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天知识知多少,有关航天知识
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
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2.航空百年科普知识问答
旅客乘机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选择坐什么飞机。
飞机有各种性别,您可以通过航空公司,机票代售处和旅行所,选择您喜欢的机种和行班,在航班选择上,最好选择白天的航班。 决定机票的种类。
您可选择头等舱,公务舱或经济舱。 选择座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与乘客的舒设度有关,一般来说,机翼和机头之间的座位稳定性好 一些。
乘客如果担心气流引起的颠簸,最好不要选择机尾的座位; 如果喜欢安静,请您选择靠窗口的座位; 如果喜欢活动,应选择通道旁的座位; 如果害怕高空飞行,最好不要选择靠窗口的座位。 乘客想要对座位有所选择,请您在换登机牌时向服务员提出。
最后,您应根据离机场的远近确定出发的时间,至少应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机场。 在机场等待登机时,可以买些小吃或报纸杂志,供您在飞机上享受。
中国民航的国内航班号多由四位数字组成,从第一位数字可以看出是哪一家航空公司: “1”代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2”代表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3”代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4”代表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5”代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6”代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7”代表中国通用航空公司; “8”代表厦门航空公司; “9”代表新疆航空公司。 航班号的尾数,通常奇数表示去程航班,偶数表示回程航班。
而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号一般由三位数字组成。在航班号前通常还标志有两个英文字母,这是有关航空公司的运输业务代号,其中: “CA”代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WH”代表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CZ”代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SZ”代表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MU”代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J”代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MF”代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XO”代表新疆航空公司; “F6”代表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3Q”代表云南航空公司; “FM”代表上海航空公司; “3U”代表四川航空公司; “G8”代表长城航空公司; “Z2”代表中国原航空公司; “H4”代表海南航空公司; “X2”代表新华航空公司; “4G”代表深圳航空公司。
什么叫“代号共享”? 代号共享(code-sharing)是指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号(即代号)可以用在另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上。这对航空公司而言,不仅可以在不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完善航线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越过了某些相对封闭的航空市场的壁垒。
对于旅客而言,则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丰富的服务,比如众多的航班和时刻选择,一体化的转机服务、优惠的环球票价,共享的休息厅以及常旅客计划等等。 正因为代号共享优化了航空公司的资源,并使旅客受益匪浅,所以它于70年代在美国国内市场诞生后,短短20年便已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内最流行的合作方式。
我国的三大骨干航空公司也已于近两年分别与三家主要的美国航空公司签署了代号共享协议,他们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与美利坚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与三角航空公司。 其中,国航与美西北航的代号共享开始得最早,始于1998年5月,合作的层次最深,领域最广。
双方不仅联接了订座和离港系统,互通了常旅客项目,联合销售和促销,而且真正实现了“通程登机”和“无缝隙”服务,旅客在始发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即可一次拿到途中所有航班的登机牌,行李也可被直接运至目的地。今后,双方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到培训、财务和人事管理等方面。
“代号共享”这种方式使中国的航空公司得以直接吸取国外先进航空公司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经验,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自由化的航空运输业。 中国民航贵阳空中交通管理中心。
3.有关航天的知识
现代火箭的诞生,预示着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
为给载人航天作准备,早在1964年底和1947年初,布劳恩在美国就用V-2火箭将孢子和果蝇等生物送入高空做实验。1948年6月和1951年4月,又将猴子送入高空。
1951年6月,苏联科罗廖夫也用地球物理火箭将两只小狗送入110千米高空,并安全回收。同年8月,苏联再次将两只小狗送入高空。
这年9月,美国又用探空火箭将1只猴子和11只老鼠等送入高空,并安全回收。由此可见,美苏为争夺载人航天“第一”,早就在进行着明争暗斗。
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就着手载人航天的具体准备工作。1960年,从3000名候选人中精心挑选出第一批20名航天员,进行细致的培养训练。
与此同时,除继续用火箭将动物送入高空进行试验外,又用卫星和飞船携带动物进行轨道飞行试验。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4月12日用东方1号飞船首先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胜利返回地球。
