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初二的科学知识点概括
(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 再通过 。
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明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 (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 时,则说明含有 ;再通过 ,当观察到 ,则含有 ,接着通过 ,当观察到 ,则说明含有 。(二)空气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2P2 O5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 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发生爆炸!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2 (OH)2 CO32CuO + H2 O + CO2 ↑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 MnO4 + MnO2 + O2 ↑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2KCl +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③水通电(正O2 负H2 ,体积比1:2)2H2 O==2H2 ↑ + O2 ↑ ④加热氧化汞 2HgO2Hg + O2 ↑ (五)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 Cu+H2 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现象?(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 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反应 Fe+H2 SO4=FeSO4 + H2 ↑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 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 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 ↑ ⑥铁和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 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
2.初一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1.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 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 3.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4.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 1.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 2.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增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出精细动作.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7. 1.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 3.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生活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生活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体质特征 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一致生产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状况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有猿的特征。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4.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6. 新旧石器的区别: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要的形状,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7.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旧石器时代是以采集和渔猎为主。
8.古代西亚村落: 1.这个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那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 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
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人们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主要驯养牛羊猪等。 3.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与外界沟通、往来? 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
或者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9.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10.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距今年代 距今约五六千年 距今约七千年分布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自然条件 干燥、河流较少 湿润、水网密布建筑式样 半地穴式 干栏式制作的陶器 彩陶 黑陶驯养的动物 猪 牛种植的农作物 小麦和粟 水稻 1.《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古人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2. 人物:吉尔伽美什 地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乌鲁克王国 考证: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一个城市国家首领,修造城垣,指挥过对他国的战争3. 人物:斯巴达国王麦涅拉俄斯,斯巴达王后海伦,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 地点:土耳其,希腊半岛 考证: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4. 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尝遍百草 轩辕氏: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 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5.禅让制:尧舜禹 世袭制:禹启 1.古埃及的位置:东— 红海,阿拉伯沙漠。西— 撒哈拉沙漠。
南— 非洲原始丛林。北— 地中海2.古埃及的气候:干旱少雨3.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夏季泛滥,秋季丰收4.古埃及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古埃及国家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古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所灭5.古巴比伦的位置: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6.古巴比伦的气候:干旱,少雨,河流量不稳定7.古巴比伦文明奠基者:苏美尔人8.古巴比伦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9.古代印度的位置:南亚次大陆10.古代印度的气候:气候温暖湿润11.哈拉帕文化遗址:摩亨佐.达罗+哈拉帕12.古印度发。
3.怎么复习初一初二的内容
作为过来人,我只能说,临阵抱佛脚的效果可能不大。
但是既然你要准备考试,我给你几点建议:
1.语文:默写一遍语文必考篇目。
做2套卷子,总结阅读技巧。(然后看看辅导书的一些答题要点)
看一下以前的作文,总结一下开头、结尾、结构、立意等要注意的地方。(基础知识、文言文没办法了~~只能初三慢慢总结)
2.数学:找一本复习资料,看一遍基础知识。做3套卷子,了解出题的方向。特别是现在一定要开始打好基础,不要再简单题丢分。
3.英语:做卷子找感觉。.(这个要复习你就死翘了。)
4.科学:找一本中考复习资料,把相关的知识点过一遍。
5.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内容。
【PS】现在时间不多了,抓紧时间,调整作息,晚上10点就寝,7点起床。每天睡前想一下当天的时间安排、规划一下第二天。不要沉迷电脑,不要贪恋电视。这次考试可能会影响初三。
4.怎么样可以快速的复习初一初二的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供耿垛际艹宦讹为番力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
5.初中数学知识点求人教版数学初一初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各位能帮忙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
6.跪求初一至初二语法总结
有好多,想必发给你也看不成,还不如买本书《初中英语语法总结》,以后中考会有用的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1)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连用。
时间状语: every…, sometimes, at…, on Sunday。例如: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 每天早上我七点离开家。
2) 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例如: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地球绕太阳转动。
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 3) 表示格言或警句。
例如: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 注意:此用法如果出现在宾语从句中,即使主句是过去时,从句谓语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例:Columbus prove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哥伦布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4) 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
例如: I don’t want so much. 我不要那么多。 Ann writes good English but does not speak well. 安英语写得不错,讲的可不行。
