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竹松的相关知识
岁寒三友包括——松竹梅。
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因为松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它一年四季都笔直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像守在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它的叶子是绿的,一簇一簇的,像无数根针一样,时时刻刻都在保卫着祖国,猛刺着敌人。松从来都是绿的,从不变黄,从不凋谢,从不自傲。别的树跟它比起来,就显懦弱了。 竹,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它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无论是石缝,是泥土。它从来都是顶天立地,顽强地生长起来的,而且不向别人炫耀自己 。它具有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的,它是在别的花都凋谢后,独自面对着呼啸的北风,沉甸甸的雪花,疯狂的雷雨,从泥土里顽强地生长出来,而且长得十分艳丽……但是,等到春天到来后,百花齐放之时,它却枯萎了,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树干。它伤心的哭了,但它看到别的花都在争艳之时,它也自然而然地欣慰地笑了。这一幕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爱你们,岁寒三友,更爱具有岁寒三友精神的人。 [评析]语言干净、利落,写出了“岁寒三友”的个性与共性。整篇文章透出一种钢气,也正体现了松、竹、梅刚直不阿的秉性,让人敬佩不已。
2.岳家军,戚家军,杨家军的有关知识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杨家军是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部队,也是民间的说法,官方不承认。
三只军队,岳家军和戚家军可谓雄兵。杨家军为人所知晓,主要功劳是以杨家将领为原型而创作的演义话本戏剧,宋史对杨家着墨不多。
3.黄金比有关知识
答:将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这个比值为(√5-1)/2=0.618,称其为黄金比.这种线段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黄金比是一个迷人而美丽的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地存在于大千世界.黄金比也可以称为黄金分割。
可以用0.618034……:0.381965……来表示,但人们多把它简称为0.618。在植物世界,许多植物都体现出“黄金分割”原理。
例如:雏菊花冠中的小花、向日葵果盘内的种子、蔷薇花的片片花瓣等等,都是以137.50776……度,围绕中心排列的;梨树主干上的新枝,也都是转过137.50776……度,才抽出一枝又一枝来。植物为什么会不谋而合地呈现黄金分割现象呢?原来,它们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保留宽敞的空间进行呼吸,更有利于接受雨露的滋润。
能更好地生长结实,繁衍后代。
4.郭沫若的相关常识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5.有关五陵原的知识(求)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 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诸如商鞅变法、秦朝建立、徙民五陵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诸如田千秋、马援、豆融等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历史人物亦多出自五陵。
五陵原地区还出现了诸如董仲舒、孔安国、班固、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物,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
这一时期遗留在五陵原地区的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亦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先后发现了诸如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望夷宫、六国宫殿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先后发现了汉代玉奔马、鎏金铜马、皇后玉玺以及数以千计的陪葬兵马佣等珍贵文物,从而使五陵原成了我国和我省最为重要的文物基地之一。
五陵原上的都城宫殿有:秦都咸阳 咸阳宫 六英宫 六国宫室 兰池宫 望夷宫
五陵原上的陵邑墓葬有: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秦公陵、秦人墓葬、西汉的11代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咸阳原上。
五陵原除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秦冢、汉陵外,还有唐代的几处重要陵墓,其中以顺陵、苏君墓和李丙墓最为著称。
五陵原不仅有秦都宫殿、西汉帝陵以及为数众多的古代墓葬,而且还有不少古代的窑址亭塔等名胜古迹。其中秦汉窑址、杜邮亭、平陵肥牛亭、北杜铁塔最具代表性。
五陵原
[编辑本段]
五陵原位于咸阳市北部,西起兴平市,东到高陵县,北接泾阳县,南达渭河北岸,东西长约40公里,五陵原南北最宽处约13.5公里,五陵原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五陵原因其原高土厚,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五陵原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区。唐顺陵、秦咸阳城遗址均在五陵原;西汉11位皇帝中有9位就葬于此。这些皇陵平地凿穴起冢,沿郑国渠走向一字排开,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群。其中五陵原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原”。
五陵原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其间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7处,五陵原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据专家考证,五陵原“金字塔”群在历代序列、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E%E5%C1%EA%D4%AD&z=0
6.关于傣族的知识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泼水节傣语称为“桑罕比迈”,因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名泼水节。
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过此节。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
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
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
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四月。
这时,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
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
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
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
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
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