苏联首先发射成功洲际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以后,美国本想夺得载人航天这个“第一”。在1958年10月,就拟定了一个载人飞行的“水星”计划。
1959年4月,又先于苏联秘密地从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中选拔了第一批7名航天员进行培训。怎奈其火箭技术不如人意,在加加林进入太空以前,“水星”计划的飞行试验频频失败。
美国只有两次携带猴子、一次携带猩猩、一次携带假人的亚轨道飞行成功。在苏联飞行成功后,美国只得改用较成熟的“红石”火箭,于1961年5月15日让勇敢的阿伦·谢泼德乘水星3号飞船做直上直下的亚轨道飞行,飞行时间约15分钟。
这年7月21日,维·格里索姆又乘水星4号进行一次同样的飞行。 可是,半个月后的8月6日,苏联航天员格·季托夫乘东方2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7圈后第二天返回。
面对这巨大的压力,美国人于这年9月13日才用“红石”火箭第一次将一艘携带假人的“水星”飞船送入轨道。同年11月29日,原本用于发射飞船的“宇宙神”火箭也终于将一艘携带有猩猩的“水星”飞船送入轨道。
火箭和飞船入轨的问题解决后,美国于1962年2月20日派约翰·格伦乘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3圈。5月24日,斯科特·卡本特乘水星7号飞船也绕地球飞行3圈。
与苏联竞争连连败北的美国决心迎头赶上,他们搞了个“阿波罗”计划,要首先送人上月球。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这个计划,随即全国动员,要在60年代内将人送上月球,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
为此,还将“水星”计划转为“阿波罗”计划服务。接着又实施了另一个载人飞行的“双子星座”计划,主要是积累长期载人航天的经验。
为摸清月面情况,从1961年8月到1968年1月,美国实施了“徘徊者”、“勘测者”和“月球轨道环行器”3个无人探月计划,查明月面有许多平滑的地方可容飞船降落;证实飞船在月面降落不会深陷下去,在月面行走不需要穿雪靴;为载人飞船选定了5个着陆点。 但在此期间,苏联也在暗中执行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
1962年8月11日和12日苏联分别发射的两艘东方号飞船在轨道上会合作编队飞行。1963年6月14日,第一名女航天员瓦·捷列什科娃乘坐的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后,也与另一艘飞船编队飞行。
1964年10月12日,上升1号携带3人飞行。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密封座舱,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这些显然都是载人登月所需要的。苏联还研制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N-1火箭,甚至已确定了首次登月的两名航天员。
好在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验还算顺利。但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4A号飞船在地面演练时,纯氧座舱起火,3名航天员被烧死。
为检查和改进设计,又花去了10个月时间。 1967年10月,苏联两艘无人飞船在轨道上对接;1968年9月将海龟和植物种子等第一批生命送上月球;1969年1月两艘联盟号飞船对接,并从舱外交换航天员。
这每一项进展都成为刺激美国前进的动力。美国于1967年11月开始火箭和飞船的飞行试验,到1969年5月,共进行3次无人飞行、2次载人绕地球飞行、2次载人绕月球飞行。
登月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出发,7月20日登月舱降落在月面上。
经过近7小时的等待,尼·阿姆斯特朗于美国东部时间20日22时56分20秒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随后,艾·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
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罗号飞船将10人送上月面。他们在月面上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共带回月球物质300多千克。
苏联的N-1火箭屡试屡败,在美国首先载人登月几成事实的1969年7月上旬,便声明“无意与美国争夺首先载人上月球”。
4.飞机的相关知识
电子战飞机】
用以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实施侦察、干扰和袭击的飞机的总称。包括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用携带电子干扰设备对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它的任务是使敌方空防体系失效,掩护已方飞机顺利执行攻击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面雷达出现以后,轰炸机就已开始用抛撒金属丝的方法迷惑对方雷达,这是一种简单的无源干扰手段。战后随着雷达的防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仅仅使用简单干扰手段已不足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因而就出现了载有完善干扰设备、专门用来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的飞机。大多数电子战飞机都是用轰炸机和强击机改装而成的。电子战飞机所执行的任务分为远距干扰和近距干扰。前者在敌方防空武器有效射程以外的空域从飞机上对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由于干扰距离远、范围广,要求干扰设备有较大的发射功率。后者是干扰飞机与攻击机群编队直接飞临目标上空,干扰敌方地区警戒雷达和炮瞄雷达,以掩护已方攻击机群,由于离干扰对象近,效果比较好,但要求干扰机与攻击机的性能相近。70年代以后研制的电子战飞机的机载干扰设备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的大功率全波段杂波干扰系统组成,可进行全向、半全向和定向干扰,有效干扰功率近1兆瓦。在战斗中当警戒设备感受到雷达信号后,经计算机处理,及时施行相应干扰。此外,飞机还可以施放金属丝、箔片等干扰物,用以自卫。
【反潜机】
载有搜索和攻击潜艇用的装备和武器的军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反潜机一般具有低空性能好和续航时间长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对宽阔水域进行反潜作战。反潜机有岸基反潜飞机、舰载反潜飞机和水上反潜飞机三种。自1914年潜艇问世以来,各国相继用飞艇和水上飞机对付潜艇。当时仅靠目视和望远镜搜索,对潜艇威胁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开始用岸基飞机反潜,并采用原始的声纳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使用声纳浮标、机载雷达和探照灯搜索,用鱼雷、深水炸弹和水雷攻击潜艇,获得较好效果。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反潜直升机和吊放声纳系统。核潜艇的出现,对反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潜机一般总重在50吨以上,可在几百米高度上以300-400公里/时的速度进行巡逻,续航时间在10小时以上。舰载反潜机总重约20吨,以航空母舰为基地,承担舰队区域反潜任务,飞行速度为高亚音速。反潜直升机通常载于普通舰船上,能提高舰船自身的反潜能力。反潜水上飞机能停泊在水面上,悬放声纳,由于船身阻力大,航程短,只能在近海执行反潜任务。现代机载搜索潜艇的设备有声纳浮标、吊放声纳、磁控仪、反潜雷达、红外探测仪、废气探测仪、核心辐射探测仪、光电设备和侧视雷达等。