比较:Now I put the sugar in the cup. 把糖放入杯子。 I am doing my homework now. 我正在做功课。
第一句用一般现在时,用于操作演示或指导说明的示范性动作,表示言行的瞬间动作。第二句中的now是进行时的标志,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客观状况,所以后句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1)在确定的过去时间里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时间状语有:yesterday, last week, an hour ago, the other day, in 1982等。
例如: 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 刚才你上哪儿去了? 2)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例如: When I was a child, I often played football in the street. 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常在马路上踢足球。
Whenever the Browns went during their visit, they were given a warm welcome. 那时,布朗一家无论什么时候去,都受到热烈欢迎。 3)句型:It is time for sb. to do sth “到……时间了” “该……了”。
例如:It is time for you to go to bed. 你该睡觉了。 句型:It is time that sb. did sth. “时间已迟了” “早该……了” ,例如: It is time you went to bed. 你早该睡觉了。
句型:would (had) rather sb. did sth. 表示’宁愿某人做某事’。例如:I’d rather you came tomorrow.还是明天来吧。
4) wish, wonder, think, hope 等用过去时,作试探性的询问、请求、建议等,而一般过去时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都已成为过去,现已不复存在。例如:I thought you might have some. 我以为你想要一些。
比较:Christine was an invalid all her life.(含义:她已不在人间。) Christine has been an invalid all her life.(含义:她现在还活着) Mrs. Darby lived in Kentucky for seven years. (含义:达比太太已不再住在肯塔基州。)
Mrs. Darby has lived in Kentucky for seven years. (含义:现在还住在肯塔基州,有可能指刚离去) 注意: 用过去时表示现在,表示委婉语气。 1)动词want, hope, wonder, think, intend 等。
例如: Did you want anything else? 您还要些什么吗? I wondered if you could help me. 能不能帮我一下。 2)情态动词 could, would。
例如: Could you lend me your bike? 你的自行车,能借用一些吗? 11.3 used to / be used to used to + do:”过去常常”表示过去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但如今已不存在。例如: Mother used not to be so forgetful. 老妈过去没那么健忘。
Scarf used to take a walk. 斯卡夫过去常常散步。 be used to + doing:对……已感到习惯,或”习惯于”,to是介词,后需加名词或动名词。
例如: He is used to a vegetarian diet. Scarf is used to taking a walk. 斯卡夫现在已习惯于散步了。 典型例题 —- Your phone number again? I ___ quite catch it. —- It’s 69568442. A. didn’t B. couldn’t C. don’t D. can’t 答案A. 本句虽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但从语意上看出,在听的时候没有听懂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因此应用过去时。
11.4 一般将来时 1) 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will 在陈述句中用于各人称,在征求意见时常用于第二人称。
例如: Which paragraph shall I read first? 我先读哪一段呢?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今晚七点回家好吗? 2) 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a. 主语的意图,即将做某事。
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打算作什么呢? b. 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例如:The play is going to be produced next month。
这出戏下月开播。 c. 有迹象要发生的事。
例如: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看那乌云,快要下雨了。 3) 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
例如: We are to discuss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我们下星期六讨论这份报告。 4) be about to +不定式,意为马上做某事。
例如: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 Beijing. 他马上要去北京。 注意:be about to do 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11.5 be going to / will 用于条件句时,be going to表将来,will表意愿。例如: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journey, you’d better get ready for it as soon as possible. 如果你要去旅游,你最好一有可能就做好准备Now if you will take off your 。
7.归纳初一到初二的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 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项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
(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
8.初2期末总结怎么写
个人总结
134中学 七年六班 崔念青
初中上半的学期很快就过去了,通过认真分析整理,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现做个人总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一)综合方面: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认真对待各课学习内容,积极完成家庭作业,较好的克服了学习上的烦躁情绪,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上课能认真听讲,没有和同学交头接耳的现象
(二)各个方面:
(1)英语:在英语方面,增强了字、词、句的理解,单词、课文背得较熟,语法点掌握得较好,词汇量也有所增加,口语能力相对提高,字迹也比较工整;有时答题好马虎,态度不认真,还应该多练习阅读能力,尤其是完形填空。
(2)语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提高,能够清楚地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方面也有提高,通过语文班主任的教导,我清楚了写初中作文的技巧,字迹也相对工整,这都是老师让我们每天写小楷的功劳,基础知识扎实,字、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成问题;字迹有时零乱,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
(3)数学:在数学方面,答题丢题漏题的问题少了,计算能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做题灵活性加强;有的题不明白需多问,态度需端正。
(4)历史:记忆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没问题;做分析题需要加强灵活性,要随机应变。下半学期我一定会增强这方面的灵活应变能力,学好这门学科。
(5)地理:记忆能力相对较强,概念性的知识没问题,因为地理七年级后就结业了,所以没有太大的问题。
(6)政治:这门学科灵活很强,只需背相关的知识点,再加上自己的语言看题发挥,所以这科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7)生物:刚开始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比较浓,学得比较好,理解得也比较好,但因为原来的老师生病,由带课老师上,所以兴趣渐渐淡了,基础知识没问题,但有些理解性的东西是一知半解。后来班主任教育我说,一个人学习不能说“爱不爱学”,应该是“应不应该学”,不管老师好不好,只要自己努力,对它感兴趣,就能学好。所以我在下半学期会继续努力,学好它。
二、劳动方面:比较热爱劳动,能积极参加卫生清洁活动,每次都能准时到校打扫教室卫生,学习任务不重的情况下,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刷碗、包饺子等。不足是有时在干活时会偷懒。
三、纪律方面:能够认真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听老师的话,服从管理,没有违规违纪的现象。不足之处是有时在课间休息时和同学们在教室里打闹,老师不在的自习课上会悄悄地和同学说话,但不是经常性的。
四、思想品德方面:始终能够做到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够诚实做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撒谎不欺瞒;能够热心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方面的困难。不足方面是胆小、怕事,不敢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再有就是在课堂上不能做到大胆发言,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在学习上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另一方面是自己心理上有压力,不敢积极主动发言。
通过这次认真的总结,我决心继续保持好的方面,努力克服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向老师请教,并向思想好、品德好、学习好的同学看齐,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一日
9.帮忙弄一下初一初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
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
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
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
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