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误差的重点知识

1.初中物理中,关于误差知识要求掌握哪些知识

你好!初中物理关于“误差”的知识可以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误差:

1、误差的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Error);

2、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一般采取至少测量3次(有时要求5次或7次),求平均值(即数学上的算术平均值)。若要写出误差,则写成:M±E (E一般为标准差):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刻画(有关算数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5、注意: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时,应将粗差(测量坏值)排除。粗差的特点:没有确定性,是由于人为错误产生的,因此它不是误差,是错误!!

6、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灭;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主观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误差分类: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例如:采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采用更加科学完美的测量方法。

2、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于外界条件因素的变化和人为观测所产生的误差。偶然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例如:选择正确的观测时间、避免疲劳观测,考虑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并在观测方法上改进(例如:采用往返测)。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2.大学物理实验 怎么求相对误差

根据误差的来源与性质分:

1、系统误差:其主要特点是测量值总是向一个方向偏,其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来源是:(1)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的原因造成的。。(2)理论误差(也叫方法误差):理论公式的近似性。(3)个人误差:由于测量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造成的。

由于 主要特点是测量值总是向一个方向偏,其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因此用求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消除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由于偶然的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结果的无规则涨落,称为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其主要特点是:每次测量值偏大偏听偏信小是不定的,但多次测量的数据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它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

测量结果的表示:

1、表示成绝对误差:N(测量值或多次的平均值)±△N(绝对误差)如L=1.2±0.2,

它不只表示1。4和1。0这两个数,而表示在1。2附近正、负0。2这个范围内包含真值的一定几率。

2、相对误差:△N(绝对误差)/N(测量值或多次的平均值)。这是一个百分误差。

百分误差越小,表明测量值越准确。

绝对误差大的,相对误差不一定小,绝对误差小的相对误差也不一定大。

至于误差,有比较多的误差理论,牵涉到高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学会简单的误差分析即可,但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就必须学习更多的误差知识理论。因为大学里的各科实验都离不开误差分析这最后一关,才能得到结论的。

标准误差定义为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称为均方误差。

%title插图%num