5.坐飞机的安全常识
1. 客机上有哪些主要设施?在您入座以后,在您前排座椅的背袋里备有《安全须知》,供您阅读和使用。
您的座椅上方设有阅读灯、通风器、呼唤铃、氧气面罩。当您有事找乘务员时,请按呼唤铃。
当您需要新鲜空气时,请转动风量调节柄。卫生间设在客舱的前(中)、后部,当您进入卫生间后,记住插好门锁。
在客舱的左右两侧设有紧急出口,非紧急情况,切忌动用。飞机客舱是增压密封的,为了确保飞行安全,请您不要碰撞和刻划窗上玻璃。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空中小姐会及时详细地为您解释并提供周到服务。2. 为什么在机舱内不能使用电子类产品?在飞机上,使用中的一些电子装置,特别是会发射电磁波的用品,将干扰飞机的通讯、导航、操纵系统,也会影响飞机与地面的无线信号联系,尤其在飞机起飞下降时干扰更大,即使只造成很小角度的航向偏离,也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后果,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隐形“杀手”。
以移动电话为例:移动电话不仅在拨打或接听过程中会发射电磁波信号,在待机状态下也在不停地和地面基站联系,虽然每次发射信号的时间很短,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飞机在平稳飞行时,距地面6000米至12000米,此时手机接收不到信号,无法使用,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手机才有可能与地面基站取得联系,但此时干扰导航系统产生的后果最为严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88条中,对旅客在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做出了限制,并在第200条中做出了对违反者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乃至刑事处罚的规定。各航空公司在机上广播词中亦加入了要求旅客在飞机上关闭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源的内容,飞机上禁止使用的电子装置有:手机、寻呼机、游戏机遥控器、业余无线电接收机、笔记本电脑、CD唱机等。
当乘客踏上飞机时,别忽略了国家的相关法规,尤其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不妨检查一下,有没有关掉手机、呼机、游戏机等。3. 乘坐飞机为什么必须系好安全带?在飞机起飞或着陆前为什么乘务员总是要提醒并检查每位旅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因为飞机一般在飞行过程中,时速都在500公里以上,波音飞机时速可达900公里,即使在起飞或着陆时时速也在200多公里,这时如遇紧急情况,就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险。
如果旅客系好安全带,与飞机同步运动,可以避免惯性力对旅客的危害。乘机的旅客,为了确保旅途安全,当乘坐飞机时,请不要忘了系好安全带。
4. 飞机上为什么不能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中枢神经毒麻剂,它会使飞行人员全身血管收缩,视力下降,而且污染机上空气环境,甚至导致火险。1983年,中国民航局颁布规定,在国内航线旅客班机上禁止吸烟。
但旅客乘坐国际航线班机可以吸烟,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鉴于吸烟的危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国际民航组织153个成员国代表于1992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一项决议,规定各国航空公司必须于1996年7月1日以前禁止旅客在国际航班上吸烟。
1993年6月,中国民航总局决定,从当年7月1日起,中国国际航线旅客班机上逐步实行禁烟,以保护旅客身体健康。5. 飞机空中飞行为什么会发生颠簸?飞机一般都在万米以下的对流层中飞行,由于空气对流原因,飞机就会出现颠簸现象。
一般来说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受地形的影响:在山区、高原、沙漠地区飞行,地形使空气受到阻力,造成空气垂直运动;(2)受季节的影响:由于夏季雷雨较多,秋天的风较大,这两个季节颠簸会多一些。6. 为什么民航飞机没有降落伞?如果您经常乘坐飞机,会发现飞机上没有配备降落伞。
这是因为如果每个乘客都配备一顶降落伞,就会大大增加飞机的重量,而且会占去很多空间,大大影响飞机的营运能力;再说,乘客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跳伞技术;最主要的是,飞机是在高空高速飞行,与一般的跳伞运动和低空离机不同,即使发生意外也无法打开舱门跳伞。如今,民航飞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安全系数极高。
根据数据统计,民航飞机的安全系数大于所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乘客大可不必担心客机在飞行中会发生意外。7. 飞机空中飞行也有交通规则 飞机在天上飞行必须严格遵守空中“交通规则”。
根据飞机机型,航空管制部门规定了不同的航行高度:3000米以下一般是小型飞机的活动范围,3000米以上则是大中型飞机的活动范围,而且划出了8-20公里宽的固定航路。每条航路又分成了若干高度层,相邻高度层的高度都得低于600米。
飞机在相对、交叉、超越飞行时,必须保持不得小于600米的垂直间隔,以确保飞行安全和交通顺畅。 8. 飞机为何有时要复飞?复飞,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措施之一,而复飞的原因是多种的:有的是因机场有障碍,有的是因为飞机本身有故障,更多的原因是天气坏,能见度低等。
因为飞机着路,有一个决断高度,当飞机下降到此高度时,驾驶员认为不具备着路条件,就要加打油门,重新把飞机拉起复飞,然后再次进行着陆。多次复飞,驾驶员仍觉得不能达到着陆的要求时,为了安全,飞机就要改落备降机场了。
9. 飞行中乘客发生疾病怎么办?如果个别的旅客在飞机上得了疾病,也不必担心。
6.航天知识有哪些
神5:
2003-10-15
上午9点00分发射。
神6: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飞行员 费俊龙、聂海胜
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准确的说法是太空行走)
中国的火箭是“长征”系列,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有关航天技术的知识
