半个脑袋。伦勃朗 《夜巡》 (1642年)这幅画细腻地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
画中主人公是在尼德兰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这幅画是艺术史上著名的群像画,专为阿姆斯特丹班宁·柯克上尉指挥的射手连而画。
画中,伦勃朗描绘了许多手持步枪的士兵。他们以不规则的形式分布于画面上,形成一种无序的动态感。
每个人都盛装打扮,像是参加节日庆典,熙熙攘攘涌上街来,仿佛要将人裹挟进去。画面最左边的士兵形象据说就是伦勃朗本人。
委拉斯凯兹 《宫娥》 (1656年)一幅皇室的全家福画像被委拉斯凯兹画成了具有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作画时,原本要继承王位的卡洛斯王子意外去世,小公主玛格丽特成了王位继承人。
画家让玛格丽特成为画作的核心人物,娇小的公主一脸傲娇地站在画中央,她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名宫女在向她行礼,但小公主对她们置之不理;在公主右前方,一只猛犬安静地卧在地毯上,宫廷小丑则正在取乐。有趣的是,画家把自己安排在这一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中,使整幅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调。
他手持调色板站在公主身后,神情严肃地望着处在画面左前侧的画板。戈雅 《查理四世一家》 (1801年)这是为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一家特别绘制的一幅全家福肖像画。
画面上十几个人一字排开,倒有些似落难中受审的囚犯。有人认为,画家在以充满批判性的画笔任性地表现贵族迂腐过时、庸懦无能的一面。
不过,国王十分满意这幅全家福,还赐予戈雅西班牙“第一画家”的头衔。原本,画中共有13个人物,因为13在西方文化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画家索性将自己也画入背景凑个数。
他出现在画面的左侧,几乎融入昏暗的背景,站在群像后露小半个身子。大卫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1805年至1807年)这是一幅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于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历史画。
整幅画有百余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以及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决定了这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
画家本人也出现在了画面中。他站在二楼包厢的人群中,正拿着画笔兢兢业业地作着画。
2.《星空》这幅画中暗藏着什么数学公式
凡高名作《麦田上的乌鸦》。
本报综合消息据《中国日报》16日报道,在印象派大师凡高的后期作品比如《星空》、《麦田上的乌鸦》里,人们可以发现一些漩涡式的图案。一直以来人们把这些漩涡看成 是凡高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现在来自墨西哥的物理学家说,漩涡背后暗藏着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
精确反映数学公式 据报道,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物理学家乔斯·阿拉贡经过研究发现,凡高的画作里出现的那些深浅不一的漩涡,竟然和半个世纪后科学家用来描述湍流现象的数学公式不谋而合。 湍流问题曾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科学家一直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湍流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
上世纪40年代,原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了“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公式。借助这个公式,物理学家可以预测流体任意两点之间在速率和方向上的关系。
而在凡高《星空》、《星星下有柏树的路》、《麦田上的乌鸦》这些画作里出现的漩涡正好精确地反映了这个公式。阿拉贡表示:“《星空》和凡高其他充满激情的作品,是他在陷入精神极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这些作品抓住了湍流现象的本质。”
平静后就失去了能力 创作《星空》的时候,凡高正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当时的他已经陷入癫痫病带来的内心狂乱状态,时而清醒,时而混乱。
阿拉贡相信,正是凡高的幻觉让他得以洞察漩涡的原理。对于发病产生的那些幻觉,凡高曾把它描述成“内心的风暴”,而他的医生则把它称为“视觉和听觉剧烈的狂热幻想”。
一旦凡高恢复平静,他便失去了这种描绘湍流的能力。1888年底,他与好友吵了一架后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在入院接受治疗期间,他因为服用了镇定药物而变得内心非常平静。他在这期间创作的作品便找不到漩涡的影子。
对于凡高在画作里表现的物理现象,哈佛大学神经病学的教授史蒂文·沙克特表示,他很有可能是受了癫痫症的影响。“有人会在发病时产生新的、异常的意识,他的感觉和认知都会变得不正常。”
虽然在画作里出现过漩涡的画家不止凡高一个,比如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在他的名作《呐喊》里,也充满了漩涡,但是阿拉贡通过研究后发现,其他画家笔下的漩涡都无法像凡高笔下的那样,精确地反映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