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知青画家有哪几位
知青名人国画家翁振新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的,祖籍乃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不仅是一名造诣非凡的艺术家,文艺评论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学者。
吕俊杰,1955年生于天津,现天津“津门沽上”书画院院长。旅美油画家李斌刘柏荣是文革知青美术画家中最早出名的,他在1969年创作的《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它在出版时还有一个副标题–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十一位知识青年学习),被广泛地印成招贴和放大成宣传画,并参加了1972年的全国美展。
几位著名的知青画家刘柏荣是文革知青美术画家中最早出名的,他在1969年创作的《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它在出版时还有一个副标题–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十一位知识青年学习),被广泛地印成招贴和放大成宣传画,并参加了1972年的全国美展。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幅画显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尽管他在作画时参考了这些烈士生身的不少照片,(1)但画面上出现的形象,却非常概念,像是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这主要是造型能力的局限,因为他当时毕竟只有17岁,也没有经过美术学院的专门训练。他在两年后与陈亦逊合作的版画《一家亲》仍然暴露出了这方面的缺点(这时他已成为部队的一名专业美术人员),这幅画也参加了1972年的那届全国美展,并被选入画册,但人物的造型与木刻的技法,是无法与这一荣誉相匹配的。
直到1973年创作的《坚持不懈》,他的造型能力才出现了可喜进步,形象刻画得很生动,也非常符合对象的身份。画面的布局和虚实处理不落俗套,笔墨也显得十分帅气,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地方,即使是当时的科班出身的那些画家,也未必有这样的水平。
这幅画参加了1973年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会,其中的四个头像,被选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的《工农兵形象选》第二册,翌年还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印成大型的独幅画页。(2)这使他名声大振。
刘柏荣出生于1952年,是一位上海知青。1968年12月,他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在1972年的《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他从小就爱画画,但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没有认识到画画应该为工农兵服务。他初到江西农村,觉得那里的人很脏,环境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繁重的劳动使他浑身筋骨疼痛,自然也就失去了画画的兴致。这时,贫下中农看出了他的思想问题,用各种方式帮他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
通过艰苦的劳动磨练,他终于在农民前面感到了羞愧: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3)于是他决心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与农民一起劳动,拣最苦最脏的活干。
渐渐地,他碰到了牛粪也不觉得臭。这种思想和感情上的变化,激起了他的艺术兴趣。
在画画的过程中,他甚至还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和具体批评,使他懂得了应该画什么,应该怎样画。对于这些话的真实性,我们很难推测,因为当时报刊上的这类文章几乎都是这样写的。
1969年,《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的11名上海知识青年为抢救国家财产,在与洪水的搏斗中牺牲的消息,刘柏荣和一位青年工人业余画家合作了《黄山青松映丹心》的组画。随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水粉画《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并被印成招贴画,(4)后来他又画成了油画(参加1972年全国美展),并作了一些改动。
如,在水粉画上,最前侧的那位女知青,手上拿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而在油画上则被改成了紧握的拳头;挥手高呼的男知青形象,也由侧面改成了正面;构图也作了调整,上下两边都裁去一截,显得更加紧凑。对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刘柏荣在《一定要画好我们时代的英雄形象》中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对于洪水与英雄之间关系的论述,非常富有辨证色彩:洪水虽然恶浪滔滔,奔腾汹涌,但在我们的英雄面前它是失败者,英雄战胜了敌人,这是事物的本质。
所以画洪水是为了表现英雄,是为了刻画和烘托英雄的形象和精神气质服务的。洪水处理得好不好,表现得恰不恰当,对主题的表现及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是很有关系的。
洪水表现得过分,英雄人物就不可能在画面上突出出来,这将影响以及损害英雄形象;相反不表现洪水的特点,把洪水画得平平淡淡,或者不重视其表现,同样英雄形象得不到较好的体现。(5) 对中国来说,1969年是一个洪水年。
我们只要看一下当时的各类画报,就能发现有相当的篇幅是用来描写抗洪英雄的。就是在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的第12期上,也发表了抗洪英雄金训华的日记和评论员的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样》,同时还刊登了上海画家徐纯中(当时署名为逸中)创作的水粉画《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
金训华原是上海市吴凇第二中学的1968年高中毕业生。1969年5月,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
同年8月15日,他为抢救被洪水冲走的电线杆,不幸牺牲。据说,当时有人劝他水流太急,下去危险,但他却毅然跳进河里,并回答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徐纯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