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1.帮忙总结一下大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喜欢大明朝,终其一朝:不和亲、不

大明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1.严重的天灾,使得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2.历史的积累,崇祯之前各明皇帝不朽政治,朝纲丧乱,大权旁落。

3.不可小视的外患,崇祯帝的最主要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农民阶级的李自成,另一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多尔衮,导致崇祯帝需要两路分兵。4.崇祯帝自己的变态性格,崇祯帝因为魏忠贤事件后养成了猜忌的性格,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极为不利,尤其是对袁崇焕的冤案,使得朝廷大臣人人自危。

至于你说的那几个名将,我只能说那是回天无力,天时(天灾),地利(割据),人和(百姓揭竿而起)三者都不具备,就算是诸葛亮萧何在世又有什么用啊。

2.明朝那些事重点知识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便要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第2部

内容自永乐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著《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第3部

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怀天下力争求良。但随着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各种荒诞事情层出不穷,大明帝国岌岌可危

第4部

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作者也详细地讲述了戚继光抗倭寇的传奇事迹。[

第5部

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第6部

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努尔哈赤部落除外),成为一代枭雄,但却因努尔哈赤讨好他,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大结局

对整个明朝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崇祯上吊自杀,明灭亡。

3.明朝历史知识问答

1 朱元璋定祖训,规定自己的后代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的偏旁必须是以五行为首,那么从他的孙子那代算起,这个五行偏旁是什么样的顺序轮回的? 火土金水木

2 郑和七下西洋是在明朝的什么时期?当时哪位皇帝执政? 永乐时期/成祖朱棣

3 于谦被哪位皇帝所杀? 明英宗朱祁镇

4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只有一位后宫的皇帝是谁? 明孝宗朱佑樘

5 请列举明朝比较有名的宦官(至少三位)。 王振、刘瑾、魏忠贤

6 请列举明朝比较有名的首辅(至少三位)。 解缙、杨士奇、张居正

7 明成祖朱棣总共几次亲征蒙古? 五次

8 请列举明朝历史上的盛世(至少三次)。 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万历中兴

9 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哪位皇帝自缢身亡?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10 明朝的都城是在北京,但是明朝还有一座陪都,请问明朝的陪都是哪座城市? 南京

11 1619年明朝与女真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战争的名称叫什么? 萨尔浒大战

12 明朝实行三种征兵制度,是哪三种? 世兵制、募兵制、征兵制

13 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共分几级?从级别大小顺序来回答。 共分五级/镇、卫、所、堡、路

14 明朝历史上使用年号最长的是哪个年号?使用了多少年? 万历/48年

15 明朝经济在万历前期是不是达到了最顶峰? 是

16 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是谁? 明武宗朱厚燳

17 明朝皇位继承的制度是什么?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无子嗣,兄终弟继

18 明朝存在的时间现在有争论,一种说法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朝灭亡,持这种说法的认为明朝存在了多少年?第二种说法是明延平郡王郑克塽降清之后明朝灭亡,而持这种说法的又认为明朝存在了多少年? 277年(1368——1644)/316年(1368——1683)

19 崇祯皇帝当初封吴三桂什么称号? 平西伯

20 朱元璋建国后,派了两名大将北上灭元,这两名大将分别叫什么名字? 常遇春、徐达

21 请列举明朝的武将(至少十位)。 徐达、常遇春、秦良玉、戚继光、吴三桂、李成梁、刘綎、郑成功、满桂、赵率教、毛文龙

22 广宁之战后,明朝哪两位官员退保山海关,导致辽西全部沦陷? 王化贞、熊廷弼

23 李定国在清军侵入中原后与南明合作,誓死抗清,请问李定国原隶属于谁的部下? 张献忠

24 标志着明朝在关外的统治权全部丧失的一战是哪场战争? 松锦大战

25 请按在位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答出明朝皇帝的在位时间、年号以及皇帝的名字。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48年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45年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31年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23年

