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了解大同吗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介于内外 长城之间,东距首都北京298公里,南离省会太原352公里, 处于京包、大秦、同蒲铁路的交会点,是华北地区交通枢纽之 一。
大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 化名城之一。全市辖四区七县,总面积14 152平方公里,总人 口 300万。
大同地处黄土髙原,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1000 米〜150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 4℃,夏 季最高37. 71,冬季最低为-29. 9℃,年降雨量400毫米左 右,无霜期约140天,夏秋凉爽,四季分明,是理想的旅游避 暑胜地。
2.描写大同风景的资料(用A4纸)
大同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享有“佛国龙城”之美誉.境内古建筑、古遗址3000余处,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2000年,大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恒山上还有被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为恒山十八景之冠.始建于北魏后期(约公元六世纪),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最著名的悬空寺.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道:“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全寺共有坐西朝东的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若虹、千百年来,此寺临风沐雨,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如初,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3.关于大同的作文
我心中的大同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男警察。
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幼稚。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女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她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
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解了当一名女警察的辛苦与困难。 于是,当一名画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理想。
从小我就对绘画很敏感,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得知了我喜欢画画,马上就给我报了美术班。
可能是因为小孩子贪玩儿的天性。上了美术班后的我变得不怎么喜欢画画了。
甚至上美术课时逃跑去和同学玩儿。就这样,我的第二个理想便又化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个理想时,我已经上了小学4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
从小到大我接触过好多好多老师,有年龄大的、资历老的;也有年轻的、经验少的。但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教哪一门学科,我都非常喜欢他们。
将来也想像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授课。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
快要步入中学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对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现在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许你会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理想。
但是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会不会再改变。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终不变的,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现在有不少学生经常高谈阔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往往没有做好身边一些应该做好的小事。
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都没有做到。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不能有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的想法。要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最终才能实现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变,但是不管我长大要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总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和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出自一篇古文,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这句话揭示了当今社会的黑暗,人们因没有权利,而过着贫困的生活,而那些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却不顾一切,谋财夺利。大街小巷社会治安杂乱无章,三天两头就有小偷行窃,这怎么得了呢? 社会应该把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去分担不同的职务,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崇尚和睦,不要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闹不和。人们不单要奉养自己的父母,使他们终其天年;不单要抚养自己的子女,使幼童能顺利长大,接受教育,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还要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得到关照。
给他们送去精神上的慰问,使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使没有父母的孩子能够竖立起远大的理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经济上的困难。
男子要有固定的职业,来养家糊口,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要珍惜财物,去收贮它。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很有钱,不把小钱看到眼里,随地乱扔,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人人都应有颗上进心,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各尽其力,各尽所能。
这样,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盗窃和兴兵作乱,不会有权势之分,人人平等。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词条:大同社会 1.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这个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管理社会的是被选举出来的贤能,而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所以说权力公有。其所以要明确权力公有,是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权力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攫取一切。
只有取消权力的个人垄断,才能保证社会的其他方面不受垄断;只有坚持权力的公有,才能保证社会其他方面的公有。所以“天下为公”的口号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
《礼记正义》解释说:“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正义》是以大同为五章故事的,所以举出尧不以帝位传其子丹朱而传给舜,舜又不传其商均而传禹的事例以资证明。
《正义》虽然也承认“天下为公”首先是指最高统治的帝位,但从所举事例看,不全是《礼运》所说的大同,因为尧、舜虽然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但在思想上是把“天下”作为私有物来“禅让”的;而且又是在不得己的情况下让人的。《史记·五帝本纪》写道:“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尧、舜与“大同”的区别在于:尧、舜的禅让是权宜性的,大同的选贤与。
4.什么是“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为国际政治术语,主要指人类对社会的一种理想理念。
“大同”一词古代常指: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不战不乱、无贼无匪的社会。
现在“世界大同”一词泛指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大同,全人类高度互助共荣的社会形态。也称“地球村”。
扩展资料:
大体步骤 时至今日,网络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全球大同大体可行下列步骤:
知识大同——信息爆炸一日万章;学无止境学无国界;知识 信息 科技 先行大同;
网络大同——全球互联网时代,任何地区 从理论上讲 都是 网中一格,互联互通;
通信大同——网络通信、可视电话 使 全球 任意 两点 或 多点通信 近似于面谈;
语言大同——网络大同通信大同 促进英语汉语 世界语 大同语 国际语 融合大同;
文化大同——网络通信语言大同 促进各国各族文化 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融会贯通;
经济大同——网络通信语言文化大同 的 同时,经济 全球化 大势所趋 势不可挡;
政治大同——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大同 将 促使 政治体制 大同化改革;
军事大同——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大同 将促使 全球军力 协同 抗灾 抗外星;
法律大同——人人生而平等,法律一视同仁,天下熙熙,皆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也!
