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是什么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她认为儿童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
这是值得重视的一点。孩子本就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愿望,从蹒跚学步起就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的萌生,独立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
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因势利导,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从旁鼓励、支持孩子,将会使得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处处包办、事事替代,则会削弱孩子独立的愿望,使其逐渐养成依赖的心理,导致发展迟缓。
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重庆天宝乐儿童教育培训学校分享的育儿知识,可供参考。
家长可以以游戏的方式给孩子独立处理事件的机会,家长应适当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体验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应对一些难题。家长可以有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可以利用去超市、菜市场等的机会,和他开展一次购物游戏。
家长可以在超市里教孩子认识各种商品及其价格,告诉他各种商品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如何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等。待孩子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后,家长就可以给他10元钱,让他独立去买一样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会认真思考自己最想要什么,买这样东西要花几元钱,它在超市的哪个位置,应该选哪个品牌,等等。经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孩子或许就能顺利完成一次购买活动,其独立性会在这次游戏中有所增强。
2.多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或参加聚会,孩子独立性较差并过分依赖父母,这可能是由其从小缺乏安全感、信任感或感到无聊所致,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从小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出门时要明确告诉他离开的原因、什么时候回来等。如果孩子在独处时感到很无聊,家长就应时常带他去朋友家做客或参加一些聚会,让他多与人交流。
比如家长可以在参加聚会之前事先通知朋友们,看他们有没有机会也带上自己的孩子,如果可以,这些孩子就能在聚会时一起玩游戏,他们就不容易感到无聊了。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早给孩子自食其力的机会,日本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孩子学好功课,还要求他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打工挣钱。
他们认为,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的确,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就要及早教会他自食其力,让他在实践中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在这方面,美国家庭的教子方式同样值得借鉴。美国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采取各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如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自行车、做简易木工、学做饭或外出参加志愿活动等。
3.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有什么好处
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它还包括对艰苦环境的 适应能力和面临挫折时的应变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熏陶下教育培育出来的,人出生后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独立生活能力也就有很大差异。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首先,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父母总是对孩子充满了爱,但却存在着不少误区:(1)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比什么都强,并错误地认为只要文化知识才是学习(2)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具备了(3)认为自己所受的磨难已经够多了,不能再让孩子也吃苦受累,应该让他们生活得舒 适些(4)认为将来家务社会化,孩子会不会家务都没有多少关系。 可见,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展的过度保护型的养育观念和所实施的保护型教育方式,只有 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变保护型为指导型,从代替孩子做事转变为指导孩子做 事,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
其次,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 让孩子参加成人的活动,对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在家里,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购买日常用品。同时,家里的一些事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最好与孩子共同商量,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小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应该负责任,增长社会生活经验。
再次,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凡是孩子能够完成和做的事,家长都应该尽量放手地让他们自己去做,父母不能包办代替,尽早让孩子学会穿衣、穿鞋、自己吃饭等等,4-5岁以后让他们自己洗涤餐具、扫地、抹桌子、整理房间或者到商店买日常用品等等,切忌事事包办,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他们一旦离开父母就会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会积极想办法。
最后,为孩子创造发展独立性的环境。父母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她)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当孩子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予欣赏和赞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总之,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相信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会逐渐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