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知识树怎么画图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知识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树: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 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知识树: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树: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

2.万以内数加减法教案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1-9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这节课教学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这是一节计算课,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为主线,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单调的计算赋予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情感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预设】针对《两位数加两位数》所做的一系列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形成初步的分析、比较、概括及计算能力。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将提高学生口算两位数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相信本节课能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一)、“学”数学——在学习中领悟。

师:喜羊羊邀请你们到羊羊村参加口算游戏大赛,愿意吗?(出示课件)喜羊羊:“同学们听说你们要来羊羊村做客,我们特别欢迎,羊羊村正在举行游戏大赛,愿意参加吗?要想来羊羊村必须答对我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此,我比较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了到羊羊村参加游戏的情境,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师:孩子们这艘船就是要驶向羊羊村的,慢羊羊村长告诉老师,只能两个班的同学坐一条船,需要几艘这样的船?(2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乘船方案,并填写表格。

方案 列式计算一:1班和2班坐一条船; 23+31 = 543班和4班坐一条船; 32+39 = 71二:1班和3班坐一条船; 23+32 = 552班和4班坐一条船; 31+39 = 70三:1班和4班坐一条船; 23+39 = 622班和3班坐一条船。 31+32 = 63(学生汇报本组所填的表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师:同学们,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虽然算法不同,但是计算结果却相同。

师:学生汇报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设计意图:有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创设了一个人人“发现数学”的情境:让学生就根据课本中主题图蕴涵了丰富的数学信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到羊羊村做游戏,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充分地解读这些信息,然后以限乘68人为突破口,领悟丰富信息的同时,要通过计算来验证,激起他们强烈的计算欲望,分别想出多个乘船方案。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共鸣。 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二)、“用”数学——在应用中体验。& nbsp;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屏幕,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限乘68人)师: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如果超载会产生什么后果。

师:是啊,为了安全,我们无。

3.《万以内加法和减法》重难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1.“百以内加减法口算”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后续计算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必要的训练。《标准(2011)》对“百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要求是“3~4题/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第一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结束时的具体要求,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作过高要求。

2.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语言表征等方式掌握算法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数的大小估测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新颖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购物”“接力”“找朋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练习时,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既可以增大练习容量,又减轻学生书写的负担,同时口头练习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有效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四能”,同时把所掌握的计算知识应用其中,在汇报分享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也体现了学生主动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