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22年

明英宗正统/天顺帝朱祁镇 22年(两次登基)

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 18年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17年

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燳 16年

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10年

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钰 8年

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 7年

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 6年

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 4年

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10个月

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1个月

4.介绍一下明末清初的历史从明朝的灭亡到清政府的建立之间的过程都发

最全的 1583-1587年科尔沁翁阿岱等攻打了满人的哈达部。

1593年为灭女真,嫩科尔沁右翼翁阿岱、左翼芒古斯、明安等科尔沁王和一些反建洲的女真人组成联军向诺尔哈赤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九部联军之战,在和诺尔哈赤为首的建洲女真第一回和的较量当中蒙古人就以残败告终~就这样嫩科尔沁部成了第一个向自元灭以后向女真人开战的蒙古部落,当然也是第一个战败的,从此以后蒙古人就在无狭余时间和精力来限制女真人的崛起了。 1594年内喀尔喀部落老萨同科尔沁明安遣使通聘诺尔哈赤。

(内喀尔喀是继嫩科尔沁以后又一大与爱新国建立联盟的蒙古政治集团。) 1604年,年少的林丹汗继承蒙古大汗位,称呼图克图汗。

1605年内喀尔喀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与爱新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1606年还是此人引领内喀尔喀五部使者到建洲女真引驼马,并给诺尔哈赤上汗号。

1612年诺尔哈赤与科尔沁的明安连姻,从此后科尔沁与女真人联合变成为可能。 1614年内喀尔喀扎鲁特贝勒钟嫩以女妻诺尔哈赤子大贝勒代善,不久内齐汗以妹妻爱新芒古尔泰贝勒。

1616年诺尔哈赤建立爱新国(AISIN GURUN,满语,意为“金国”,为了区别历史上的女真金朝,也称后金)。 1619年,爱新国取得击败明军的萨尔浒大捷。

1619年爱新国攻占开原后,继尔又攻下铁岭,但此两城是东蒙古与明朝进行贸易的互市。 爱新国此举必然遭东蒙各部的报复,随后科尔沁与内喀尔喀的弘吉拉特和扎鲁特组成联军,去攻打在女真人手里的铁岭,结果联军在次残败。

而且还被爱新国俘虏了众多东蒙首领,此役在历史上的影响重大。最重要的是爱新国在此役俘虏了内喀尔喀的宰塞,并把此人扣为了人质,以此来威胁诱惑内喀尔喀诸部,并离间其与察哈尔的关系。

最后内喀尔喀以一万牲畜的代价(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换回了宰塞。通过此役诺尔好赤有效的钳制了内喀尔喀诸部,更稳定了与嫩科尔沁部的关系。

1619年8月趁爱新国灭叶赫部之际明安三子又掠夺了爱新国俘虏的牲畜。 1919年11月1日在爱新国与东蒙各部汇聚噶尔察莫冈干塞忒勒黑,此次会盟以后正式确立了爱新国与东蒙各部(科尔沁、内喀尔喀等)对共同敌人的攻守同盟关系。

1621年爱新国攻陷辽阳、沈阳,正式成为了能抗衡明朝、并威胁蒙古的新兴政治力量。 1621年,察哈尔本部出现裂痕,察哈尔8大部里的兀鲁特部达尔汉巴图鲁台吉以及明安(并非科尔沁的明安,而是察哈尔无路台吉的后人)等十名台吉因对林丹汗不满。

率领所属部落投奔女真。 1622年-23年间传来内喀尔喀与察哈尔要联合征伐科尔沁的消息,诺尔哈赤向奥巴致书建议组成反察哈尔联盟。

1623年林丹汗征讨嫩科尔沁部。这种为渊驱鱼的做法,最终使得东蒙古各部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更给了女真人向蒙古各部渗透和控制的可能。

