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知识产权已经过了保护期的,他人仿制,不构成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已经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国内许多制药企业仿制该药品,都不构成侵权。
1、知识产权的持有人去世超过五十年的,别人引用甚至大段大段地照搬原文,都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如鲁迅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任何人大段引用,都不构成侵权,经过原作者本人书面同意或者口头同意的,比如,某人想用目前还在世的某位画家的作品中的截图做商标图案,经与该画家沟通,征得其同意的,使用该商标图案不构成侵权。
2、某商标被他人收购的,收购人使用该商标,不构成侵权比如荷兰某公司收购了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孔雀彩电”的商标权,该荷兰企业使用“孔雀彩电”商标不构成侵权,而苏州市的电视机制造业就不可以继续使用该商标了,否则,苏州市的电视机制造业反而构成侵权,知识产权的持有人不主张公众使用其知识产权必须付费的,使用者不构成侵权,如紫光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等各种文字输入工具,发明人都没有宣称使用它们必须付费,所以广大网友才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输入法。
2.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目前的著作很少从总体方面进行研究,而对各类具体侵权行为的描述散见于诸法论述之中。对于侵权行为的指向,或者说侵害对象,学者们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强调,侵权行为表现为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根据这一主张,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许可,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ix]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即是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或将该商标的主要部分用作自己的商标,从而造成商标混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x]有的学者则强调,侵权行为本质上是擅自利用他人的专用权利。他们认为,侵犯著作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擅自使用其著作权的行为”;[xi]侵犯专利权,即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xii]侵犯商标权,是指 “不法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的行为。[xiii]笔者认为,凡违反法律规定而损害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权利的行为,均为侵犯知识产权。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享有专有权利的知识产品的擅自使用,但对该知识产品的擅自使用并不包容所有的侵权行为。例如,在著作权领域,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依法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由此可见,侵权行为并非都是直接作用于他人的著作权作品,即是说,它是擅自行使他人的“权利”,而不是使用他人的“作品”。又如,专利权领域中,专利权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技术的行为;商标权领域中,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等。该类行为属于间接侵权行为,虽不因使用知识产品而直接侵权,但因积极诱导或促使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而损害了他人专有权利。因此,就侵害对象而言,将侵权行为表述为“擅自行使或利用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权利”,较之“擅自使用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品”这一说法更为确切。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在现代民法学说中,学者们主张依事实行为理解侵权行为的性质,认为禁止性规范应“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xiv]甚至主张一切违法行为“恒为特定事实行为”。[xv]依笔者之见,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知识产品创造行为同为事实行为,但其性质不同,前者为非法事实行为,后者为合法事实行为。[xvi]在此,笔者拟就侵权行为具有的事实行为一般特征作如下概括:第一,侵权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是一种客观行为,即业已实施并在客观上对外界造成影响与后果的行为;第二,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不反映行为人追求之直接目的,不存在行为人所预期之意思效力;第三,侵权行为因符合法定事实要件而成立。所谓“未经授权,又无法律许可,擅自行使或利用他人专有权利”,即是侵权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因此该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构成行为。由于其行为内容非法,该行为在法律事实类别中又属于一种非法事实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有着相同的法律性质,又有着相似的法律后果。但由于其侵害对象不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表现出自己独有的基本特征:
1.侵害形式的特殊性。在侵权行为中,对于财产所有权的侵犯主要表现为侵占(即非法占有他人所有物的行为)、妨害(致使所有人无法充分行使权利的行为)和毁损(侵犯他人所有物使其遭受灭失或损坏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是直接作用于客体物的本身(如将他人的财物毁坏、对他人财物强占),与客体物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内容,涉及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各个方面。对于知识产权的侵犯则主要表现为剽窃、篡改和仿制。这种侵权行为作用于作者、创造者的思想内容或思想表现形式,与知识产品的物化载体无关。例如,非法将他人创作的字画攫为己有,它涉及的是物体本身,即创作的物化载体,该行为应视为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虽未占有这一字画,但擅自将其翻印出售,则该行为涉及的是无形财产。
3.哪种行为属于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已经过了保护期的,他人仿制,不构成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已经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国内许多制药企业仿制该药品,都不构成侵权。
(二)知识产权的持有人去世超过五十年的,别人引用甚至大段大段地照搬原文,都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如鲁迅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任何人大段引用,都不构成侵权。
(三)经过原作者本人书面同意或者口头同意的。比如,某人想用目前还在世的某位画家的作品中的截图做商标图案,经与该画家沟通,征得其同意的,使用该商标图案不构成侵权。
(四)某商标被他人收购的,收购人使用该商标,不构成侵权。比如荷兰某公司收购了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孔雀彩电”的商标权,该荷兰企业使用“孔雀彩电”商标不构成侵权,而苏州市的电视机制造业就不可以继续使用该商标了,否则,苏州市的电视机制造业反而构成侵权。
(五)知识产权的持有人不主张公众使用其知识产权必须付费的,使用者不构成侵权。如紫光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等各种文字输入工具,发明人都没有宣称使用它们必须付费,所以广大网友才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输入法。其实,这是发明者对公众的极大贡献,而且是无私奉献。全国使用各种输入法的人数少说一点也有好几亿,只要每人付费一元,这些发明者立刻就能够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