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1.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既相互关系又有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1、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离开了知识的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便不同。

2、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占有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发展智力是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二者的内容和规律不同。它们之间虽有密切的联系,但不一定成正比。没有知识,智力不可能强,但知识多的人智力也不一定强。二者没有线性关系。

3、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要防止在教学中单纯重视知识传授或单纯重视智力发展的偏向。把二者割裂开来既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又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把二者协调起来。

2.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知识和智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和对前人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原有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经验体系。

通俗地说,就是孩子通过学习,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是懂得“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而智力则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自己的经验用于分析、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如上述例子中,“1234567……”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孩子学会唱数,从某种程度上就学到了数数的知识。而数客人伸出来的3个指头,则是要把数的知识用来数指头,这就是智力活动的表现。

这就说明: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所升华的能力。但智力和知识并不能等同,掌握了知识,智力就同步发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智力不仅与掌握知识的多少(量)有关,更与知识的质有关。那种只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的知识,不会成为智力结构的因素,只有融会贯通的知识才能成为智力结构因素。

知识和智力的关系表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知识和能力、智力等同起来看待,认为学到知识,能力和智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孩子学东西、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开动脑筋;注意教会孩子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3.如何处理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关系

教学过程的规律之一是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

首先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智力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有了知识未必就有智力的提高,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提高。

其次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互相促进的。

1、两者是统一于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再次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说,要注意适量。3、注意启发式教学。4、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最后要防止两个倾向。

1是形式教育论者只注重思维形式,忽视内容;2是实质教育论者只注重传授有用的知识,而忽视对认识能力的培养。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