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课程3到6年级的所有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人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3、经常运动的好处是: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4、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有: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
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6、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9、没有一种食品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们吃食物要多样化和全面化。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气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中国古代人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们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少开小汽车,改进汽车燃料、禁烧秸杆、使用无氟冰箱等。4、用手搧一下空气、把空气装在塑料袋里等都可以感到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气体。
5、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水不能流进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面,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7、空气能被压缩,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为什么不能充得太足?(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季由于气温太高,轮胎内的空气受到高温,其体积必然很快增大,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轮胎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时,就会被胀裂。)天文1、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来表示,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产生现象,其实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只不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看起来就是东升、西落2、太阳位置在东,物体影子在西,太阳位置在南,物体影子在北,太阳位置在西,物体影子在东。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规律形成太阳钟,故宫博物院的太阳钟叫日晷,它属于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见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阳刚落地平线,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朝着太阳的。
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时,看到的月相同样是向着太阳的。5、日落时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发现: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间偏东,满月在东方。
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6、日出时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发现十六的月亮在西头,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残月在中间偏东处,蛾眉月在东头。
7、一天中月亮是东升西落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农历一个月。 运动和力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车轮在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一辆载重汽车行驶得快慢与自重、拉力、路面这些因素有关。3、力的单位是牛顿。
4、使用测力计时,要使指针在0处,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5、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这种力叫弹力。
6、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个力是因为地球引力。
7、判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错)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对)8、摩擦能产生热量,流星的形成就与摩擦有关,在在炎热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胎会发烫;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轮胎上的花纹、车把手上的花纹)和减少有害摩擦(在机械运动部位加润滑油,加滚珠轴承)的例子。
9、物体的形状与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如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的大小就有关。水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云、雾、雨、露、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而成的。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对不了解的物体千万别随便闻、随便尝。鉴别杯子中水、盐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么?3、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4、铁块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钢铁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因为钢铁轮船的空间大,与同体积有水相比较,它反而轻,因此浮在水上。)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大。
2.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上期所有知识点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3、经常运动的好处是: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4、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有: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
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6、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7、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9、没有一种食品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们吃食物要多样化和全面化。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气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如果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中国古代人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们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少开小汽车,改进汽车燃料、禁烧秸杆、使用无氟冰箱等。4、用手搧一下空气、把空气装在塑料袋里等都可以感到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气体。
5、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水不能流进瓶子,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面,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7、空气能被压缩,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为什么不能充得太足?(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季由于气温太高,轮胎内的空气受到高温,其体积必然很快增大,产生很大的压力,当轮胎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时,就会被胀裂。) 天文1、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来表示,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产生现象,其实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只不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看起来就是东升、西落2、太阳位置在东,物体影子在西,太阳位置在南,物体影子在北,太阳位置在西,物体影子在东。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规律形成太阳钟,故宫博物院的太阳钟叫日晷,它属于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见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阳刚落地平线,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朝着太阳的。
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时,看到的月相同样是向着太阳的。5、日落时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发现: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间偏东,满月在东方。
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6、日出时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发现十六的月亮在西头,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残月在中间偏东处,蛾眉月在东头。
7、一天中月亮是东升西落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农历一个月。运动和力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车轮在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一辆载重汽车行驶得快慢与自重、拉力、路面这些因素有关。3、力的单位是牛顿。
4、使用测力计时,要使指针在0处,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5、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这种力叫弹力。
6、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个力是因为地球引力。
7、判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 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错) 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对)8、摩擦能产生热量,流星的形成就与摩擦有关,在在炎热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胎会发烫;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轮胎上的花纹、车把手上的花纹)和减少有害摩擦(在机械运动部位加润滑油,加滚珠轴承)的例子。
9、物体的形状与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关,如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的大小就有关。水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云、雾、雨、露、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而成的。
2、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对不了解的物体千万别随便闻、随便尝。鉴别杯子中水、盐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么?3、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4、铁块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钢铁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因为钢铁轮船的空间大,与同体积有水相比较,它反而轻,因此浮在水上。)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咸。
3.【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有哪些相同点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有哪些相同点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2.哪种材料硬3.比较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瓦和陶器、瓷器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物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第三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的传播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 《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 《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
4.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上期所有知识点
、无论在哪儿,你都处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之中。
在这个生活环境中,生长着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这些生物的种类及生长情况与这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2、生态系统: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作生态系统。
