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顿食品安全问题的意义
目前的中国,商业道德缺失问题严重。
许多人不是缺乏商业道德,而是根本没有商业道德。凡是制售有毒食品或出售有毒蔬菜、肉类或水产品的人,自己绝对不吃,至于别人的死活,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见利忘义,是一群既没有良心,也没有人性的人。而且,这类人绝对不是“个别的”,也不是“少数”,而是有那么一批。
以人为本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百姓的需要。
百姓有哪些需要?第一安全,第二健康,第三温饱,第四富足,第五人权。安全是第一位的,生命都没有保障,哪里还谈得到其他要求?我国目前社会安定,值得庆幸。
只要看看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今天这里爆炸,明天那里爆炸,百姓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多么好。但是,食品安全一直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剑。
空气有毒,饮用水源有毒,奶粉有毒,大米有毒,有毒物质将我们包围了。广大群众强烈要求政府用雷霆万钧之力加以整治,解除这个包围,还百姓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心和能力一次严峻考验。 怎么办?老百姓恨透了,说不法商贩见一个杀一个。
这当然是气话,因为这不人道,也不符合法制。但总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吧?办法是有的,就是让他们加倍付出代价,让他们得不偿失,一想起来就心疼。
不管是不法商贩,还是渎职官员,该抓的抓,该判刑的判刑,该罚款的罚款,像这次整顿奶制品市场一样。我们就从此次整顿中看到了希望。
问题产品召回的规模前所未有,商家一定是心疼的。同时,政府一查二曝光,资本市场立刻给了问题企业应有的惩罚,它们的股票一落千丈,损失惨重。
更严重的是他们多年苦心营造的品牌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潜在损失无法估量。 政府有关部门也一定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有国外媒体说,中国缺乏商业道德,而政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也显出了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这话有道理。
共产党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在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在一个公民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国家,经济模式突然转换,人人都想快速致富,人人都想一铁锹挖出一块狗头金来,其中为数如此多的人将法律法规、道德良心视若无物,什么都敢干,“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成了他们的座右铭,违法违规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时候出现了一种法不责众、虱子多了不痒的可悲局面。
说句老实话,把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能耐的政治家放到中国这样的环境中,他都会叫苦连天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共产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不亚于夺取政权。
但这正是执政党的职责所在。执政不是夺取政权的唯一目的,执政不是荣耀,也不是享受,而是管理的责任。
说简单一点,所谓执政,就是管理国家,所谓执政党就是管家党。
2.病毒对食品安全性有何影响
病毒是微生物中的一个类群,其个体比细菌还小,要在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看见。
它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自身没有完整的酶系, 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和自我繁殖。其生存方式是在活细胞内寄 生,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协同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然后组合 成新的病毒。
病毒不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因此,病毒并未引起 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病毒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关于病毒 引起的食品污染的报道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广泛关注病毒对食品安 全的影响。
病毒是食源性微生物,能以食物为传播载体并经粪到口途径传 播。病毒可以通过任何食品来进行传播。
近些年来,病毒在食物中 毒致病因素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各 种食物中毒中,病毒性食物中毒占8% ~ 20%的比例,其中较为常 见的是肝炎病毒、疯牛病病毒、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轮状病 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3.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4.食品安全知识什么是安全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吃了垃圾食品有什么坏处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中,麦当劳、肯得基之类洋快餐的主打食品——油炸类食品,位居十大垃圾食品之首,此外还有汽水可乐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都在十大垃圾食品范围之内。
由于快餐食品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Junk Food”,即“垃圾食品”! 在麦当劳和肯德鸡快餐中含量很高的化合物被证明有致癌作用。 洋快餐中的汉堡包、炸薯条、炸鸡、比萨等,由于脂肪含量过高,不仅会增加体重,对于青少年正在发育的大脑也将造成永久的伤害。
儿童经常食用可乐、汽水、糖果、薯条、薯片、汉堡包等食品,容易造成营养素缺乏,不长个儿。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公布,针对各种品牌“洋快餐”中的油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与水果甜点上的棕色脆皮以及大量油煎油炸快餐食品所进行的化验表明,有的丙毒含量超过标准400倍。
据统计,在美国,大约有37%的少年儿童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大约每三个成人中就有两个人属于超重或者肥胖。美健康专家也把罪魁指向“洋快餐”。
北京小胖墩儿已由1990年的3%上升到去年的13.8%。吃洋快餐正是造成小胖墩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大洋彼岸的人们开始拒绝垃圾食品时,我们却还在为它的美味乐此不疲。对于身体的无益并无足轻重,承如鲁迅所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才是真正使垃圾食品根深蒂固的根源。 所谓垃圾食品,一类是指除热量外无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另一类是指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并造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在我国,垃圾食品的消费群非常庞大:青少年是汉堡、薯片、炸鸡等外来垃圾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中老年人则是油条、咸菜等传统垃圾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专家指出,油炸、烧烤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腌制、膨化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危害很大的化学成分,还有的食品中加入了过量的人工添加剂。
