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经济学的知识内容

1.经济学基础内容

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③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⑥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

含义

需求函数

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 求曲线

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经济学基础知识有哪些

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有很多,例如:

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石油价格的上涨还是下跌等等有关经济的每一条新闻无不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它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经济学专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也是其他应用性经济学科延伸的母体。

3.经济学基础的内容简介

《经济学基础(第5版)》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的精要版,在对全本中相对扩展性内容进行删减的同时,保留了其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部分,篇幅缩减了1/3,因而更适合一学期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也更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4.经济学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的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分七章,这七章的内容结构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5.经济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稀缺——scarcity,物品有限,欲望(需求)无限。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免费品——经济品/稀缺品的反向事物。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代表人物:凯恩斯)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规范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这类问题涉及伦理、价值而非事实,因此其答案也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它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靠经济分析。(涉及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就归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对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只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就将这类问题归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

合成谬误——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你就犯了“合成谬误”。

后此谬误——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那么我们就犯了所谓的后此谬误。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当你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社会必须寻找市场的规则与福利国家的慷慨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只有在充满热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经济学才能发挥作用,社会的繁荣和公正才能得到保证。

经济组织的关键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即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所有都是此类)。

在生产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决定如何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它必须在物品不同的潜在组合之间进行选择(生产什么),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生产),最后还必须决定谁消费这些物品(为谁生产)。

投入——input,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

产出——output,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物品和劳务,它们用于消费或者进一步生产。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PPF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有效率与无效率——当一种物品的产量只有靠减少另一种物品的产量才能增加时,生产就是有效率的。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在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6.经济学包括哪些内容

补充上面

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其他的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

学年:

4年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备注:

相近专业:财政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

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毕业生能力相关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环境经济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国际文化贸易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