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践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

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1。理论

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休系就是理论。

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2.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2)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

(3)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3.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它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抓住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因而能够使我们综观全局,高瞻远瞩,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确定事物前进的方向,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

(2)能提供科学的方法,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给人们探求真理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

(3)能成为人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武器。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①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因为:一方面,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为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

②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的结合,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厉史的统一。

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而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有着生动的、丰富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囚此,必须运用理论,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理论和活生生的具体一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

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客观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因此,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符合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③要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首先,必须掌握理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什么联系实际。因此,我们姿努力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科学理论。那种轻视理论,特别是轻视社会科学理论的态度是错误的。

其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政治上有关于实践的知识有哪些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的概念: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2、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区别与联系。

①、主客观辩证法的定义。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即客观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思维的辩证法,即为人所认识了的客观规律。 ②、二者在形式上的区别。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逻辑的形式,同人自觉的思维活动相联系。

③、主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二者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把实践观点引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们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从而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它要求人们不把理论当教条,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这无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希望采纳。

3.为什么人们需要理论知识

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其实就是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建议你有时间看看大学的《马哲》教材。要是觉得生涩难懂,可以参考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二年级的ZZ课本。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学工科的也应该听说过或者似曾相识这句话吧?初中二年级的ZZ课本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理论。你学过,也考过,不意味着你真的理解过。

总之,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应多一些人性和心灵上的反思,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多一些对本性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不要因迷失对于物质的追求而损害或背离了人的本性,希望你用哲学的情怀为自己塑造一个高于物质富裕的哲学人生。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有哪些

一、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基本原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

2、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先天因素与后天实践原理。

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原理。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