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数和整式的基础知识

1.初中数学“实数”那章的重要知识点及重点题型急用那

典含义 读音:shíshù 英语:real number (一)数学名词。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二)确实的数字。

【例】公司到底还有多少钱?请你告诉我实数! [编辑本段]数学术语 [编辑本段]1、基本概念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

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或正数,负数和零三类。 实数集合通常用字母 R 或 R^n 表示。

而 R^n 表示 n 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

实数是实分析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可以用来测量连续的量。

理论上,任何实数都可以用无限小数的方式表示,小数点的右边是一个无穷的数列(可以是循环的,也可以是非循环的)。 在实际运用中,实数经常被近似成一个有限小数(保留小数点后 n 位,n 为正整数)。

在计算机领域,由于计算机只能存储有限的小数位数,实数经常用浮点数来表示。 ①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0的距离) 实数a的绝对值是: |a|= ①a为正数时,|a|=a ②a为0时, |a|=0 ③a为负数时,|a|=-a ③倒数 (两个实数的乘积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实数a的倒数是:1/a (a≠0) [编辑本段]2、历史来源 埃及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运用分数了。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意识到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印度人于公元600年左右发明了负数,据说中国也曾发明负数,但稍晚于印度。

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直到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 [编辑本段]3、相关定义 从有理数构造实数 实数可以用通过收敛于一个唯一实数的十进制或二进制展开如 {3, 3。

1, 3。14, 3。

141, 3。1415,…} 所定义的序列的方式而构造为有理数的补全。

实数可以不同方式从有理数构造出来。这里给出其中一种,其他方法请详见实数的构造。

公理的方法 设 R 是所有实数的集合,则: 集合 R 是一个域: 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且有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常见性质。 域 R 是个有序域,即存在全序关系 ≥ ,对所有实数 x, y 和 z: 若 x ≥ y 则 x z ≥ y z; 若 x ≥ 0 且 y ≥ 0 则 xy ≥ 0。

集合 R 满足戴德金完备性,即任意 R 的非空子集 S (S∈R,S≠Φ),若 S 在 R 内有上界,那么 S 在 R 内有上确界。 最后一条是区分实数和有理数的关键。

例如所有平方小于 2 的有理数的集合存在有理数上界,如 1。 5;但是不存在有理数上确界(因为 √2 不是有理数)。

实数通过上述性质唯一确定。更准确的说,给定任意两个戴德金完备的有序域 R1 和 R2,存在从 R1 到 R2 的唯一的域同构,即代数学上两者可看作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4、相关性质 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 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

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完备性 作为度量空间或一致空间,实数集合是个完备空间,它有以下性质: 所有实数的柯西序列都有一个实数极限。

有理数集合就不是完备空间。例如,(1, 1。

4, 1。41, 1。

414, 1。4142, 1。

41421, 。

) 是有理数的柯西序列,但没有有理数极限。

实际上,它有个实数极限 √2。实数是有理数的完备化–这亦是构造实数集合的一种方法。

极限的存在是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的完备性等价于欧几里德几何的直线没有“空隙”。

“完备的有序域” 实数集合通常被描述为“完备的有序域”,这可以几种解释。 首先,有序域可以是完备格。

然而,很容易发现没有有序域会是完备格。这是由于有序域没有最大元素(对任意元素 z,z 1 将更大)。

所以,这里的“完备”不是完备格的意思。 另外,有序域满足戴德金完备性,这在上述公理中已经定义。

上述的唯一性也说明了这里的“完备”是指戴德金完备性的意思。 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戴德金分割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有序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戴德金完备性。

这两个完备性的概念都忽略了域的结构。然而,有序群(域是种特殊的群)可以定义一致空间,而一致空间又有完备空间的概念。

上述完备性中所述的只是一个特例。(这里采用一致空间中的完备性概念,而不是相关的人们熟知的度量空间的完备性,这是由于度量空间的定义依赖于实数的性质。)

当然,R 并不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有序域,但它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实际上,“完备的阿基米德域”比“完备的有序域”更常见。

可以证明,任意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必然是戴德金完备的(当然反之亦然)。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柯西序列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阿基米德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一致完备性。

“完备的阿基米德域”最早是由希尔伯特提出来的,他还想表达。

2.初一数学整式知识点归纳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fraction.)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