3、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4、在分析校园或社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已经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植物的尸体。
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5、生产者:在大兴留民营村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农作物被称为生产者。
6、消费者:牛、猪、鸡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谷物、农作物秸秆、小虫等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消费者。7、分解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8、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承诺:⑴生命离不开水。我们不但要节约用水,而且要保护水不受污染;⑵废弃物对生态系统有致命的伤害。
我们要减少废弃物,并尽量回收利用;⑶农药和汽车尾气污染大气。要昼少使用农药,短距离的路途昼不乘汽车。
……9、生态学家在对某一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知道某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变化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情况。但是生态学家很难数清这一种群中个体的数量。
因此,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估算的方法进行推测 嗷嗷嗷太赖。
5.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书,小学三到六年级科学全部重要的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充(36分) 1、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实验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2、若要从海水中得到淡水,可通过 法,让水通过 和 两种方式由液态变成气态,气态水再通过冷凝变成液态。 3、人眼球内晶状体在视觉形成中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若用眼不当造成近视,则要配戴镜片为 透镜的近视眼镜。
4、若镜子里出现的字母为“P”字,则在镜子前纸上写的字母应是 ;若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P”,则实际字母为 。 5、夏季,人们在白天外出时常穿着浅色服装,这是因为 。
6、用碘液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 7、人类的遗传物质是指 。
8、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男女体形出现明显差异,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 ;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身体上还会产生其它的外形差异,称为 。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体温计中的金属是 ,常温下呈 态。
10、某型号全自动洗衣机的额定功率为350W,若每天洗衣时间平均为30分钟,则每个月(按30天计算),洗衣机耗电 度。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现象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A 自来水笔吸墨水 B 用塑料管吸汽水C 茶壶盖上都留了至少一个小孔 D 大柜子不易推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B 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C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之一。
D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 3、菜农以塑料大棚作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有时在大棚内燃烧木炭以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其主要目的是( )A 使害虫窒息死亡 B 促进光合作用C 促进呼吸作用 D 提高室内温度 4、白玉兰开放的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家电着火时用水扑救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 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6、雷电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在大树下、电线杆下、广告牌下躲雨B 使用金属杆的雨伞遮蔽C 暂时切断不用的电器电源D 在雷电中打手机,寻求帮助 7、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A 水蒸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焚烧树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B 将废塑料就地烧掉,以消除“白色污染”C 加高工厂的烟囱,以减少SO2对环境的污染D 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苫布,以免增加空气中粉尘含量 9、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通过了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 )A 大气 B 耕地 C 河流、湖泊 D 食品 10、冬天,人进入空调车,眼镜片会变得模糊,这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 )A 水的汽化 B 水的液化 C 水蒸气汽化 D 水蒸气液化三、连线题(5分)营养素种类 营养素缺乏症VA 贫血VB1 佝偻病VC 夜盲症钙 脚气病铁 坏血病四、图表题(14分)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据下表回答问题:原 因 哺乳动物 鸟 类偷猎 31% 20%栖息地丧失 32% 60%外来物种 17% 12%其它原因 20% 8%1、画一张可以对比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和受到威胁原因的条形图。
纵轴表示每一种动物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给出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之间数据差异的合理解释。
五、综合分析题(25分)(一) 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植物是火与土的结合。比利时海尔蒙特举目仰望参天大树,心是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物质使树木成长的呢?” 海尔蒙特决心探索树木成长的秘密。
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的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
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1、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 实验前的假设是 设计并实施的探究方案是 实验得到的数据有 分析数据发现 得到的结论是 2、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原因是 3、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 。
4、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散失到空气中。5、海尔蒙特的这段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
(二)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己动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天,妈妈买回一些大豆种子,她非常高兴地说:“我找遍整个种子市场,这些种子是晒得最干的,一点水分也没有,这样买得最实惠了。”
我马上纠正妈妈的说法:“晒得再干的种子里也是有水分的。”妈妈不相信,我做了一个实验使她终于心服口服。
我的探究过程是:1、探究的问题 假设 2、我向科学老师借了仪器,实施我的实验方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3、实验现象是 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6.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提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有哪些相同点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有哪些相同点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2.哪种材料硬3.比较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瓦和陶器、瓷器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物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第三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的传播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 《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 《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
7.一到六年级科学知识帮忙找一下一到六年级的科学知识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了解)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了解)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记忆)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记忆)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记忆)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记忆) 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记忆)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记忆)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了解)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了解) 2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了解) 22、(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记忆) 2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记忆) 2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了解) 二、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记忆)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三、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了解) 答: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一、填空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记忆)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了解)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记忆)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记忆)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记忆)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记忆)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记忆)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记忆)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记忆)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记忆)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记忆)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
8.小学科学三年级六年级复习题
六年级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记忆)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记忆)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了解)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了解)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记忆)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会用)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了解)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了解)2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了解)22、(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记忆)2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记忆)2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了解)2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2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二、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记忆)肉 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三、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了解)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四、实验题:(1)怎样。
9.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知识点
找了几个版的苏教:(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
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北师:小学数学四年级前四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