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遗传知识汇总
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 减Ⅱ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 染色体 间 前 中 后 前 中 后 末 2n 2n 2n 2n n 2n n n 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 联会期:同源染色质两两配对 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 前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形成4个精子细胞或者 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2、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注: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意义: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基本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过程:①解旋 ②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边 特点:半保留复制、解旋边复制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有时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解旋的两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聚合酶)和能量(ATP)2、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及意义 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遗传信息的的转录和翻译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 酶)和能量(ATP) 碱基配对原则:A-U、C-G 产物:mRNA 、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②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考点4 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的知识点 最好像 什么父患女必患啊那种 谢啦
这种其实记口诀完全没用的,特别是这种相近的口诀,一不小心记错了。
最主要靠的是前后联系。其实套到题目里面都是先看显隐性,再先试下常染色体上行不行,如果不行的话,再试性染色体上行不行。
题目做到最后,都是看哪个疾病的概率高低了。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交叉隔代遗传
(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代代相传
(3)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
伴Y遗传病的特点:
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
关于常染色体上得到显隐性疾病,就没有性别区别了,也就没有所谓的父患女必患了。
3.详细的人类遗传病知识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 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无脑儿、高血压、先心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孝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占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遗传病能够治疗吗?
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
更多参考
4.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伴性遗传分为XY型和ZW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和病父子病。
扩展资料
伴性遗传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伴性遗传
5.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一、相关概念
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家族系谱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深色表示患者,以罗马数字(如I、Ⅱ等)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如1、2等)表示个体。
二、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三、X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高二生物的遗传模块,经常会出现考查遗传病鉴别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三、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 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 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为伴Y遗传
6.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以人为例,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伴性遗传特点。
(二)过程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 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所发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以小组形式对学校色盲情况的调查、分析,能较完整地表达研究的结果,从而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认识到生男生女的随机性,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尊重生命。
2.通过学生对学校色盲情况的调查、分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7.伴性遗传的知识点
伴性遗传的规律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特指人类或哺乳类)所决定的性状,或由W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仅仅由父亲(或母禽、母鸟)传递给其儿子(或雌禽、母鸟)。表现为特殊的Y连锁(或W连锁)遗传。
怎么判断一种性状的准确遗传方式呢?
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X性染色体显性
X性染色体·隐性
Y染色体遗传
细胞质遗传
1.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
③ “母病子病,女病父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最可能为“X隐”
④ “父病女病,子病母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最可能为“X显”
3.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同时存在的处理方法:
当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以上的性状遗传时: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
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规律处理,
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处理.
遗传性疾病通常可分为三类:
1、染色体疾病主要是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又分为常染色体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前者如21-三体综合征,即比正常人多了第21条染色体;后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即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应该为XX,而这种病人是XO,缺少了一个X染色体。
2、单基因遗传病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中的1个或2个发生异常,根据遗传方式又可分为三种:
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父母双方之一带有常染色体的病理性基因是显性的,那么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病理性基因传给子女,子女就会出现和父母同一种的疾病。目前已知这类疾病有1200多种,如多指畸形,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等。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病人(杂合子,即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病理性基因)与正常人结婚,子女中有50%的可能患上同种疾病;如果夫妻双方均为病人(杂合子),则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为75%;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个为纯合子病人,即一对基因都是病理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就100%要患病的。
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当一对染色体中都有致病基因时才发病。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病理性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子女有25%的可能患病,50%为携带者,只有25%为正常。目前所知这类疾病有900多种,如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聋哑等。
⑶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多在X染色体上,故又称为X-伴性遗传。根据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显隐性,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和X-伴性隐性遗传两种。尤以后者多见,如血友病、色盲、肌营养不良等。女性杂合子并不发病,因为她有两条X染色体,虽然一条有致病隐性基因,但另一条则是带有显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仅仅是个携带者而已;但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一个致病隐性基因也可以发病,常常是舅舅和外甥患同一种疾病。
3、多基因遗传这类遗传性疾病是由几个致病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致病基因仅有微小的作用,但由于致病基因的累积,就可形成明显的遗传效应。环境因素的诱发常是发病的先导,如唇裂、腭裂、精神分裂症等。
遗传病通常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罕见性和终生性的特征。
8.高中生物遗传病总结
人类遗传病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染色体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隐性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
..
性染色体遗传病中伴x显性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隐性有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Y的为毛耳病(男性) 多基因遗传病有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症为常染色体遗传。 性腺发育不良为性染色体遗传 上面说的乱可以用画大括号的方法表示~还有不明白的就来问。用手机写这些内容用了半小时.我好苦啊!采纳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