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总结

1.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还不知道你是想问自转还是公转“““““““`

自转的话“`文科生起码要知道“““`

1`地球是自西往东转的`

2`还有分别从两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时针)

注意:记住一定是上空,如果做选择题时看见有选项不是说

站在X极上看地球自转是怎么怎么转的话“那个肯定是错的““

3`区时的计算“

4`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

公转的话:

1`和地球公转同向的

2`二分二至的日期“`地球的位置(分清楚近日点跟远日点)以及太阳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

注意:当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是6.22 而地球转到远日点的时候是7月初;当北半球东至的时候“是12.22 而到近日点的时候是1月初`留意下

3`回归年和恒星年““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大概是这么多了““““`

2.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还不知道你是想问自转还是公转“““““““`自转的话“`文科生起码要知道“““`1`地球是自西往东转的`2`还有分别从两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时针) 注意:记住一定是上空,如果做选择题时看见有选项不是说 站在X极上看地球自转是怎么怎么转的话“那个肯定是错的““3`区时的计算“4`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公转的话:1`和地球公转同向的2`二分二至的日期“`地球的位置(分清楚近日点跟远日点)以及太阳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 注意:当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是6.22 而地球转到远日点的时候是7月初;当北半球东至的时候“是12.22 而到近日点的时候是1月初`留意下 3`回归年和恒星年““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大概是这么多了““““`。

3.地球运动知识点怎样梳理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

4.地球的运动知识

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0度 秋分: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0度 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度26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

5.求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简洁总结

200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地球运动 2008-5-4 18:22:18 清华园教育网 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如: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区和地方时的换算,日期的变更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由于其图示方法新颖,与许多地理现象结合密切,对相关地理原理的考查强调判断、推理过程,因此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难点。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复习整理,探讨知识的内在联系、熟悉解题技巧和方法。

二轮复习中要在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以下高考常见的问题。 一.判断昼夜长短 1.计算昼夜长短必须具备的知识: ①熟悉、经纬线的基本性质。

在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在同一条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即经度每隔l°,地方时相差4分钟。②能正确识别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称为昏线;相反,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称为晨线。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

③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直射哪一半球,该半球的昼就均长于夜,并且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增,另一半球则昼均短于夜,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④牢记几种特殊情况。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极圈内极昼期昼长为24小时,极夜期夜长为24小时。

2.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技巧是: ①利用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的经线间隔,计算出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乘以1/15就是该地的昼长。

②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值计算。昼弧与夜弧的比值可由昼弧与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若求出:昼弧/夜弧=a,则昼长=24/(1+1/a)。

③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椭圆形状以及大气散射作用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为a,则该地的昼长=2*|12-a|。

或:日出+日落=24;日落-日出=昼长。④利用对称纬度计算。

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恰好互补。即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夜长(昼长)。

例题1,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据题意分析推断:54°s以北的p地20时才日落,说明该地昼长夜短,昼长大约有16个小时,即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半年。

南半球的夏季半年,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半年,中国漠河(纬度在53°n多)应该是昼短夜长,夜长大约也在16小时左右。这里要注意的原理是,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两个地区,北半球地区的昼长一定等于南半球地区的夜长。

例题2,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11.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12.该日,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在解决地球运动类型的考题时更多地运用画示意图、做辅助线等方法,此题的正确解法应该是:根据题干提供的已知条件: ①画横线标出日出、日落时间; ②计算昼长时间为14小时;推导出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的北京时间为11:30; ③明确问题; ④根据计算推导出该地为127.5°e一定在东北地区,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天津东北方向。该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可计算出此地该日昼长为14小时,且当北京时间11时30分时为当地正午12时(地方时)。

而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则该地与120°e相差7.5°,根据东加西减规律可算出该地为127.5°e。 天津经度不到120°e,而该地位于127.5°e,故应位于天津的东方。

根据中国轮廓及经纬度位置可知,天津的南方此经度已离开我国大陆,只有在天津的北方有符合此条件的陆地,那里的城市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 此日,该城市昼长大于12小时,故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且此日昼长为14小时,又在我国东北,根据生活常识判断,此时还不是北半球昼最长的时间,故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10.c 11.d 12.d 二.地方时的计算 1.规律:东早西晚,每差15°相差一小时,每差1°差4分钟。 2.方法 (1)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 (2)从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入手。

过切点且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心线)地方时为12:00,过切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即夜半球的中心线)地方时为0:00。 (3)日期变。

6.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点

1`地球是自西往东转的`2`还有分别从两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时针) 注意:记住一定是上空,如果做选择题时看见有选项不是说 站在X极上看地球自转是怎么怎么转的话“那个肯定是错的““3`区时的计算“4`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公转的话:1`和地球公转同向的2`二分二至的日期“`地球的位置(分清楚近日点跟远日点)以及太阳直射在地球上的位置 注意:当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是6.22 而地球转到远日点的时候是7月初;当北半球东至的时候“是12.22 而到近日点的时候是1月初`留意下 3`回归年和恒星年““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