宗教大同——宗教没有大矛盾
综合大同——纵横交错,任重道远,敬请 人人合力互动 今生来世共促大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大同
5.“大同”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谈谈孔子所希望的大同社会与现在的小康之家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孔子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
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那什么又是小康呢??孔子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之说,来源于《礼记礼运》篇。
文章记载孔子出游, 有所感叹。当时,弟子子游在侧,问孔子为什么叹息。
孔子遂表述了自己对大同社会的看法,大致的意思是: 大道实行的时候,以及夏、商、周三代英贤,他都没有 赶上,但是,他非常向往那个时代。他说,大道之行 就是天下为公,在那个时代,选贤能,讲诚信,人们不 独亲其所亲,不独抚养自己的子女,而是普遍相爱,使 老者有所终,壮者有所用,幼者能够顺利成长, 寡、孤、独及残疾者生活都有依靠,男子有一定的职 分,女子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家。
人们不必把财货攫为已 有,只怕货财被丢弃而不用;人们在劳动中都能各尽其 力,但不是为自己,并且鄙弃那种只为自己而劳动的行 为。所以,奸邪之谋、盗贼之事都不会发生,夜不闭 户,那才是太平盛世呢。
因为普天之下都如此,所以孔 子称那个时代为“大同”。孔子接着说,后来不同了。
大道消失了,天下变为 一家的私有物,人们各亲其亲,各抚养自己的子女,尽 力攫取货财为已有。而那些大人物,如天子各侯,世代 相传,筑城邦、挖沟池以自固,并以礼义为治世法则, 以此来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使君臣有 序,父子相亲,兄弟相睦,夫妇相合。
同时,设立制 度,规定田地、闾里界限,以勇者知者为贤,以能给自 己办事的人为有功,因而奸诈阴谋并起,战争也由此而 起。孔于又指出:历史上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 王、周成王、周公都非常重视礼,并用礼来表彰那些做 对了事的人,人有过失则予以规劝,讲求仁爱、礼让, 教人懂得必须重视礼的道理。
凡是做不到这些的,即使 是有权有势的人,也要被赶下台。不过,这些人虽然重 视礼,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他们的时代已经比不上大同时代了,只能算是小康时代;而小康时代,远不如大同时代。
上述内容表明,孔子生当乱世,既向往小康,更向往大同的政治理想。“大同”社会的理想家 孔子比耶稣更具人性化 作家高光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孔子》。
我还没来得及拜读,却先读到了一篇评论这部小说的文章。文章末尾引用了小说作者“曾经强调指出”的这样一番话:“在写《孔子》时,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一个忧郁的孔子,他坐在车上,有怨尤有担心有爱意地注视着人类,他是一个真正的哲人,与耶稣同在,但他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也更人性化。
他与耶稣的根本不同,是他真正是一个人。” 文中标点悉依原刊 读着上面这段文字,我努力想像着这个“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也更人性化”的孔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是,越想,我脑子里的孔子形象就越模糊,模糊得好像一团浓浓的雾。高光先生告诉我们:孔子“真正是一个人”。
这话当然不错。说“他比耶稣更实在,更具体”。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至于说孔子比耶稣“更人性化”,不知如何比法 孔子“人性化”的程度怎么样,耶稣“人性化”的程度又怎么样,有谁知道 我只知道,孔子的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中,找不到“人性”一词。可见孔子当时,连“人性”的概念都还不曾有,又怎么谈得上“人性化”呢 更不必说比谁谁谁“更人性化”了。
就我所见面论,先秦诸子中最先讲“人性”的是孟子,和比孟子年轻的告子 名不害 。孟子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是“人性善”。
孟子这个人性观,告子不赞成。他找上门去和孟子辩论。
他开门见山地说:“以人性为仁义 按:指孟子的性善论 ,犹以杞柳为栖栳 杯盘 。”他的意思是:杞柳被制作成杯盘,而杯盘哪里是杞柳的本性呢 他又说:“性犹湍水也,决之东方则东流,决之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流 也。”孟子反驳说:“水信无分于东西。
然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往低处流 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争论到最后,告子无话可说了,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食色,性也。”不知为什么,孟子没有再驳他。
其实,告子的“食色性也”论是大,大的豁边了。如果说“食色”即人性,那岂不把。
6.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
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
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
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
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
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 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
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 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
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人口284。
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
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
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
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
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 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等。
