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上册所有科目的知识点
要想要详细的自己买课外书,全解不错的还有一种小本本,几块一本,一科一本,每本初一到初三知识点应背古诗文应背单词都有的。
要想要初一下的再加悬赏分吧!
语文(为什么老气横生的呢?)
单元 主要题材 综合性学习
1 人生哲理散文 这就是我
2 理想人生论语 漫游语文世界
3 大自然 感受自然
4 科技发展 探索月球奥秘*历届中考重点而且很好玩
5 亲情 我爱我家
6 童话寓言(可以这么说吧)追寻人类起源
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英语如果小学上了六年的英语的话就基本不用听了。
总之初一要做的主要的是交新朋友,学好副科。主课闭着眼睛都能考不错的分的。初二初三的时候再想学副科不仅课时少了而且主课也渐渐难了。
2.初一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帮你到这吧
3.我要一些初一数学上册的课外题20道,比如思考,开动脑筋的应用题,
1 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共同完成需要12小时.如果由甲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如果由乙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小时? 2 一根圆柱形木料长20分米,锯下5分米的一段后,剩下木料的比原木料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三个人合买汽水喝,按规定三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如果这三个人合买10瓶汽水,那么他们共喝多少瓶汽水? 4 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首先把这个零件叙述一下:这个零件是上面是一个钢管形,内直径是20厘米,管壁厚5厘米,高34厘米;下面是一个长方体,长68厘米,宽50厘米,高16厘米.求这个零件的体积. 5 有一个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4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6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 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6,圆锥的高是4、8厘米,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8 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圆柱的高是4厘米.求它们的体积和. 9 甲乙两队合作一项工程,24天完成.现在甲队先做6天,然后乙队再做4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五分之一.两队单独做完成任务各需多少天? 10 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体容器与底面半径9厘米的圆锥体容器高相等,现把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内,水深比容器的4/5低1.5厘米.圆柱体容器深多少厘米?11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就要延误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想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和原计划行驶的时间12、小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应从第几页开始看起?13、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2米,在底面与四周抹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10千克,20吨水泥够不够?14、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又对折,再对折,这时每一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15、六(1)班有40名同学,其中的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加了阅读兴趣小组,六(1)班有多少名同学同时参加了两个兴趣小组?16、三个同学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乙跳的个数是甲的,丙跳的个数是甲的倍,这三个人谁跳的最多?谁跳的最少?(通过计算说明)17、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80千米,再行多少千米,正好行了全程的?18、小丽家有一袋50千克重的大米,第一周吃了15千克,第二周吃了余下的,第二周吃了多少千克?19、王师傅家有一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这只金鱼缸的左面和后面的玻璃破了,王师傅要去重新配两块,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金鱼缸里面装了2.5分米高的水,里面一共装了多少千克的水?(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20、一个皮球从40米的高处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这个皮球第二次下落后又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2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小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汽车每小时行的少4千米.小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2一本书,已读和未读比是1:5,在读30页.已读和未读的比是3:5,这本书共多少页?23甲乙两人分别从M.N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100,乙的速度提高了30/100,zhey这样,当甲到达N地时,乙离M地还有14千米,那么M,N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4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 )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25 某商品按20%利润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共获利润84原.本商品的成本是( )元.26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1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从乙中取出45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8.2%的盐水.再把水倒入乙容器中,使它与甲的盐水一样多,现在乙容器中盐水浓度为1.12%.问原来乙容器中有多少克盐水?浓度的百分数是多少? 27.一瓶饮料8角,喝完后,3个瓶子可以再换一瓶,小明有35元钱,他一共喝掉了多少瓶饮料? 28.一艘船,静水的时候是每分钟船行100米,在逆水时比顺水时要多船行10米,请问,静水和顺水每小时各行多少米? 29、有两缸金鱼,如果从第一缸中取出15条放入第二缸,这时第二缸的金鱼正好是第一缸的7分之5,已知第二缸有金鱼35尾,第一缸原有金鱼多少条? 30、一只挂钟分针长是20厘米,经过45分钟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31.小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跑完5000米所用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十分之一,那么他的速度比原来提高多少?32、甲、乙两数之差是9,甲数的六分之一和乙数的四分之一相等.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 33、100以内只有10个约数的自然数是( ).34书架分上下两层,上、下层的本数的比为10:7,从上层取出1/5(即五分之一),而下层放入6本后,现在上下层的书一样多,原来上层有书多少本?35把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体,沿着底面一条直径垂直切开成两个半圆柱体后,每部分的表面都是412.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36小华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是86分,数学和英语总成绩170分,语文和英语平。
4.初一上学期各科重点知识
语文: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
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
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中寻访一位朋友,原来是古桥、古树等自然界的朋友。
然后通过与这些朋友互拆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15、古代诗歌五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
5.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一般考什么课外题(例如:名著知识,文学常
前面有占一部分是课内的题(课内填空、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或解释、古诗默写或填空等)。还有基础的选择题(这个只有两道左右)。课内的题占的分值不算多,但也不少。基本上要背的记的都熟了没什么太大问题。
然后就是阅读,这个占的分最多,失分也最容易。平时多练点阅读题可能会比较好。另外就是要多看点课外书,增加阅读量(比如说读者之类的杂志,我那时考试就出了一篇那里摘的文章)
然后就是作文,作文一般占30分左右,具体的就不多讲了。
还有就是最后的课外文言文,这个一般都是附加题,如果分数不到满分,这个是可以补上去的,一般都是10分左右。(题目也都是解释和道理的理解)
大概就这样,打了好久才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