航天技术分发射技术、运行测控、回收技术三大部分。
近年中国又有载人航天、嫦娥计划,那将更加复杂。nbsp;上述技术和物理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最为紧密。
和物理力学的关系显而易见,又由于其中牵扯大量实时数据处理,没有相应处理技术也是无法实现的。nbsp;航天技术,就是把人造天体送上太空,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来介绍航天技术:nbsp;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nbsp;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nbsp;三、军事航天技术;nbsp;四、我国航天技术。nbsp;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nbsp;这是一张航天技术发展概况的草图,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是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42年。
42年只不过弹指一挥间,而航天技术(亦称空间技术)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8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5300多颗,其中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卫星占三分之二,它们在军事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侦察卫星不仅成了大规模侦察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提供战役战术范围内的侦察服务;军事通信卫星能够为陆海空三军部队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导航卫星可以为各种攻击平台(攻击的载体)和打击手段如舰艇、飞机、导弹等进行精确导航;测地卫星能够测出各种军事目标的精确地理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精度;气象卫星,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全球或局部地区的气象情报,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上述这些军用卫星的发展,又导致反卫星武器(亦称拦截卫星)的出现。
因此,传统的海陆空三维战场将演变成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不久,将出现一支新的军种-“天军”。目前,美俄都建立了航天司令部,美国有一个航天师,一所太空学校。
因此,可以说,短短的42年间,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就。在这中间,值得一提的是载人登月飞行,建立空间站,航天飞机的发射以及现在正在建设中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载人登月飞行,只有美国做到这一点。1969年,美国第一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以后又12名宇航员先后九次登上月球。
关于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后面还要介绍。nbsp;二、航天基础知识nbsp;(一)卫星绕地球运转所具备的条件nbsp;(二)卫星是怎样上天的?nbsp;(一)卫星绕地球运转所具备的条件nbsp;说到卫星,那么,什么是卫星?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所谓卫星就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这种卫星称为自然卫星。
而人造地球卫星是指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并完成一定使命的人造天体,也称人造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个是速度条件;一个是高度条件。
nbsp;1、速度条件nbsp;大家在中学物理中都学过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然产生向外的惯性离心力。
如果离心力刚好等于向心力(即重力),这个物体将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而不掉回地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物体的速度叫环绕速度。
大约等于每秒7.9公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宇宙速度。
:大家可能认为速度不够快,这是以秒计算,如以小时计算这个速度是26800Km/小时,不到1.5小时在外层空间绕地球一圈。nbsp;下面介绍几个概念:航空:一般把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以内的飞行活动(例如飞机、气球的飞行)称为航空;nbsp;航天:把在稠密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飞行活动(例如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的飞行)称为航天;nbsp;航宇:把太阳系以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宇。
nbsp;从理论上讲,以第三宇宙速度飞出太阳系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以这个速度到太阳系以外去航行,即使是飞到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2星,也得飞上10万年。
显然,这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要实现恒星之间航行,就必须以接近光的速度,即30万公里/秒航行才行。
这就需要运载技术来一个革命性的飞跃。这是第一技术关速度足够大。
nbsp;所谓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绕地球作圆轨道运行而不掉回地面所必须具有的。当速度达到每秒11.2公里时,物体将挣脱地球的引力场,而变成绕太阳运转的人造卫星。
这时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亦称脱离速度)。nbsp;所谓第二宇宙速度,即卫星能够脱离地球引力场而绕太阳运行所需要的速度。
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再增加到16.7公里/秒,这时太阳的引力也拉不住它了,而成为银河系的一个人造天体。这时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所谓第三宇宙速度就是从地面发射一个物体,。
8.有趣的航天知识