此外,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7.大同思想的演变
“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这种思想源远流长。《诗经》中的《硕鼠》篇(产生于公元前 611年以前),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
《硕鼠》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关于大同空想的最早的材料之一。 春秋末到秦汉之际的大同思想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新制度产生的分娩阵痛时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是这一时期大同思想的三种主要类型。 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 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人人劳动,没有剥削;社会生产基本上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但存在若干独立的手工业,并进行着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连君主也和人民“并耕而食”。
农家的这种理想,实质上是农民小生产者对自己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 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 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人类分成许多互相隔绝的“小国”,每一个小国的人民都从事着极端落后的农业生产以维持生存,废弃文字,尽量不使用工具,人人满足于简陋低下的生活而不求改进;同外部世界断绝一切联系,即使对“鸡犬相闻”的“邻国”(实际上是邻村),也“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而舟车等交通工具是根本用不着的。
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的幻想。 儒家的“大同”理想 儒家大同的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礼记·礼运》),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
儒家的大同理想比农家、道家的理想更详尽,更完整,也更美好,更具有诱人的力量。因此,它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之际或汉初,这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帝国,正在雄心勃勃地为巩固封建政权,发展封建主义经济基础而斗争,于是,它的某些思想代表人物就设计出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方案,为自己的事业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远景。
[《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礼记·礼运》(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上述三种类型的大同理想,奠定了后代大同思想的发展基础,后代出现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大同类型,基本上都是属于农家类型的;一切在王朝更替、农民战争中受到损害,企图用“避世”来寻求解脱的人,都憧憬着道家类型的理想境界;而儒家的大同理想,则往往为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所汲取。 西汉以后的大同思想 西汉以后的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
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出来,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是最早的典型。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则在东晋陶渊明(365/372/376~427)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典型。
五斗米教张鲁据有汉中后,废除官吏,设“祭酒”分管部众,各祭酒的辖区设义舍,放置义米、义肉,供行人无偿取用。对部众的管理强调用说服教育方式,对犯法的人也首先教育,宽恕三次不改而后处罚。
《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文中幻想出一处同现实世界隔绝的人间乐土──桃源洞,那里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们永远处于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界几百年来的王朝废兴、社会动乱都一无所闻,自秦末进洞以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此后一千多年,幻想逃避现实社会的苦难的人普遍地憧憬着“世外桃源”,它成了人间乐土的同义语。 中国近代的大同思想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
在中国近代,农家类型和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仍有所表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章太炎(1869~1936)的《五无论》分别是二者的典型。但是,在中国近代的大同理想中占主要地位的却是儒家的大同类型,它被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用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
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急。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8.人们常说的“世界大同中的大同”指的是什么
“大同”,是儒家所提出的最髙范畴的社 会理想,《礼记•礼运》中记载孔子对大同世 界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
清末康有为为宣传变法改制而将孔子的 大同理想与西方的近代社会制度相比附,并 亲著数十万字的《大同书》来表述自己的政 治理想。孙中山对大同世界的理想描述也是 十分推崇,并将“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政 治格言。
“大同”是孔子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构 想,表达了自己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