垃圾食品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可是很多人没意识到,它的诱惑也让很多人难以抗拒。垃圾食品口感佳,能对人的味觉产生刺激。
相比之下,健康食品虽有营养但是很少有好吃的。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是定量的,如果摄入的营养超过了人体正常的需求,就会给身体带来负担,造成营养堆积,并带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
在日常的食物中,没有一样是营养含量齐全的。无论何种食物,单一、大量食用都会导致营养过剩或者失衡,更不用说那些公认的垃圾食品。
市三医公共营养师王舜华提醒,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人们还是要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 世界十大垃圾食品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肉类食品(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方便面、膨化食品等)、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油炸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油炸淀粉导致心血管疾病;2、含致癌物质;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3、易得溃疡和发炎。
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主要危害是: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汽水、可乐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主要危害是: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主要危害是: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主要危害是: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主要危害是: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烧烤类食品主要危害是: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2 、1只烤鸡腿=60支烟的毒性;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据本市营养学会付金茹理事长介绍,通常把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别的营养素的食物,或是营养成分超出人体需求量并最终在人体内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称为垃圾食品。即使是垃圾食品也并非不能吃,关键是要懂得平衡自己的营养与热量,懂得均衡调配饮食,就可以减轻或避免垃圾食品对您的危害。
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奶类等健康的、卫生的食品,要保证饮食多样化。
5.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扩展资料: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该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食品安全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第二层: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第三层: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安全标准:
(一)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于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九)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6.食品安全常识
一、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中毒事件: 乌鲁木齐400多学生中毒 红枣粽子和卤鸡蛋是罪魁 2005年9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第一、第二小学先后有三千多名学生吃了一顿红枣粽子的加餐、当天四百三十一名学生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从学生吃完加餐到发病最短的时间是五个小时。事件发生后,新疆铁路部门和乌鲁木齐市属卫生部门组织了八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对这一事件进行鉴定,认定这是一起因食用红枣粽子和卤鸡蛋导致的宋内氏菌食物中毒案。
检查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为学生提供加餐的个体户郑某某的加工点无卫生许可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十分恶劣,总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的两间平房都是住人的,里面既有床,也有做饭的灶具,且生熟食品混放在一起。而为学生提供的红枣粽子和卤鸡蛋在无冷藏设备的情况下用塑料包装袋在室温环境里贮存了六个小时。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导致多名学生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食物中毒的种类 1、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通常都有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 , 一般以 5-10 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些动物和植物,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往往由于其形态与无毒的品种类似,是混淆而误食;或食用方法不当,食物贮存不当,形成有毒物质,食用后引起中毒。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如:蘑菇、河豚等。 三、什么叫食物中毒?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土豆等),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
四、食物中毒的急救小常识 盛夏时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家中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肉制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搞好饮食卫生,防止 “病从口入”。
冰箱内食物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小知识: 一、冰箱保存的食品保险吗? 冰箱是常见的家庭用食品保险工具,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却会带来副作用。那些做法不利于冰箱的食物保鲜呢? 1.生熟食品的混放。
人们在往冰箱中存放食物时常出现生熟食品的混放现象,以致食品污染或变质,造成食品再污染。许多疾病正是来源于吃了冰箱内不新鲜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
2.警惕冰箱中的嗜冷菌。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 0—5℃ 左右,这温度对大多数的细菌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跃。它们的大量繁殖自然会造成食品的变质。
所以,食用这样的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全身症状。这就是人们所不知道的 “ 电冰箱食物中毒 ” 。
