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三年前的考题

1.教育知识能力近三年真题要背吗

一、总体考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考试总体考情。

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二、具体章节考情第一章 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

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 ,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

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

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

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 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

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 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

第三节:历年考过一次简答题,除此都是单选题,所以还是以单选备考,考查方式以直观概念或实例来考;第四节:没考过,所以这一节简单看一下就可以。第五节:单选题备考,基本都是些送分题。

第六节:考过一次简答题,大家只需要抓住一些关键词。第三章 班级管理:以主观题备考,重点掌握第一、二节,这一节在考试中占22分左右,主要是 1-2道单选、1道材料题。

第一节全题型备考,主要考的是主观题,主要考班主任如何处理班级突发状况(原则、方法),通常结合材料来考;第二节常考简答题。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常规工作考单选题,考过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及操行评定;个别工作主要在材料题中考;第三节:单选题备考,主要掌握班队活动的类型;第四节考单选题,掌握课外活动类型。第四章 学科知识:这一章不会单独考,主要是在最后一道题的第一问中涉及相关内容。

需要大家注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及教学建议。第五章 教学设计:考试中占40至42分(考试中会有三问)重点是第一节第二节,主要是大家能够根据给出的材料设计相应的环节。

第六章 教学实施:以单选材料分析备考,在考试中占25分左右,16%。第一节单选备考,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二节教学过程:只出过一道单选题,所以还是以单选题备考,能够理解教学过程规律;第三节教学原则:考过材料分析,教学方法考过单选题,教学原则要掌握每个的概念做好区分,考试中会根据材料来考查 。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单选备考,掌握每个教学组织形式的关键信息 ,考查过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第五节:材料分析备考,经常考查出现非预设性问题老师该咋办,所以这里大家要做一道材料分析题。第六节:单选题备考 重点人物他的理论;第七节:历年只考过一道单选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常考技能学习,重点要放在学习策略上,每种学习策略做好区分。

第七章 教学评价:历年只考第一节的内容而且是一道单选题。第一节:单选题备考,掌握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二节:历年没考过,所以简单看一下就可以。

以上是对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分析,希望大家可以在了解考情的基础上,重点复习,有的放矢,顺利通过考试。

2.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题型解读

一、小学综合素质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三、小学综合素质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 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 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

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 舍门都要排队,班主 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 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

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笔试已落下帷幕,许多考生由于复习不够充分,考试结果可能并不理想,而准备下半年参加考试的同学也想从本次考试中找到一些规律以便复习,那不妨跟我一起来分析一下今年的考试特点,为下半年参加考试作准备。首先,本次考试从难度上来讲,与往年持平,没有出现偏、难的知识点,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细,复习不够细致的同学便有些抓狂了。

知识点的分布从考试大纲的模块来看,教育基础知识46分;学生指导22分;教学设计48分,其中40分是与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实施24分;班级管理10分。而从题型分布来看,与大纲中试卷结构相符,选择题以教育基础和学生指导两大模块为主;简答题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各一题;不同的是材料分析题一题属于教学实施模块,而另一题属于教育基础模块;教学设计题也同往年一样,语文、数学选做一题,相对来说,语文的教学设计题比数学的教学设计题简单一些,考生更容易回答。

教学设计题一般必考的一问是拟定教学目标,考生可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材料进行设计,对于学科知识的一问,需要考生对课程标准有了解,另一问一般为教学实施过程的某一步骤。其次,就具体知识点来分析,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考查教育学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包括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制度、教学等内。

3.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中辨析题和简答题的常考题目以及押题题目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必考科目之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四种题型,即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以往考生普遍反映,在过往的考试中,他们很少接触到辨析题。甚至有部分考生在考试作答中,误将辨析题等同为判断题,按照判断题的做题思路答题。基于这样一个情况,中公资深讲师为大家重点揭秘《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的命题规律及作答技巧。

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命题特点:

(1)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如,12下半年“负强化就是惩罚”,13上半年逆向迁移即负迁移,14上半年“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等。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即/就是……”。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

(2)关系型知识,扭曲两者的关系。如12上半年“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13上半年,“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表达两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是某种关系,要么正反比例、要么决定关系、要么改变关系等。这种题型多半理解有误。

(3)影响性质类型,片面看到一个方面。如,13下半年“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14上半年“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4年小教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称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肝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班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型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

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科学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总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

„„”“不对,„„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产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26、27任选一小题作答。

全选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