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
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
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
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
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
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
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
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
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
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
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
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
2.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原发布者:爱YBBFHWPYU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3、4、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7、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59周年。(2008-1949=59)8、公元1年—100年是第一世纪,如:公元1901—2000是第二十世纪。9、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年月日单元知识点整理(1)1年=(12)月闰年=(366)天平年=(365)天(2)记住大月31天:1、3、5、7、8、10、12(腊),31天永不差;记住小月30天:4、6、9、11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3)判断是不是闰年的方法:年份除以4而无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4)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第一季度:1、2、3月第二
3.年月日的知识
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阳历有大小月之分,即阳历月份有这样的规定:“4月、6月、9月及11月有30天,其余的月份有31天,2月例外,只有28天。”
月份的大小,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订了儒略历法,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月份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的生日在8月。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再借来一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因为一个多位数,如果后两位数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所以,只要把年份的后两位数除以4,进行判断即可。如:199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用98÷4=24……2,所以1998年是平年。若是整百年的年份,只用年份的前两位数除以4即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商不变。)如:24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用24÷4=6,所以2400年是闰年。。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
4.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yue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
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
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
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
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数据资料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轨道偏心率 0.0549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升交点赤经 125.08°近地点辐角 318.15°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食年 346.6 天沙罗周期 (。
5.关于年、月、日、的天文知识
关于年、月、日、的天文知识叫天文历法。历法依据的是天体的周期而稳定的运动,例如地球自转、公转、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历法最基本的单位是日,月和年都是比日更长的时间单位。
地球自转一周为1日,是个整数。
月是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月相变化的)一周,不是日的整数,是29天半,为了凑日的整数,历法规定大月(农历)30天,小月29天,平均29天半,即符合月相,又能让人类数整日子。
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也不是整数日,是265.2422天,大约是365又1/4天,所以历法规定平年365天,每4年加1天(为闰年)366天。这样基本上凑够整数倍,还剩点零头,用400年润97次(即世纪年不闰)调整,结果3300年误差才1天。到现在我们就不等3300年来调整这一天,而是误差够1秒就去掉它(这叫跳秒)。
上面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年是太阳历,现在全世界都采用,又叫做公历。有的国家或民族,只采用月相周期编制历法,叫太阴(月)历。我国的农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二者之和又叫阴阳历。因为太阴历一年的日数比太阳历短大约11天(平均每月少1天),所以完全的太阴历每年的起始点累积时间长了会与季节不符,为了改正这一点,我国的农历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称为闰月),这样就保证农历年的春节与公历年的元旦基本接近,但春节的日期每年会变化。
中国的24节气是最准确的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动轨道(360度)严格均分24等分(每等份15度)确定的。我们好比乘坐在地球这个庞大的环路汽车上,一周停靠24个站点,每一站就是一个节气。由于地球走15度大约15天,但不等于15天,所以24节气大约每15天一个节气,但每年的同一节气的日期有1-2天的变动,而且节气不但有日期,还有时刻,这就是地球严格运行到24等份某一点的时刻。
最后要说明,公历的月没有天体运动的依据,是人为划分的,你可以划分一年为12个月,也可以划分为10个月,等等。在远古的时候,公历的月是1月大,2月小(平年29天,闰年30天),,,11月大,12月小。后来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认为自己8月份生的应该为大月,就改成延续到今天的1月大,2月小(平年28天,闰年29天),,,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6.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或数学故事
一年有12个月。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有31天。
(一、三 、五 、七 、八 、十 、腊, 31天永不差。)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366天。52个星期零2天
闰年上半年182天 闰年下半年184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 平年下半年184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