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2.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3.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
4.求生活中50个常见的物理例子 要初二的
⒈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⒉照镜子、潜望镜、汽车后视镜是光现象; ⒊用杯子制成的土电话——声现象 ⒋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声现象 ⒌雷达定位器——-声现象 ⒍回声——声现象 ⒎敲鼓时鼓面振动——-声现象 ⒏隔墙有耳——–声现象 ⒐噪声——声现象 ⒑月 食——–光的直线传播 ⒒日 食——-光的直线传播 ⒓测楼高或旗杆高——–光的直线传播 ⒔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⒕木工刨木料用眼睛对齐—-光的直15.向后拨水,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使船向前
16.向后下蹬地,得到底面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前
17向下喷气,得到空气的反作用力是火箭上升
18对球施加作用力,使球向作用力方向移动,不属于作用了与反作用力范畴
19影子——-光的直线传播1、空中下落的篮球越来越快。
20守门员接住射门的足球。
2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2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
23用力弯折竹子,竹子弯曲。
24行驶中的汽车刹车,速度减慢。
25人坐沙发,沙发下陷。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6空中下落的篮球越来越快。
27守门员接住射门的足球。
28行驶中的汽车刹车,速度减慢
⒑月 食——–光的直线传播
⒒日 食——-光的直线传播
⒓测楼高或旗杆高——–光的直线传播
⒔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⒕木工刨木料用眼睛对齐—-光的直线传播
⒖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16水中的鱼的位子比看见的更前面——光的折射
17近视眼镜——凸透镜呈现光的折射
18远视眼镜——凹透镜呈现光的折射
19闪电——光加声
20吉他的音乐声——以空气为媒介传播
21月光——太阳光的折射
“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池底变浅”、“早晨和傍晚看到的红太阳”、“海市蜃楼”检查视力
光的直线传播……“立杆见影”
光的反射……“后车镜”……虚象
光的折射……“看鱼缸里的金鱼,鱼变得很大”……虚象
平面镜成像……“人看镜子”……虚象
不能用光屏承接的都是虚象,能承接的就是实象
凹透镜——散光,不能聚光
可用做于近视眼睛
影子
遇到障碍物反射 镜子
穿过障碍物 空气中进入水中
镜面反射的例子
万花筒 镜子 水面的倒影
漫反射的例子
毛玻璃 打碎的玻璃看起来发白 白色的雪
光反射的应用
潜望镜 玻璃镜 激光准直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等等.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分光棱镜,放大镜、防盗门上的“猫眼”等.
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防盗门上的“猫眼”、显微镜、电影放映机
5.我要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高一二三都要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 F合 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 (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 ∶……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 ∶…… 通过各段时间比1∶ ∶( )∶……5.自由落体: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抛运动:对称性: ,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 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a= g 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与有无摩擦( 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5.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 角的位置!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最低点最小速度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
4.重力加速 ,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 V= ω= T=2π a= 以上各式只能对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讨论它们的各参量的大小关系,不适于对卫星的变轨过程进行讨论。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对地球卫星来说,最小周期约为84分钟。
最大加速度为g,最大速度为7.9km/s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黄金代换”:由重力等于引力导出: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完全失重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 , ,V1=7.9km/s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2.保守力(类似重力,电场力。分子力等)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与路径无关。3.功能关系: 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摩擦力对两物体所做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重力,电场力。
分子力,弹簧弹力)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机械能。
六、动量: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两个运动物体相互碰撞): , 式中的速度均为矢量,使用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4.A追上。
6.成语中有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吗
扬汤止沸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汤:开水。
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
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抱雪向火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
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
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
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
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
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一叶障目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
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7.写出几个包含物理知识的民俗谚语
1.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2.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3.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4.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5.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6.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7.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8.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9.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10.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12.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12.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
13.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4.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 、毫克 (mg)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2、记住水的密度:1.0*103kg/m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原理:ρ= 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