1. 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是否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要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还是二班制。在国际空间站和大多数航天飞机上,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同时睡觉,他们将睡袋挂在自己喜欢睡的地方,如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
当航天员实行倒班工作制时,像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一些航天飞机上,航天员睡在一个小的铺位上,将它关闭后,可以隔绝工作室传来的噪音。开始,航天员有些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躺在一个狭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数航天员出现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适的错觉。
然而,当你打算睡觉的时候,你需要习惯你的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你倒挂着,因而那种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员对此还不太适应。他们毫无睡意,紧张得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另一些人即使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睡觉的时候你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当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使你惊醒,会感觉呼吸急促。
这时,你走几步或换个地方,又可以沉睡了。 2. 航天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
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3. 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 航天员们都认为一旦适应微重力环境后,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顺便说一下,科学家们不喜欢将微重力称为零重力,这是因为除非你正好站在围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响,即使它们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万分之一,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无重力或0重力。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失重的原因。 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是很有趣,不同人的感觉也不同。
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后的头两三天,约有30%-40%的人出现“空间适应性综合症”(它是运动病中的一种),其他人不会出现这种症状。血液流向上身,使鼻窦和舌充血,影响人的感觉,一周左右的时间,航天员体内就会出现适应失重的反应。
在失重情况下,脊椎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而变长了,使得人变高了(长高1-2英寸)。在失重情况下,当所有的肌肉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腿轻轻的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开,身体略微弓着,仿佛是在水中一般。
由于没有“上”或“下”的感觉,需要依靠别的标志来确定“上”和“下”,在航天飞机内部设计时,考虑用天花板和地板的不同来定位。 在微重力的情况下,航天员常常产生错觉。
当航天员告诉自己的大脑哪个方向是“上”,它立刻会认为那是错觉。这样,在太空定位、转移或运动等感觉与在地面上不一样。
在太空行走是非常轻松的,航天员很快就习惯到处行走和用固定足的方法将自己固定在空间站上。穿上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变得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工作服体积大,就像套上一个气球,视觉和触觉都受到了限制。
4. 你可以穿多长时间的航天服? 一般可以穿5-7小时。当然也要视航天服的中的可消耗材料的情况,例如氧、电量、冷却水等。
航天服简直就是小型太空船,穿航天服工作是很辛苦的。穿着的时间也与穿着者对舒适性和耐磨性要求有关。
5.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骨折或重病如何处理? 幸运的是,美国宇航局上天的120名航天员从来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在早期曾发生过阿波罗13号航天员佛瑞德尿感染的问题及小规模的流感的问题。
太空船上总会带上足够的药品以应付这些突发事件。一旦在围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不管是在航天飞机上或在国际空间站,都要以最快速度将航天员送回地球。
美国宇航局也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个大型的七人座的返回舱,是为在特别情况下作为“太空救护车”使用的。 如果发生骨折,在太空船上也准备了固定骨骼的器材。
当人类出发进入外太空,比如在探险火星的时候,太空船上将携带医疗设备,有一名或多名航天员是经过良好的医学知识训练的,他们可以进行救护和治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返回地球是不可能的。
可能情况下,飞船上将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生。 6. 空间站可以能容纳多少人? 国际空间站最多能容纳7名航天员。
航天员的人数从开始的3人增加到6人,到2003年增加到7人(但现在由于空间站上资源的问题,只有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译者)。当然,在一次意外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立刻返回。
这就是美国宇航局为什么要改进返回舱,以便比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可以容纳更多人员的原因。 7.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打发业余时间的? 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各有偏重。
在飞行中,他们可以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娱乐。有的可以利用膝上型电脑看书或给家人发邮件,有些人在听音乐或玩游戏,再有些人就是与地面的亲友打电话或与其他同事聊天。
可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