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整式和同类项 1.单项式 (1)单项式的表示形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单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个的数是单项式4、字母与字母相乘成为单项式5、数与数相乘称为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 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多项式中的符号,看作各项的性质符号。一元N次多项式最多N+1项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所以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来交换各项的位置,而保持原多项式的值不变。 为了便于多项式的计算,通常总是把一个多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整洁简单的形式,这就是多项式的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正确判断同类项。 整式和整式的乘法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

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有以下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以下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下面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积的2倍。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谈整式学习的要点 屠新民 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引进整式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后续内容(例如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的需要。

整式是在以前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上引进的。事实上,整式的有关内容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的整式内容比过去更加强了应用,增加了实际应用的背景。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有较多的知识点属于重点或难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整式的四则运算 1. 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

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3.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总结

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br>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br>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br>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br>

<br>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br>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br>

<br>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br>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br>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br>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br>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br>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br>

<br>

2:实数<br>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br>

<br>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br>

<br>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br>

<br>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br>

<br>

3:代数式<br>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希望对你有帮助!

4.求初中数学中实数知识的总结,越详细越好

实数是相对于虚数的概念, 是一种能和数轴上的点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数。

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只唤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或正数,负数和零三类。实数集合通常用字母 R 或 Bbb{R} 表示。而 Rn 表示 n 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分析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可以用来测量连续的量。理论上,任何实数都可以用无限小数的方式表示,小数点的右边是一个无穷的数列(可以是循环的,也可以是非循环的)。在实际运用中,实数经常被近似成一个有限小数(保留小数点后 n 位,n 为正整数)。在计算机领域,由于计算机只能存储有限的小数位数,实数经常用浮点数来表示。

无理数有三类,即带根号的数,带π的数,和人造数。人造数是类似12..。。。。。。。

5.学习实数的知识要点以及难点

基本概念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

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或正数,负数和零三类。实数集合通常用字母 R 或 R^n 表示。而 R^n 表示 n 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分析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可以用来测量连续的量。理论上,任何实数都可以用无限小数的方式表示,小数点的右边是一个无穷的数列(可以是循环的,也可以是非循环的)。在实际运用中,实数经常被近似成一个有限小数(保留小数点后 n 位,n 为正整数)。在计算机领域,由于计算机只能存储有限的小数位数,实数经常用浮点数来表示。

①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0的距离) 实数a的绝对值是:

|a|= ①a为正数时,|a|=a

②a为0时, |a|=0

③a为负数时,|a|=-a

③倒数 (两个实数的乘积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实数a的倒数是:1/a (a≠0)

~~~~~~~~~~~~~~~~~~~~~~~~~~~~~~~~~~~~~~

~~~~~~~~~~~~~~~~~~~~~~~~~~~~~~~~~~~~~~~

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

~~~~~~~~~~~~~~~~~~~~~~~~~~~~~~~~~~~~~~~~~~~~~~~~~~~~~

~~~~~~~~~~~~~~~~~~~~~~~~~~~~~~~~~~~~~~~~~~~~~~~~~~~~~~~~“

根号2、3、4怎么表示出来?

这些可以用勾股定理的,

比如说根号2,边长分别为1的的直角三角形,那么斜边长就为根号2的。

根号3,两边长为1和2的直角三角形。那么斜边长就为根号3的。

根号4就是正负2的。

你去看下勾股定理就OK了。初中的时候会学到的。我忘记是几年级了。不用

担心的。会学会的。还是不明白的话,你再补冲点,呵呵。

6.初一数学整式知识点归纳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fraction.)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

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整式和同类项 1.单项式 (1)单项式的表示形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单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个的数是单项式4、字母与字母相乘成为单项式5、数与数相乘称为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 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多项式中的符号,看作各项的性质符号。一元N次多项式最多N+1项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所以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来交换各项的位置,而保持原多项式的值不变。 为了便于多项式的计算,通常总是把一个多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整洁简单的形式,这就是多项式的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正确判断同类项。 整式和整式的乘法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

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有以下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以下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下面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2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积的2倍。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谈整式学习的要点 屠新民 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引进整式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后续内容(例如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的需要。

整式是在以前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上引进的。事实上,整式的有关内容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的整式内容比过去更加强了应用,增加了实际应用的背景。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有较多的知识点属于重点或难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整式的四则运算 1. 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