3.要想防治 “ 电冰箱食物中毒 ” 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1)家庭可考虑选用-18℃的低温冷冻箱,它对于家庭食品保鲜和存储,以及减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2)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时间不宜太长(食用前要经过加热处理),一般说来,细菌耐寒不耐热,在高温下很快。
7.大学生必须重视的食品安全常识
一、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 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常见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
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2、控制温度 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成品、成品应用保鲜膜等密封措施分隔保存,并注明贮存日期和具体时间。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10℃以下),如在10℃-60℃的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不得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的聚餐活动如年夜饭、大型宴会等。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 6、严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又称面豆、东北油豆、菜豆、架豆、芸豆、刀豆、扁豆等,如果加工方法不当(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本身含有毒素(皂甙和红血球凝集素等)没有被完全破坏,就容易导致中毒,是每年造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集体食堂,冬春季高发。 预防方法:就是要将四季豆煮熟焖透。
注意不买、不吃老四季豆,把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集体食堂不提倡加工销售四季豆,防止因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7.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味略咸。
人摄入纯亚硝酸盐后10-15分钟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死亡。常为误作食盐使用或人为投毒引起中毒。
使用者务必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禁止用于腌菜、肉等制品。严格遵守餐饮业和个人禁止购买、使用亚硝酸盐的深圳市特别规定。
绿叶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经加热或存放的时间过长,硝酸盐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硝酸盐含量较高。
因此加工的蔬菜应新鲜并避免加温时间过长,宜当餐用完;避免提供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腌菜。 8.预防豆浆中毒!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9.预防农药中毒! 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提倡所有集体食堂、大型及有条件的单位,尤其是A级单位均宜建立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制度。
10.预防瘦肉精中毒!消费者禁止采购、使用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及制品。 不要购买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等有可能使用过“瘦肉精”的猪肉,少吃内脏。
(三)预防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1.禁止使用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 12.禁止食用河豚鱼!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每年2-5月份河豚鱼生殖产卵期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是易发生中毒季节。
其特点为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达40%—60%。河豚中毒多为误食而引起,有的则因喜食河豚,但未将其毒素除净而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发病。
先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
8.食品安全小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什么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产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一种行政监管制度。它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制度建立的原则是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它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制度:在国内加工销售食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并按规定程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食品; 2、强制检验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产品经检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3、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制度:检验合格出厂销售的食品必须在其包装上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
三、目前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有哪些?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如何识别食品标签 (一)、普通食品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二)、特殊营养食品标签 1、名称:是指通过改变食品的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的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食品。主要包括婴幼儿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调整营养素的食品(如低糖、低钠、低蛋白食品)。
2、特别规定:除了规定一般的项目外,还必须标注该产品在保质期内所保证的热量数值和营养素含量。 3、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对某种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白发变黑发”“抗癌治癌”或其他类似用语:在食品名称前后,冠以药物名称或以药物图形及名称暗示疗效、保健功能或其他类似作用。
(三)、保健食品标签 1、内容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保健食品,其标签和说明书必须标明的内容包括保健功能作用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贮存方法、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的,则必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志及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标签内容。 2、保健功能的宣传:只能在保健食品批准的范围内进行宣传或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不得随意夸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