1624年爱新国与科尔沁部正式联合成立反察哈尔联盟。 1625年林丹汗亲征科尔沁部奥巴,诺尔哈赤派病解围,进一步巩固了反察哈尔联盟。

1626年诺尔哈赤授(注:不是封)奥巴以土谢图汗名号(注:是汗,而不是王,至此在反察哈尔联盟的科尔沁与满洲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并妻之以女,建立了姻亲关系,使科尔沁成为爱新国最忠实的“盟友”。 1926年四月由于内喀尔喀诸部从明朝那里领取了可观的赏金后便断绝了与爱新国的关系,并堵截爱新国的使者。

于是爱新国以武力相对(科尔沁部落并没有参加此次战役,甚至还帮助内喀尔喀诸部),其覆盖面为巴林、巴约特、乌齐叶特三部,10月又重创扎鲁特部,几乎与此同时林丹汗也趁火打截,开始兼并内喀尔喀诸部,爱新国与察哈尔同时攻打内喀尔喀,无疑等于巨石压卵,战争的结果导致扎鲁特、巴林两部逃亡嫩科尔沁(这也是为何内喀尔喀诸部里惟有这两部能在其后延续的原因),巴约特被爱新国所并,其余两部(乌济叶特与弘吉拉特)则被灭。 蒙古草原的一大政治集团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林丹汗的兼并内咯尔喀的行为必然唇亡齿寒。 1627年继兀鲁特之后,同为察哈尔八大部里的奈曼与傲汗两部投奔爱新国。

1627年(下半年)奈曼与傲汉的两大宗支投奔爱新国后,迫使林丹汗率主力鄂脱克西迁,西迁时苏尼特、乌朱穆沁、蒿奇特(浩齐特的属部的一部分)等部因不满林丹汗统治,越过翰海投奔喀尔喀部左翼车臣汗部,而察哈尔八大营里的阿喇克绰特部留驻于旧牧地,并未西迁,于是在第二年(1628)被爱新国所灭(注:此次战役非常重要,在下我将具体解释—嫩科尔沁此次没有参加连军),至此,察哈尔八大部(浩齐特、苏尼特、乌朱幕沁、克什克腾、阿喇克绰特、兀鲁特、傲汉、奈曼)里的兀鲁特、傲汉、奈曼三大部投奔爱新国,而阿喇克绰特部被灭,苏尼特、乌朱幕沁、甚至部分浩齐特属部(浩齐特,是是8大部里最强大的一部—大汗本部,蒙名:HUUCHID)投靠了喀尔喀的车臣部。 从此察哈尔一落千丈,以无实力在和爱新国正面交锋,从此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1627年9月奈曼部奥齐尔台吉出征察哈尔,杀百人。 1627年林丹汗的被迫西迁,导致喀喇沁部离散,土莫特首领博什克图汗退入河套地区,部众藏匿山野。

年底喀喇沁部联合了一些。

5.明朝灭亡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明朝的灭亡,带来了社会的激烈变革,促成了明末的思想激变,代表性人物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满洲殖民统治及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开启了中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

衍生知识点——明末三大思想家

1、明末三大思想家

①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直到康熙八年(1669)才在石船山麓定居下来。他刻苦钻研,勤于著述,著作有一百余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②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世称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特别注重对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同时垦荒种地,联络同道,不忘兴复。晚年居住华阴,死于山西曲沃。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很有研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③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思想家、史学家。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害。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为父讼冤,以铁椎毙仇人。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学问渊博,研究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史学上尤有成就。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2、明末三大思想家思想特色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顾炎武的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职权的主张,都与黄氏的思想是相通的。

③反对明末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痛斥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3,《与友人论学书》),致使社稷倾覆。他认为治学就是求治道,强调“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他注重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开辟了清代治学方法和学术门类新途径,为考据学派宗师。王夫之、黄宗羲也都力主学以“救世”救民。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对立,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与普通地主的要求与愿望。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