合并同类项。

7.初中数学“实数”那章的重要知识点及重点题型

典含义 读音:shíshù 英语:real number (一)数学名词。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二)确实的数字。

【例】公司到底还有多少钱?请你告诉我实数! [编辑本段]数学术语 [编辑本段]1、基本概念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

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或正数,负数和零三类。实数集合通常用字母 R 或 R^n 表示。

而 R^n 表示 n 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

实数是实分析的核心研究对象。 实数可以用来测量连续的量。

理论上,任何实数都可以用无限小数的方式表示,小数点的右边是一个无穷的数列(可以是循环的,也可以是非循环的)。在实际运用中,实数经常被近似成一个有限小数(保留小数点后 n 位,n 为正整数)。

在计算机领域,由于计算机只能存储有限的小数位数,实数经常用浮点数来表示。 ①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a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0的距离) 实数a的绝对值是: |a|= ①a为正数时,|a|=a ②a为0时, |a|=0 ③a为负数时,|a|=-a ③倒数 (两个实数的乘积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实数a的倒数是:1/a (a≠0) [编辑本段]2、历史来源 埃及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运用分数了。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意识到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印度人于公元600年左右发明了负数,据说中国也曾发明负数,但稍晚于印度。

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直到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 [编辑本段]3、相关定义 从有理数构造实数 实数可以用通过收敛于一个唯一实数的十进制或二进制展开如 {3, 3.1, 3.14, 3.141, 3.1415,…} 所定义的序列的方式而构造为有理数的补全。

实数可以不同方式从有理数构造出来。这里给出其中一种,其他方法请详见实数的构造。

公理的方法 设 R 是所有实数的集合,则: 集合 R 是一个域: 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且有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常见性质。 域 R 是个有序域,即存在全序关系 ≥ ,对所有实数 x, y 和 z: 若 x ≥ y 则 x + z ≥ y + z; 若 x ≥ 0 且 y ≥ 0 则 xy ≥ 0。

集合 R 满足戴德金完备性,即任意 R 的非空子集 S (S∈R,S≠Φ),若 S 在 R 内有上界,那么 S 在 R 内有上确界。 最后一条是区分实数和有理数的关键。

例如所有平方小于 2 的有理数的集合存在有理数上界,如 1.5;但是不存在有理数上确界(因为 √2 不是有理数)。 实数通过上述性质唯一确定。

更准确的说,给定任意两个戴德金完备的有序域 R1 和 R2,存在从 R1 到 R2 的唯一的域同构,即代数学上两者可看作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4、相关性质 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平方等,对非负数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

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完备性 作为度量空间或一致空间,实数集合是个完备空间,它有以下性质: 所有实数的柯西序列都有一个实数极限。 有理数集合就不是完备空间。

例如,(1, 1.4, 1.41, 1.414, 1.4142, 1.41421, 。) 是有理数的柯西序列,但没有有理数极限。

实际上,它有个实数极限 √2。实数是有理数的完备化——这亦是构造实数集合的一种方法。

极限的存在是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的完备性等价于欧几里德几何的直线没有“空隙”。

“完备的有序域” 实数集合通常被描述为“完备的有序域”,这可以几种解释。 首先,有序域可以是完备格。

然而,很容易发现没有有序域会是完备格。这是由于有序域没有最大元素(对任意元素 z,z + 1 将更大)。

所以,这里的“完备”不是完备格的意思。 另外,有序域满足戴德金完备性,这在上述公理中已经定义。

上述的唯一性也说明了这里的“完备”是指戴德金完备性的意思。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戴德金分割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有序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戴德金完备性。

这两个完备性的概念都忽略了域的结构。然而,有序群(域是种特殊的群)可以定义一致空间,而一致空间又有完备空间的概念。

上述完备性中所述的只是一个特例。(这里采用一致空间中的完备性概念,而不是相关的人们熟知的度量空间的完备性,这是由于度量空间的定义依赖于实数的性质。)

当然,R 并不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有序域,但它是唯一的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实际上,“完备的阿基米德域”比“完备的有序域”更常见。

可以证明,任意一致完备的阿基米德域必然是戴德金完备的(当然反之亦然)。这个完备性的意思非常接近采用柯西序列来构造实数的方法,即从(有理数)阿基米德域出发,通过标准的方法建立一致完备。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